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在分异完全、多相深源火山岩系的钾质碱性岩中的性状和分布特点。该深源火山岩系由从碱性玄武岩经过变白榴石斑岩、粗面斑岩到碱(主要为钾)强烈过饱和的霞石正长岩、假白榴石正长岩的顺序所形成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碱强烈过饱和的岩石  相似文献   

2.
格陵兰伊犁马萨克杂岩是世界最大的碱性杂岩之一,以盛产稀有矿物而闻名,已发现的矿物超过230种。斯坦硅石和异性石由于富含稀土、铀,是杂岩体中重要的矿石矿物。斯坦硅石主要分布于杂岩体钠铁闪石异霞正长岩内,异性石主要分布于条纹霞石正长岩中。文章基于前人研究,从岩体产出环境、岩石组成、勘探历史、矿石矿物类型及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3.
付瑞鑫  李宁波  牛贺才  单强  赵旭  刘堃 《岩石学报》2023,(10):2951-2967
赛马碱性杂岩体位于我国辽东半岛,是一个典型的铀-铌和稀土多金属矿化杂岩体,富含重稀土,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稀土元素富集机制仍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本文对该碱性杂岩体中角闪辉石正长岩、正长岩、黑云正长岩、云霓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5类岩石及锆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特征矿物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研究,旨在限定杂岩体母岩浆的演化路径,揭示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赛马碱性杂岩体的母岩浆经历了由钾质碱性(角闪辉石正长岩、正长岩和黑云正长岩),到钾质过碱性(云霓霞石正长岩),向钠质过碱性(异霞正长岩)的充分演化。在演化过程中赛马碱性杂岩体母岩浆的体系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碱性岩浆演化受流体不饱和的纯岩浆体系的控制,而过碱性岩浆岩则形成于流体过饱和的岩浆体系,且异霞正长岩母岩浆流体的饱和程度明显高于云霓霞石正长岩的母岩浆。研究还显示,钾质碱性岩浆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控于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而成矿的钠质过碱性岩浆稀土、锆和铌等元素的富集成矿则主要受富CO_(2)的高盐度岩浆热液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云南个旧碱性岩体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碱性正长岩和似长石正长岩,其中,似长石正长岩中出现大量似长石矿物霞石、方钠石和碱性暗色矿物。本文根据矿物成分及特征,将这些似长石正长岩进一步划分为黑榴霞石方钠正长岩、霞石方钠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及方钠霞石正长岩4类。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4类岩石的地球化学行为整体表现出过碱质岩的特征,K2O+Na2O含量很高,为钾玄岩系列,同时表现出钾质的特点。分异指数高,呈现高度分异演化特点。稀土元素变化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大离子亲石元素,而P和高场强元素Ta、Ti亏损,同时Cr、Co、Ni含量非常低,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和微弱的负Ce异常。研究表明,似长石正长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特征,且岩浆起源温度较高,约为835℃,起源较深。个旧似长石正长岩为A型岩套A1亚型,结合构造判别图解,认为其可能来自角闪石或者金云母相矿物存在的富集地幔,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的构造背景,岩浆在较高温度下高度结晶分异,并在侵位过程中伴随陆壳成分的混染。  相似文献   

5.
以沙坪沟钼矿主要的赋矿岩石——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蚀变强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该矿床的钾质交代作用-矿化特征,探讨不同热液蚀变的元素组合、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Sr-Nd同位素的变化及其成因、不同蚀变的物理化学条件差异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进而揭示蚀变-成矿热液流体的特征和起源。研究表明,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相似,显示其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二者均受到钾质蚀变,但蚀变强度相差较大。钾质蚀变岩石的化学成分表现为高K_2O、Rb和低Na_2O、CaO、Sr、Ba,不同蚀变强度的岩石Rb/Sr和Sr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花岗斑岩样品数据更显离散,甚至出现异常低的锶同位素初始值,表明热液蚀变强烈改造了Rb-Sr同位素体系,而Sm-Nd体系基本保持稳定。这一现象在东秦岭-大别钼矿带中典型的斑岩钼矿床也有出现,显示该成矿带具有相似的蚀变类型、热液起源和演化特征。而且钾长石化后期至黄铁云(绢)英岩化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钼成矿期,表明这期间流体系统pH值的降低致使Mo元素从流体中沉淀成矿。对比斑岩铜、铜-钼矿床和钼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其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可以发现,这3种矿床均发育碱质交代作用,但蚀变强度、热液的Rb-Sr分异程度及其对原岩的改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暗示了各自特有的成岩、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及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安徽庐江砖桥科学深钻内的铀钍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欣  徐文艺  贾丽琼  吕庆田  李骏 《矿床地质》2013,32(6):1211-1220
2012年深部探测项目SinoProbe-03-06在安徽省庐江县砖桥地区实施了2012 m科学深钻,在钻孔深部正长岩中发现铀钍异常,局部已达工业边界品位。系统的岩芯观测、显微镜下研究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揭示,铀钍的赋存状态主要有2种:一种呈铀钍的独立矿物如铀钛矿、铀钍石、晶质铀矿形式存在;另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锆石、磷灰石、金红石等副矿物中。独立铀钍矿物主要呈2种形式产出:一种呈自形赋存于钠长石中,常与锆石在空间上伴生;另一种主要呈微细颗粒散布于金红石、磷灰石、硬石膏等热液蚀变矿物中。与铀钍矿化相关的蚀变主要有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硬石膏化等高温热液蚀变。砖桥深钻距庐枞盆地南缘铀矿床(点)不远,且均与正长岩有关,虽然两者的铀钍矿化、铀钍比值、赋存状态、蚀变矿化等一系列特征均存在差异,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成因联系,科学深钻所揭示出的铀钍矿化可能代表了铀钍在盆地深部岩体中的高温成矿样式。  相似文献   

7.
下庄地区航空放射性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放数据解译、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分析了粤北下庄地区钾增高场特征,对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开展了初步探讨,为利用钾增高场开展铀成矿区域远景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下庄地区钾增高场主要分布于新桥-下庄断裂带的东侧,具面型展布和跨界(跨越不同期次花岗岩体界线)特征;钾增高场的形成与花岗岩成岩后富钾流体对围岩发生钾质交代作用相关,是水云母化蚀变场的具体反映。指出钾增高场的空间分布范围对下庄地区铀成矿作用的发育及铀矿床产出范围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依据钾增高场可以大致圈定水云母化蚀变场,快速圈出潜在的铀矿找矿远景区(带),有效缩小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辽宁赛马碱性岩体早年因产铀矿而闻名,该岩体主要由响岩、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组成,其中铀、锆和稀土等元素矿化主要集中于异霞正长岩岩浆阶段。异性石是异霞正长岩中特征的锆-稀土矿物,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异性石表现出更加富集Nb、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早期异性石经历了一系列的热液蚀变,根据蚀变强弱程度,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1)异性石+钠锆石+霓石±钠沸石;(2)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3)异性石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钾长石+铈硅磷灰石组成。相比于岩浆锆石,蚀变组合中次生锆石具有富Ca、Al、Fe的特点,与异性石本身化学成分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异性石及其蚀变组合的精细矿物学研究,我们得知假晶的形成可能是异性石"溶解-再沉淀"的结果,致使假晶形成的流体至少包括:(1)占主导的富Na(±K)、Al、F的自交代流体;(2)少量晚期富Ca流体。假晶中次生锆石和铈硅磷灰石的结晶说明了Zr和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热液活动性,自交代碱性流体和富Ca流体在此过程中起到"搬运"和"提纯"的作用,这对认识碱性岩稀有、稀土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辐射化学、物理化学以及铀的地球化学出发,论证成矿期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最可能是铀铁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辐射化学作用。红化(指铀成矿期的赤铁矿化)是热液铀矿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近矿围岩蚀变。研究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认识红化和铀矿化的关系,对于提高找矿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有关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碱性岩体及其稀有元素矿化是一九五六年发现的。为了查明这一岩体内霞石正长岩中的贫铌钛铌钙铈矿的富集程度和蚀变正长岩中的有用含铌矿物,我们进行了人工重砂分析和适当数量的薄片鉴定和化验分析工作。参加协作的有寒光、陈文焕等同志。在  相似文献   

11.
金寨响洪甸碱性侵入岩体分布在大别造山带东北缘的北淮阳地区,侵位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佛子岭群中。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岩(似斑状正长岩)、碱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正长岩的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及少量黑云母、普通辉石、绿钙闪石;碱性正长岩包含钾长石、角闪石、辉石和少量黑云母;霞石正长岩主要由碱性长石、霞石及少量绿钙闪石、普通辉石、次透辉石等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上均具有偏铝质、富碱、高钾、贫钛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Nd和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La/Nb、Ba/Nb值较高,呈弱的负铕异常。根据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响洪甸碱性侵入岩成岩期次分为2期:早期霞石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5.1±0.7)Ma;晚期正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5.0±1)Ma和碱性正长岩,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22.3 Ma。主体岩石似斑状正长岩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初始176Hf/177Hf比值为0.282 243~0.282 404,εHf(t)为-10.376~-16.602,结合该岩体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响洪甸碱性侵入岩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可能有部分陆壳物质的参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富钾正长岩粉体为原料,首次通过直接水热碱法处理,成功合成了方沸石和羟钙霞石,合成温度260℃,时间4 h。通过控制正长岩粉体、氢氧化钠和水的配比,可分别将正长岩粉体中的微斜长石、斜长石和石英转化为方沸石或羟钙霞石,同时正长岩中的K2O和过剩的Si O2被溶出进入液相,可用于制取钾盐。不同类型富钾正长岩直接水热碱法沸石化的成功,为解释自然界中的沸石成因、长石与沸石的共生及转化关系、与沸石化有关的金属矿化机制以及油气成因等,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直接利用廉价的长石类硅铝质矿物原料合成沸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对于利用非水溶性钾资源制取钾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 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副矿物中的类质同像铀、显微或超显微粒状铀 矿物、造岩矿物中的吸附铀、包裹体中的铀,以及简单铀氧化物矿物,并根据来源将蚀变岩石中的铀划分为来源于花岗岩 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 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吸附。交代蚀变作用改变铀的存在形式, 造成铀在岩石中的迁移和预富集,从而有利于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水县长岭岗岩体由碱长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广义的)构成。霞石正长岩(广义的)可进一步划分为黑云霞石正长岩、霓辉霞石正长岩、黑榴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岩石中之包体划分为残余包体、残浆包体、深源捕虏体、浅源捕虏体。岩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明显,混合或混染作用较强。该侵入体的就位机制,很可能属被动就位中的岩墙扩张。在就位过程中有类似热气球膨胀的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紫金山杂岩体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碱性环状杂岩体之一.该杂岩体的岩相由外向内分别为二长岩、透辉石正长岩、含霞石透辉石正长岩、霞石正长岩、正长斑岩质角砾岩、假白榴石响岩质角砾岩.最外围二长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显示其有两类,一类锆石整体具有岩浆型特征的振荡环带,另一类锆石除了边部的振荡环带外还有较为明显的核.  相似文献   

16.
云南建水县长岭岗碱性侵入岩体由碱长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广义的)构成。其中霞石正长岩(广义的)可进一步划分为黑云霞石正长岩、霓辉霞石正长岩、黑榴霞石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岩石属过碱性岩石,轻稀土富集,具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该碱性侵入岩形成于板块内部环境的可能性较大,可能是在地幔底辟的作用下由地壳下部物质重熔形成。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霞石正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88-296
[摘 要] 河南省霞石正长岩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出露于安阳九龙山、嵩县纸房-黄庄、方城宋坟-双山-塔山和桐柏松扒等地,形成时代介于晚元古代(晋宁期) 至中生代(燕山期) 之间。TAS 图解表明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岩和副长石正长岩,主量元素成分特征揭示其成分变异与结晶分异作用无明显关系。自宋坟-双山-塔山向北,由纸房-黄庄至九龙山,K2 O 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表明其下地壳厚度持续增生,在印支期达到最大值,于燕山期发生减薄。河南省霞石正长岩的成矿作用十分显著,非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为霞石、萤石、钾长石及磷矿,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为Au、Mo、Cu、Pb、Zn、Fe、Nb、Ta、REE 及放射性元素。河南省霞石正长岩及其相关正长杂岩体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应作为进一步地质找矿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金寨响洪甸碱性侵入岩体分布在大别造山带东北缘的北淮阳地区,侵位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佛子岭群中。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岩(似斑状正长岩)、碱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正长岩的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及少量黑云母、普通辉石、绿钙闪石;碱性正长岩包含钾长石、角闪石、辉石和少量黑云母;霞石正长岩主要由碱性长石、霞石及少量绿钙闪石、普通辉石、次透辉石等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上均具有偏铝质、富碱、高钾、贫钛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Nd和轻稀土元素La、Ce、Pr、Nd、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La/Nb、Ba/Nb值较高,呈弱的负铕异常。根据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响洪甸碱性侵入岩成岩期次分为2期:早期霞石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5.1±0.7) Ma;晚期正长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为(125.0±1) Ma和碱性正长岩,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22.3 Ma。主体岩石似斑状正长岩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初始 176Hf/177Hf 比值为0.282 243~0.282 404,εHft)为-10.376~-16.602,结合该岩体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响洪甸碱性侵入岩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可能有部分陆壳物质的参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岩浆岩中的大部分铀与副矿物有关。采用裂变径迹法扩大了研究铀分布状况的可能性,并能评价一系列岩浆期后作用对铀行为的影响。一些文章已论述过铀在近矿蚀变过程中,特别是在黄铁细晶岩化时的行为。本文阐述了与铀矿化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交代蚀变引起的、最初集中在花岗岩类副矿物中的铀的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辽宁赛马岩体是我国典型的产铀碱性杂岩体,但其稀土矿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得知该岩体从霞石正长岩经霓霞正长伟晶岩至晚期异霞正长岩,代表性稀土矿物层硅铈钛矿[Na2Ca4REETi(Si2O72OF3]不断富集,Nb、Zr和REE(特别是HREE)等高场强元素含量不断升高,部分颗粒具Zr、REE等元素成分环带,以上成分变化与稀土等不相容元素性质、碱性岩浆成分和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密切相关.此外,层硅铈钛矿经历了一系列的热液蚀变,蚀变部分Ti、Ca、Sr、Na含量增加而Zr、REE含量降低,最终形成由残余层硅铈钛矿+方解石+萤石+铈硅磷灰石组成的假晶,可能与富碱质、F和CO2的自交代流体作用有关.该研究揭示了碱性岩浆演化过程中,层硅铈钛矿成分变化及热液蚀变组合对指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探究稀土元素分馏及其热液活动性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