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先香 《广东气象》2010,32(4):16-17,29
采用佛山1957~2009年11月的气温、降水和湿度等资料,对佛山亚运场馆附近的气温、降水、湿度和人体舒适度等要素的平均状况、演变趋势以及高影响天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佛山的亚运场馆附近11月气温较适合体育比赛,极端温度天气出现概率较小,人体舒适度总体感觉舒适凉爽,有利于体育竞技比赛;出现大雾、强降水和雷暴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比较大,出现大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百叶箱内外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洪  凌颖  董蕙青 《气象》2003,29(12):25-28
利用新增的气温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宁市百叶箱内外气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者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等要素在季度、月际、日变化比较中有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两者的差异与云况、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百叶箱外气温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计计算准K指数对降水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北京气象局安装的微波辐射计资料,通过实时遥感温度、湿度数据,计算得到大气不稳定指数K的近似值。根据K指数在2007年6月27日和2008年7月14日(奥运消减雨试验)等两次混合性降水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热力、水汽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用周期分析法作10天天气 (降水)过程预报 我们在运用本站资料作10天天气(降水)过程预报时,发现降水的多少、气压、气温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要素的时序分布,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等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能否产生降水等天气现象。在分析验证谚语“三寒四暖”的过程中,发现天气过程(包括降水量、压、温、湿和风的变化过程等)确实存在着冷暖交替、高低相串的周期变化,正因为有若干个(压、温、湿)周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东莞市新、旧站点搬迁前后3个月人工对比观测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观测环境变迁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站点搬迁造成观测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等差异较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高、风速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城区的热岛效应与城郊的绿地降温增湿作用是造成气温、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观测环境周围是否有建筑群阻挡是造成风速、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气候直接影响“沁州黄”小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以降水、温度、光照、湿度、风等要素为主,分析“沁州黄”小米各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特点,并提出在栽培中充分利用沁县的气候规律,趋利避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引言温度露点差(T-Td)是表示空气湿度状况的要素,(T-Td)越小,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由于湿度不但是气温预报、降水预报的主要因子之一,而且是影响体感温度、人体舒适度、紫外线指数等专项预报服务项目的主要因子,因而湿度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温度预报、降水预报、部分专项预报的确率。因此检验我们日常预报业务中的主要指导预报产品—日本数值预报中的湿度预报,分析其误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中FXFE572、FXFE573传真图上的T-Td的预报,并对影响系统及预报误差进行分析,找…  相似文献   

8.
华正杰  赵英 《干旱气象》2001,19(3):53-54
1 气候图的内容气候图是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的变化、分布、相互比较、相互影响 ,形成原因等的图示。在自然地图中它是表示内容指标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图种之一。气候图分析的内容包括各种气候要素 ,如太阳辐射、气温、湿度和降水等。各要素还分平均值、极端值等 ,如气温有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绝对最高 (低 )温度、温差等。2 等值线图的阅读与分析在气候图中 ,等值线用得最多 ,如太阳总辐射量、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日照、无霜期、降水量、湿度等都用等值线表示其数量的大小 ,起始日期及变化等。等值线的通常作法是把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MM5模式对云南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强降水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模拟,通过下垫面植被的敏感性试验,考察云南气候要素(降水、温度、湿度、风等)对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敏感性,从而达到了解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在云南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以期提高对未来天气、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云南气候要素值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影响一般在近地面至700 hPa之间;下垫面植被覆盖率的锐减,使云南降水范围、降水量、空气湿度急剧减小,温度、风力、蒸发能力、干旱指数迅速增大,加剧了云南的干旱化和沙漠化,最终将导致云南的天气气候和环境生态系统偏离本来的平衡状态和演变过程。但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降水中心、冷(暖)中心、干(湿)中心位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过去2000年降水变化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梁有叶  张德二 《气象科技》2004,32(3):137-142
概述最近10年来利用多种古气候代用记录研究我国西部地区距今2000年时段的降水(湿度)变化的主要进展。这些代用记录包括冰芯、树木年轮、湖泊沉积、黄土地层沉积和洞穴石笋等。综述利用这些代用资料建立的我国西部地区各地点的过去降水(湿度)气候序列,并对其所用方法、序列的分辨率等问题逐一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地面小时降水量与自动站其他观测要素的关联关系和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基础上,提出从自动站关联要素和雷达估测降水两个角度对地面降水进行综合质量控制的多源质量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5至6月江苏省国家级自动站小时降水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1 h相对湿度变化值、1 h变温,相对湿度与小时降水量关联关系较好;基于SFLA-BP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与Z-I关系法相比精度更高,提升了天气雷达对降水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多源降水质量控制方法比MDOS准确率提高1.45%,产生可疑数据量下降67.16%,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现有降水质量控制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4-2001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商丘夏季旱涝的环流形势特点,并通过历史曲线演变趋势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湿度的变化时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和湿度变化具有不同周期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DZZ4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DZZ4)结构的分析,介绍了DZZ4中常规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和地温)的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正确判断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掌握各种要素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的沙尘日数,气象资料站点18个。对与沙尘事件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面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温度、风、湿度、蒸发量作了详细的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出在温度偏高、湿度较大、风力偏弱、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少沙尘天气;风要素是影响沙尘天气最为直接、最优相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0—2003年贵阳市供电量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速、体感温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温度对供电量的影响最直接,湿度、降水、日照等因子的影响是间接性的,而平均风速对供电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烟草普通花叶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美秀  蒋宗孝 《气象科技》2006,34(6):715-718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闽西北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等气象因子对TMV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不尽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降水,温度次之,日照最小;TMV始发时温度起主要作用,而流行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湿度和降水。建立了闽西北地区TMV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式,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怀亮  徐祥德  李飞  王兰宁  杜子璇 《气象》2012,38(4):385-391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耕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区域之一,使得该地区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研究城镇化对气候与水资源的影响,应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在保证积分时间(2001-2005年)的情况下,输出降水、蒸发、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径流、整层水汽含量等资料,利用敏感性试验和控制试验输出量的差值,来分析黄淮海地区城镇化对气候和水资源要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研究地区气候及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局地风场减弱、降水减少、地面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水资源总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和地表径流增加等方面,从而对气候和水资源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可降水量资料反演及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同化可降水资料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从而提高暴雨模拟与预报效果。首先应用适时回归方法反演大气可降水量资料,然后以1998年6月18—19日暴雨模拟为例,采用变分同化方法研究了可降水量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作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MM5模式中同化可降水量资料后,对于雨带位置的模拟效果起到很大的改善;亦可改进暴雨降水强度的模拟效果,改进程度与降水参数化方案有关。2)同化可降水量资料后,明显改善初始湿度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旋转加强(spin up)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降水模拟效果。3)降水模拟对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同样敏感,改进初始湿度场的同时应该选择相应的降水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利用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内蒙古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2月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偏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500 hPa高度距平特征表现为:以45°N为界,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正负距平区。这一环流特征是导致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但对内蒙古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湿度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均不利于降水,因而形成异常干旱;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降水,但湿度条件不利于降水,实况降水的减少表明湿度条件是影响该地区降水的关键因素;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湿度条件接近常年,而动力抬升条件明显有利于降水,因而导致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气象行业标准,研究利用黔南州各乡镇两要素气象站点获取的信息和T213预报场资料,通过对降水、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对森林火险贡献度数学模型的统计,实现对各乡镇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实时监测和预报。同时建立客户端应用共享平台,为森林火险部署预防和决策指挥提供气象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