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自1993年开始以来《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在青藏高原上观测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三个部分:观测仪器的特点、观测环境的气候特征和观测项目(要素);观测资料的特点;部分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结果介绍。  相似文献   

2.
陈中云罗楠  徐永灵 《广西气象》2005,26(A01):169-170,173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沈阳空气质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20日沈阳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的SO2、NO2和PM10资料分析了沈阳城市空气污染平均状况、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得出:(1)沈阳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日值温度NO2达国家空气质量要求标准,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好范畴,而SO2和PM10超标,属于轻度污染;PM10为沈阳城市首要污染物;(2)沈阳城市空气污染冬季最重,其次是春季,夏季最轻;一天中08时和19时左右污染严重,15时和02时左右污染较轻;(3)近市中心区点(太原街,中街一带)空气污染相对重些,各区点空气污染状况差异冬季更为明显;(4)影响沈阳城市空气污染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风速和风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Dobson和TOMS资料分析北京和昆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约20年 Dobson和TOMS资料来分析北京(39.93°N,116.40°E)和昆明 (25.02°N,102.68°)两地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79-2000年间北京大气臭氧长期变化趋势是-0.642 DU/年,而昆明在1980-2000年间的趋势是-0.009 DU/年;(2)北京和昆明两地大气臭氧都有很强的季节内变化(尤其冬季更强),与季节性变化强度相当;(3)在北京和昆明,由记录较短的大气臭氧资料分析得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较长记录得到的结果有显著差异;(4)在北京(中纬度)和昆明(低纬度)大气臭氧都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信号;(5)两个站点大气臭氧的年际变化主要由长期趋势项和准两年振荡信号组成;(6)Dobson仪测量得到的臭氧总量与TOMS资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和雷达产品资料等,对2019年5月24日夜间黔中地区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小时雨强大、强降水范围广等特点;(2)高能高湿的环境及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特征、深厚的暖云层以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为高效率持续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本次暖区暴雨主要由2个对流发展旺盛且伸展高度较高的对流云团连续影响造成,其移动路径在黔中地区存在叠加效应;(4)暴雨由积云为主的积层混合降水回波长时间滞留造成,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降水强回波质心低,具有热带降水型回波的特征;(5)地面辐合线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强降水落区的位置随着地面辐合线的移动而移动,同时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地面辐合线左侧的偏北气流内。  相似文献   

6.
福建前汛期降水趋势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5-6月的降水资料和射出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确定降水偏差指数(即相对距平)和异常年例,其次揭示异常年例和基本规律的OLR特征,最后进行诊断判据分析及对2001-2002年福建前汛期水趋势诊断;主要结果有:(1)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由中纬向低伟若呈高(低)、低(高)、高(低)分布时(流场呈辐散(辐合)、辐合(辐散)、辐散(辐合)分布),福建前汛期降水易于偏多(少);(2)在诊断判据分析时上一年十月侧重南半球所显示的信息;而当年一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东南亚地区所显示的信息;(3)OLR距平分布图所提供的信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9615号台风引起的阳江市沿海异常高潮位重现期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9615号(sally)台风袭击粤西时,靠近台风登陆点偏东方的阳江市沿海,于9月9日早上出现170cm左右的台风增水,包括海陵大堤在内的沿岸多处地方受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本次台风高潮位的重现期,旨在为核定现用防潮警戒水位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与前人同类工作比较,本次分析的特点是:(1)首次启用新近查证、准确的闸坡站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潮位极值;(2)注意了高潮位重视期随资料序列长度变化而变化的幅度;(3)注意到台风影响时闸坡港港池内外的最高潮位存在差异。本文所用的潮位资料取自闸坡海洋站和北津验潮站。测站位置…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东段高水位是该区域汛期常见的水害之一。针对长江游东段近13年高水位日,利用同期常规的水文资料和天气图等资料,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运用风暴潮原理和农历潮汐等相关理论,分析高水位成因,探寻引发高水位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东段高水位发生在农历潮汐高潮期,直接受其高潮位影响;(2)引发高水位的天气系统是台风和西风槽;(3)西风槽引发长江上中游洪水东泄通过东段;台风行近大陆架其强制孤立波使海面急剧上升,台风暴潮倒灌入侵东段;(4)高水位与本地降水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政(局)务公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局)务公开系统是针对贵州省现有的政(局)务内容及形式而设计的管理软件,目的是为了规范管理政(局)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方便各类资料的录入、保存及查询;给予权限对文章进行发布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归类管理。根据政(局)务公开工作的具体需要,分别设计了目标任务、人事管理、业务服务、财务管理、重大事项、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内容,该系统利用ACCESS数据库与ASP有机结合,实现资料的简单录入与自动显示,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合理、功能丰富、人机界面友好、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3~1989年年末北疆山、绵羊总头数资料及1954~1989年北疆9个代表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和温度资料进行相关性普查。普查结果表明:(1)前年冬半年降水偏多(少),温度偏低(高),则北疆羊增(减)产;(2)头年冬半年降水偏少(多),温度偏高(低),则北疆羊增(减)产;(3)当年8月降水多(少),则北疆羊增(减)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对北疆重大牧业增减产年景进行了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关键期对北疆牧业生产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及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对1996年12月26~30日阿勒泰地区特大暴雪天气的分析表明,高空急流耦合的次级环流的加强了暴雪区的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雪天气输送和集中了充分的水汽,深厚的上升运动和较强的位势不稳定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陈晓刚  郭斌  张政 《气象》1999,25(8):37-39
采用初级预报模式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BP算法)的方法,使用阿坝牧区大雪天气过程历史资料,研制了川西高原牧区大雪天气预报系统。利用9210工程接收到的数据资料,自动完成因子采集和结论输出,每次输出后,因子库自动增加新的因子,网络再次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3年3月14日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高空500hPa有利于初春产生大雪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急流对此暴雪天气的影响以及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和大同地区C波段单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对2009年 11月9-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存在相同特点;利用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雷达PPI径向速度零线的朝向、正负速度面积和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定性判断辐合辐散图像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夹角计算出的辐散值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辐合、辐散快速判断。由重新处理雷达原始资料求得每30 min的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清楚地展示强降雪的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点,直观地反映出降水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一场大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学角度,对造成2001年1月14-17日喀什地区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从低值系统、冷高、高中低三支气流的配置,探讨降雪天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雨雪冰冻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福建省西部北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回波顶高、径向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对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①冰晶和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在反射率图上,回波表现为边缘毛松,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确定的边界;②回波顶高和零度层较低,因为垂直方向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对流发展,降水粒子没有发展到高空;③在径向速度图上存在牛眼,说明在低空有急流存在。在低层有环形的零速度线,中高层的零速度线为倒"S"形,表明低层有风切变存在,中高层有冷平流;④风廓线图上高层为西南风,中层为西北风,低层为西南风,近地层为东北风。说明从近地层到高层为"冷-暖-冷-暖"的层结结构,有利于冻雨天气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0年3月15日02时~16日02时黑龙江省东北部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地形抬升、冷空气、数值预报产品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产生此类暴雪天气的天气学诊断模型,以及出现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大-暴雪过程及雪灾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36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台站在近三十年中共发生大-暴雪过程1689站次,按本文标准形成雪灾410站次。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大-暴雪过程及其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久治是大-暴雪过程和雪灾的频发中心,清水河是雪灾及成灾几率的高值中心;后冬成灾几率高达80.3%,春季成灾几率仅14.3%;大-暴雪过程次数和降水量线性增加势趋十分明显,导致雪灾危害日趋严重,90年代进入雪灾的频发时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空、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是在稳定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作用下,受低空切变线配合河套气旋影响,满足了高低空急流耦合提供的动力抬升、低空急流建立的水汽输送及辐合、低层暖湿气流产生的能量不稳定等条件下产生的,属弱冷空气类槽涡型;西南涡(槽)和华北脊对大雪的产生和落区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低层强盛的暖湿气团为不稳定能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通过分析、总结,结合实际预报经验,提出了预报要点和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雪天气是春季的重要天气过程之一,有时它和强降温及大风天气同时出现,造成强寒潮天气,危害极大。有时虽然降温和大风不明显,但由于降雪量较大,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等有重大影响。冬末春初,正是牧业接春羔的季节,大雪和冷雨湿雪天气,对春季接春羔很不利,极易造成牧畜死亡。因此做好春季大雪天气预报,是林西地区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影响大雪的天气系统中提取主要因子,利用简易专家系统制作林西地区≥3.0mm大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