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台网测定,1987年1月6日至4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铁力克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西北部和乌恰西南部分别发生了5.9、6.4和6.0级的中强地震,现将各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灾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中针对抽水蓄能电厂运营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现状,依托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设备动态监控、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抽水蓄能电厂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精细测绘与三维建模,同时集成电厂现有系统资源,搭建动态监控与仿真一体化平台,解决目前抽水蓄能电厂信息展现不集中、不直观的缺陷,为电厂三维信息化建设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联合会汇刊》1983年6月4日最近一期的《甲烷与地震活动的联系》一文中,奥伦兰(R.S.Oremland)介绍了他认为与深部甲烷气体假说有矛盾的观测结果。其主要的事例以加利福尼亚的马默思湖火山地区附近的一次5.7级地震为依据,该地震并没有引起当地四口水泉中气体甲烷含量的任何增加。在我们发表的深部气体假说的讨论(Goldand Soter,1980,1982)中,我们提出:①火山区和非火山区都具有一个从地幔深部释放气  相似文献   
4.
深海地震学     
海底地震噪音的最新测量意外地揭示频率超过3赫兹的噪声水平很低(图1,略)。在某些情况下,3—15赫兹的噪声幅值等于或低于最好的大陆地震台的噪声幅值。如果像大多数大陆地震台所观测到的那样,即只有地方震震相才具有这种频率,那么上述结果就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在深海低噪声环境中的实际观测表明,有两类远震震相在高频段具有相当高的信噪比。第一类由在洋底或沿大洋边缘发生的地震产生的 P_0/S_0。震相构成(即海洋 P 波/海洋 S波)。首先到达的 P_0/S_0。震相分别以每秒8.0和4.6公里相当稳定的视速度传播,而峰值传播速度分别约为每秒7.6和4.5公里,相当于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和大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11月9日一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存在相同特点;利用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PPI图像识别技术,定性分析此次降雪的冷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辐散运动叠加的图像特征和由零线的朝向和正负速度面积、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判断风向风速辐合辐散的图像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以及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的夹角推导出的定量计算大气辐合辐散值的算法计算出的大气平均散度值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辐合、辐散快速判断。由重新处理雷达原始资料求得每半小时的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清楚地展示强降雪的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点,直观地反映出降水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1983年土库曼西部Kum—Dag地震的构造特征,特别是地表变化的形态和运动学以及地球动力特征、第四纪末构造和现代构造模式的背景。 1983年3月14日12时12分54秒在涅比特达格东南40公里处发生了震级M_(LH)=5.7的地震。震后出现了一条地震破裂。我们认为这是地表出现的震源破裂现象并在1983年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我们使用了土库曼地震台网的地震图和N.V Petrova和她在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的同事们所编绘的1983年Kum—Dag原始地震目录。根据这些资料得到主震的震中坐标如下:φ=39.20°N.λ=54.66°E(误差为±25公里)震源深度H=7—8公里。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和大同地区C波段单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对2009年11月9—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存在相同特点。利用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雷达PPI径向速度零线的朝向、正负速度面积和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定性判断辐合辐散图像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夹角计算出的辐散值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辐合、辐散快速判断。由重新处理的雷达原始资料求得每30 min的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清楚地展示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直观地反映降水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同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和大同地区C波段单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对2009年 11月9-10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和高低空急流是产生强降雪的主要原因;较大降雪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存在相同特点;利用大面积降水的多普勒雷达PPI径向速度零线的朝向、正负速度面积和径向速度值的大小定性判断辐合辐散图像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夹角计算出的辐散值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辐合、辐散快速判断。由重新处理雷达原始资料求得每30 min的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清楚地展示强降雪的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点,直观地反映出降水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