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摘     
《地图》1987,(3)
日本关心地图信息传输的人员成立了一个“地图语言研究小组”。本文寿作者在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内容包括:地图学概念的发展阶段:对19世纪以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研究,战后的理论地图学(特别是美国的威斯康星学派);瑞士的地图学;理论地图学;地图传输;维也纳学派形式科学的地图学;符号学与模型理论;地图语言;地图信息传输与国际制图协会中专门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现代地图制图学跨界于几个科学领域,吸取了很多学科的成果与方法,空前地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科探索规律与显示研究成果的手段。信息论、系统论、传输论等横断科学正受到地图工作者的重视,为我们从整体上探索地图制图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提出了地图信息传输的基础理论。这些进展与地图制图学的计量化、数字化的趋势共同形成了地图制图学的现代特征。可以认为地图制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作者建议用“地图科学”(Cartoscience)来概括与地图有关的科学技术体系,而把“地图制图学”(Cartography)限制在以地图设计、生产为中心的技术科学范围内。本文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地图科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提出了若干在教育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政策。  相似文献   

3.
CH951039试论地图哲学/丁建伟(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地图/《地图》编辑部.—1994,(2).—6~10 对地图哲学的概念、地图哲学在整个地图学中的地位、地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地图哲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从探讨中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从哲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的分期、地图学的方法论以及地图学争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图3参9 地图制图学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图学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应当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推动.从8个方面论述了改变地图学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些创新思维使地图学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今传统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已发展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传统地图学已经被数字化地图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地图学与"3S "的关系及其在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克 《地图》2003,(5):5-5
地图具有公式化(数学基础)、抽象化(地图概括)和符号化(地图语言)等基本性质,具有形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和几何精确性等基本特点,具有地图信息传输、地图信息载负、地图模拟和地图认知等基本功能。因此地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军事、科研教育、文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曾提出“地图化”与“地图学作为横断科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图语言是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常用术语,多种地图产品如多媒体地图、电子导航地图等的出现使得传统地图信息传输方式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分析地图语言和自然语言的概念,分别从视觉、听觉及触觉方面讨论两种语言在信息传输方式上的异同点。借鉴自然语言的多通道传输方式,探讨地图信息传输的多感知表现形式,为地图符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是传统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在Web2.0时代的延伸与发展,对提升现代地图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Web2.0地图的特点和相关工作,研究地图制图模式及其相应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引入信息生态学和布鲁克斯方程,重点探索了基于Web2.0地图的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利用信息学的布鲁克斯方程对Web2....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机的地图传输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博  赵军喜 《地图》2000,(3):5-8
一、传统的地图传输理论地图信息的传输是指地理环境信息在地图上的选择和符号化 ,并能够为使用者认识和解译的过程。只有当编码的信息已经得到了辨认和解译 ,地图信息的传输才完成。可以说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 ,近几十年来地图学中没有其它任何一个概念比它的影响大。它的提出 ,使人们对地图的作用和地图学的认识起了很大的变化 ,并对研究的内容引出了新的探讨。1 .地图传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的传输系统相似 ,地图传输系统也是由信息源、传递信息的信道和接受信息的接收者组成。在这里 ,制图者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相当于信息源 ;将地理…  相似文献   

9.
传输理论的出现,明确地提出了地图使用的研究。地图使用是地图和使用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概念使得制图学家认识到需要了解人们是如何从地图上获得知识的,由此产生了认知地图学。认知地图学研究人们获得地图的知识的过程和通过地图来了解环境的每个过程以及规律。和地图学研究中的心物学研究相比,认知的主题是人们用于获取、贮存和使用信息的更高一级的思维过程。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年来,测绘界相继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讨论,信息化地图学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讨论的主题之一。一个普通的观点是"目前,计算机数字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地图制图,并正向信息化地图制图发展"。到底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化地图学?数字化地图学与信息化地图学是什么关系?信息化地图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随着"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继问世、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地图学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分析了推动传统地图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因素,并且按照矛盾论和实践论观点,从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演变的实际出发,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地图学发展的具有显著标志性特点的3个阶段,即数字地图制图学、网络地图制图学和智能地图制图学。数字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初级阶段,是基础;网络地图制图学是网络环境下连接数字地图制图学与智能地图制图学的桥梁;智能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地图制图学和网络地图制图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陈毓芬 《地图》1998,(2):28-30
近10年来,美国大学的地图学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以明尼苏达大学新开设的一门地图学与GIS兼顾的课程为例,介绍美国地图学教育的变化特点,并且在调查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内的6所大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地图学教育的概念框架。一、明尼苏达大学的地理信息教学明尼苏达大学从本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地图学的教学。现在,该校地理系有五大分支学科,地图学课程属于“地理信息分析与表示(GIAR)”这一分支学科教授的内容。目前,定期开设的课程有地图学导论、地图制图分析、数字制图学原理、地图设计等,不定期开设的课程有地图…  相似文献   

12.
地图学是一门在历史条件限定下不断成长的科学。相较于传统地图, 在新技术与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 信息时代地图的表达对象、表现形式、感知通道、用户角色等均发生了重大转变, 地图的科学概念及理论框架亟需进一步拓展, 以适应新时期地图学科的发展需求。首先, 分析了信息时代地图的泛化特征;然后, 讨论了新情势下地图的科学概念及其表示范围;最后, 基于表达对象、信息抽象、地图表达、地图结果, 构建了地图的表达框架。旨在适应地图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明确学科研究的外延边界及内涵表示, 为当前与未来的地图学发展提供相应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季民河 《地图》1993,(3):49-54
一、引言在地理学中,尺度理论是地理属性资料量测,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之一。地图作为地理资料和地理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自然也离不开对尺度理论的应用和研究。在北美和英国,尺度理论属高等教育地理专业和地图制图学专业的基础教材内容[Robinson et al,1978;Unwin,1981;Norchliffe,1985]。目前国内地图制图学教育已逐步引进尺度理论概念;国内地图学杂志也刊登了有关尺度理论在地理资料制图表达方面的应用研究[郭仁忠,1987]。这些都表明,地图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经验的研究方式,朝更高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地图学理论从60年代至今,一直都在不同方向上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理论方法的提出和不同数学方法和概念的应用。但地图学理论应当趋向统一,或者能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俄罗斯的A.M.Berlyant1994年提出:“伴随着一个时期成果综述的冲击,不同思想与方向逐渐会聚,一般为理论研究的一些压缩。80年代早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概念(亚地图制图学、标准制图学等)从本质上停止了发展,随着90年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综合的趋势,最为重要的是认知、传输与语言概念的空前增长的融合。”他同时分析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地图信息论: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图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地图的核心功能是传输空间信息。自20世纪60年代源自通信领域的信息论被引入地图信息度量.现代地图学已经发展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地图信息论。本文旨在对近50年来地图信息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论述从狭义到广义地图信息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最后对地图信息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崔金杰 《测绘通报》2012,(Z1):485-487,504
传统上,地图学领域应用艺术(设计)、科学、技术来共同设计地图和生产地图产品,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地图学理论是在艺术、科学与技术的共同参与之下,建立了其理论及技术实现的基础的。随着争论的继续,科学与技术在地图学理论中渐渐成为地图可视化的焦点问题,艺术渐渐被疏远。但是,为了方便当代地图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加强艺术在其中的地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人性化的设计要求。论述科学和技术因素在地图设计中对美学的限制,并在最后讨论扩展艺术创造力的内容以及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着重强调如何实现人性化的设计。这个过程考虑地图制图学的3个因素:艺术、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地图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地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地图体系构建方案;阐述了网络地图信息机理;介绍了网络地图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地图空间信息量度量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可为地图设计、地图分析评价和地图综合提供依据。论文围绕地图空间信息量度量这一基础研究问题,以地图空间信息产生的本质特征分析入手,分别从地图要素层次和专题地图层次研究建立空间信息量的度量方法,并探讨地图空间信息量度量在地图信息传输和地图综合中的初步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之处包括: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信息论在地图学中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图信息度量的方法,归纳了地图各类型信息的度量方法,分析了地图信息度量在地图信息理解方面、基于信息传输的制图综合评价以及空间分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瑾  袁勘省 《测绘科学》2007,32(5):190-192
从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制图技术工艺和地图产品等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分析,文章认为应对传统的地图学教材内容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数字环境下地图学科的自身发展以及地球科学与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最后给出了作为有关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体系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