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全面采集并分析我国首个航空地球物理综合实验场(大井坡实验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地质、地形、遥感、磁、重力和电磁等资料,在试验场内选取3条典型剖面,以电阻率测深剖面为约束,采用多边形2.5D棱柱体模型组合法建立典型剖面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剖面进行重、磁联合正反演,并通过剖面与平面相互验证的方式,开展重、磁、电综合解释研究。通过研究,全面掌握了试验场内断裂及岩性构造的分布规律,试验场被中部近EW向和北部呈NEE向展布的两条断裂分割成南部褶皱区、中部断隆区和北部坳陷区3个区域,为试验场综合解释填图提供了依据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6
2011年8月30日下午,本刊主编、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严学新教授,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杨守业教授的陪同下,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并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3.
羌塘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羌塘盆地重磁震数据资料,使用GM SYS软件系统对重力、磁法及地震位图三种地球物理剖面进行处理解释,共完成4条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并由其构组羌塘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栅栏剖面图.地球物理剖面"栅状图"反映了研究区内深层勘探目标的变化趋势和构造特征,为使用重、磁、震资料进行非震地球物理反演提供了约束骨架.若结合研究区内钻孔及其他地质资料,可为盆地进行三维地球物理精细反演提供约束和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4.
《地质通报》2004,23(8):756
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是涉及特提斯演化和特提斯封闭以及高原隆升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5月10—14日在拉萨召开了中德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研讨会,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德国不莱梅大学、基尔大学主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9个有关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王成善教授和HelmutWillems教授共同主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中德科学中心赵妙根副主任(德方)以及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和地勘局有关领导莅临本…  相似文献   

5.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0日~22日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其中,会议交流2天,野外考察1天。来自海内外的291名地质学家与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 12月20日上午9时,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博士宣布开幕。大会名誉主席孙枢院士回顾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香港大学副校长、地球科学系主任麦培斯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陈正宏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红彬博士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家举行地质科学研讨会的祝贺,交流了各地区地质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8位地质学家分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李廷栋院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王思敬院士)、“城市及地质灾害”(陈颙院士)、“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卢耀如院士)、“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战  相似文献   

7.
羌塘坳陷石油地质走廊剖面重磁异常处理模拟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磁视深度滤波”方法对羌塘石油地质走廊南、北两条剖面上的实测重磁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提取两条剖面位场异常中含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断面的初始特征,然后使用最新的“重磁模拟解释系统(GM-SYS)”,以初始特征为模拟初值,以地震、地电和地质资料为约束,进行重磁剖面模拟反演,获得了羌塘盆地南、北两条剖面精细的地质结构解释断面图和栅状图。结合剖面域内的其它资料对走廊域内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释,对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走廊域内的地层、基底、断裂及火山岩分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整个羌塘盆地区域地质解释及油气远景评价提供了新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物理资料稀少、钻孔数据匮乏的复杂造山带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填图, 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的填图工作思路是: 以精细地表地质调查为基础, 在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多源数据约束下, 充分利用野外走廊带解析剖面、实测自然剖面、地球物理解释剖面等资料, 进行人机交互式三维地质建模, 并根据使用资料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的精细程度等对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分块评价.浅表层以地表地质信息(包括产状、地层层序关系、地层厚度、褶皱形态、断层性质与位移、局部和区域概念地质模型等)约束为主, 深部地质结构则主要依据地球物理剖面资料, 少量钻孔资料不仅用以校验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并对模型施加强约束.以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为例, 着重讨论了在三维建模中如何具体实现上述思路和约束方法.实践证明, 该填图思路和建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时彬 《地质与资源》2018,27(5):494-502
以本溪-临江勘查区为例,通过对勘查区航磁、重力以及电法剖面数据的解译,为深部地质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等信息推断提供地球物理依据,绘制地质图切剖面,服务三维地质建模.在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结合鞍山式铁矿成矿机制,在勘查区内研究发现若干潜力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三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三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三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三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83,29(1):56-56
我国知名地球化学家、武汉地质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事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编辑委员会委员曹添教授,因病抡救无效于1982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6岁。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西部重力异常剖面拟合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沿东经80°和83°选择了2条剖面,在地质资料、物性资料和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部地球物理, 建立了剖面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通过重力联合人机交互正演模拟,求解地下地质体的模型,并依此对剖面通过地段的地壳结构、断裂带深部特征和构造单元的深部格架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联帮共和国马格斯费郎科学会、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普赫尔特教授,在访问我国期间,应长春地质学院的邀请,十一月三日,作了题为“盐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和“爱琴海寓弧钙碱性火山岩”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利用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研究和解决某些地质间题的主要成果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沿基线剖面线进行、与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相结合的地震反射波法和地震反射波-地震深层探测法的区域地震研究结果,以及根据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和以前所积累资料的分析结果编制的一系列地质和地球物理简图。根据得到的剖面和图件,可以阐明东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种地质结构的特点和深部结构,说明地壳中主要圈层和分界线的性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资料进行了成矿区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一、勘探地球物理的地质任务勘探地球物理是相对于理论地球物理而言的,又叫应用地球物理。它的任务是: ·研究地球结构,为理论地球物理提供实际地球剖面的资料及参数等; ·解决基础地质问题,为地质学家提供有关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地层、地下地质等资料; ·解决人文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工程、水文、环境、灾害、考古等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的地质问题; ·解决矿产勘探问题,寻找各种有用矿产。  相似文献   

16.
近来 ,北京地质学会聘请地质专家参与地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知识讲座等科普活动 ,为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做出了贡献。简讯 14月 1 5日、 4月 2 2日和 5月 1 7日 ,北京地质学会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邓乃恭教授为北京北纬中学、万寿寺中学、西城区外语学校举办了科普讲座。邓乃恭教授从人类发展演化三次革命 (狩猎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为主线。阐述了不同阶段生产技术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对地球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 ,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四大生产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 )对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 ,…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国际间学术交往、提高我国地质统计学理论水平及应用效果,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系主任、世界著名地质统计学家A·G·Journel教授应邀来我国,并于1988年3月17日至23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地质系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术讲座。这次讲座筹办单位是北京科技大学地质系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18.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和古海洋由正常海向非正常的高Sr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两类T/P界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深钻选址地球物理调查与大别-苏鲁岩石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探选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这些剖面以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测量为研究岩石圈构造的主要方法,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重磁平面图,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以及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选择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同时讨论了大陆科学钻探的靶区(江苏东海县)的地壳构造与地热研究结果,并将深度偏移地震剖面与先导孔岩心钻探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