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合理、科学管理对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将美国、欧洲与我国的海洋调查船管理与使用现状进行对比,总结目前我国海洋调查船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为着力解决问题,探索了组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发展我国海洋药物与海洋保健食品业,笔者提出“蓝色瑰宝工程”,并就其提出的依据、内容、意义及对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海洋药物与蓝色保健食品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已成为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文章通过对我国海藻产业链现状、海藻产业发展历程、海藻产业发展关键点等分析,提出基于海藻产业分析的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发展的思路。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应建立国家级产业创新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促进产业相互融合,完善并健全产业标准体系,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我国蓝色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和地位,文章在概述我国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蓝色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发展蓝色经济对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应促进其不断创新发展;蓝色经济是以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寻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发展方式;发展蓝色经济对于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体现我国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和贡献、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我国合作性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加强我国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议题、总结发展经验以及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2017,48(6):1127-1131
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西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回顾和论述了我国学者近 2 0年来在海洋初级生产力观测研究的进展。随着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初级生产力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海域也越来越广阔 ,研究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 2 0年来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基本搞清了我国海域的状况 ,为生态系结构与功能研究、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环境质量的评价和赤潮的监测与预报等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目前该项研究正在向更广和更深的层次发展 ,并且与特定的研究目标紧密联系 ,有些研究项目已与国际接轨。加强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观测研究及其与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 ,和采用现代化的观测手段 ,必将使该领域的研究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主要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涵养水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这标志着我国在湿地保护领域开启了法治化新征程。结合国内湿地保护立法现状,该法在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湿地许可开发制度、社会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存有制度空白与缺陷,在实践中难以有效地实现对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文章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湿地保护立法与政策,简要分析以上国家有关湿地的具体制度规定,以此对我国湿地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为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岛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权益维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针对海岛生态破坏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海岛保护项目,目前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海岛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在介绍我国海岛基本情况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开发模式和意识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海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讯     
我国首台海洋沉积物捕获器问世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日前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海洋沉积物捕获器,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继美国、德国、法国之后,能制造该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适应国家海洋领域高技术发展计划海洋863课题——沉积物来源、厚度与结构测深技术研究的需要,该所海洋地质和其他多学科科技人员一起,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研制出我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使用的台风名称和等级标准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与国际规定的标准不相一致。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气象局共同决定,我国从1989年1月1日起在广播电视、报刊资料、航海海运、气象海洋业务中使用国际规定的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国际标准与我国现行标准的主要差异是:国际规定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我国统称为台风;国际规定的台风,我国称为强台风。 我国采用国标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后,将大大方便海上用户和国外用户,同时还有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根据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设计了一款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该系统平台以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通信为依托,具有查看滨海核电厂及邻近海域环境变化,模拟研判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趋势,制定和生成海上应急监测方案,审核与评价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以及开展海洋生物辐射风险评估等功能模块。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将为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增强海洋核应急管理和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滨海核电等核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我国滨海放射性风险评价的需求和应用前景日益突出。本研究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迭代"思路、放射性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与敏感性评价在区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结合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与生态效应评价现状,初步提出了基于"分级评价"的海洋放射性风险综合评估框架,包含了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决策3个层级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海洋放射性区域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的风险决策方法,为不同时期、不同工况、不同数据情况提供全面的评价支撑。针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基础数据不足的现状,建议加强海洋放射性基线调查、海洋放射生态毒理学以及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为科学准确评估我国的海洋放射性风险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战略、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和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具体的制订现状,综合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建议借鉴以民间自由竞争为特点的美国标准模式和以高度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特点的欧洲标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主席和秘书处落户中国这一平台优势的桥梁作用,探索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三沙永乐龙洞位于我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之间的礁盘中,地理坐标为111°46′6″E,16°31′30″N,距离三沙市首府永兴岛70km(图1)。永乐龙洞是目前全球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蕴含着海量的地质历史环境信息,与我国南海珊瑚岛礁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息息相关,对我国海洋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15.
<正>908专项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上综合调查,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全面筹划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彻底摸清我国海洋家底及其变化与趋势,优化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海洋保护规划,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实施海洋强  相似文献   

16.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海洋开发也上升为国家战略方针的一部分。大力加强海洋开发,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保证和促进我国和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海洋权益法律制度为切入点,使用国际关系、国际法、环境法与"海洋法"交叉研究的方法,在国家关系主体理论、国家安全理论、经济主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海洋综合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探讨我国海洋权益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在当前国内外海洋权益法制环境下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为制定我国海洋能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了海洋能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国内外海洋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和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海洋能的研究与开发和试点示范,促进我国海洋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提高海洋能在国家能源中的贡献率,为缓解沿海和海岛能源紧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发展我国海洋药物与海洋保健食品业,笔者试提出“21世纪海洋蓝色瑰宝工程”(以下简称“蓝色瑰宝工程”),并就这一工程的提出、内容、意义及对策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海洋药物与蓝色保健食品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沿海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洋环境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和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我国海洋的生态现状和特点,提出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区建设、海洋生态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建设等列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为加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出台了多项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政策未完全实现预期效果。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成效,促进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从投入控制、技术控制和产出控制角度,梳理我国三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系统分析我国各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演进与应用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优化方案。研究发现,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存在政府监管成本过高、政策执行不到位、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责任不清晰、渔业从业人员转业困难以及立法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可从发展渔业合作组织、增强渔业从业人员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明确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具体责任、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完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立法方面着手,改进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