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2年厦门海域监测数据为基础,参考美国第二代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针对厦门海域实际监测特点并结合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与评价标准,进行部分改良,使其更适用于该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应用此评价体系,本文研究了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压力程度;以叶绿素a为初级症状指标、以底层溶解氧及赤潮发生状况为次级症状指标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状态水平;并通过结合厦门海域整治、人口增长趋势、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周边营养盐入海现状等因素预测了未来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压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水体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其中压力等级为中高、状态和响应的评价等级均为中级。该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压力和症状,便于海洋管理部门对厦门海域环境容量进行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厦门海域水体中有机锡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水中总有机锡浓度在129.1—4 826.8 ng(Sn).L-1之间,底层海水则分布在321.6—1 954.5ng(Sn).L-1之间。结果显示,厦门港内及同安湾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有机锡浓度远高于九龙江口及厦门西南海域,这与厦门海域船舶活动和网箱养殖密切相关。通过对鼓浪屿站点表层海水中有机锡化合物15 h的连续监测,推测光照对水体中有机锡的降解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林辉  张元标 《台湾海峡》2008,27(2):214-220
由于厦门西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周边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使得厦门西海域承受沉重的环境负载.本文根据厦门西海域功能特点,以及在对厦门西海域水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海域对主要排海污染物的环境承载力.西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平均含量基本符合四类或超四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西海域已无无机氮和无机磷承栽能力;西海域化学耗氧量、重金属(铜、铅、镉、汞和砷)和油类还存在相当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厦门湾海域2018年春、夏、秋三季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部海域、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为污染严重的区域,为Ⅳ类水体;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水质状况良好,以Ⅰ类水体为主;DIN和DIP为影响厦门湾水质的主要污染物。结合采用面积比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厦门湾整体处于Ⅲ类水体状况,水质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12年我国沿海赤潮相关资料为依据,对福建沿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4月第6候-7月第1候是福建沿海赤潮暴发的最盛期,赤潮高发海域为闽东北沿海和厦门近海,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三沙湾、厦门和平潭海域.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诱发赤潮的角度出发,基于典型天气形势场...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07年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标准,将2007-2012年厦门海域环境状况与海洋功能区划环境要求做对比,发现厦门海域在海水环境方面基本符合区划制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厦门海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总体呈增加趋势,而在2009年突然大幅下降,随即在2010年该数值有所回升。文章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为将来修编厦门海洋功能区划能更切合环境使用实际、避免造成海域环境污染、形成良好的海洋开发和管理秩序、为厦门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口CDOM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的CDOM荧光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夏高(17.16QSU)冬低(5.73QSU)。所有站位表层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底层,与河口区垂直分层一致。南支CDOM荧光强度随盐度的变化率高于北支,说明九龙江河水主要沿河口南岸入海。4个航次CDOM荧光强度都呈保守混合趋势,但观测到CDOM表观荧光效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暗示在低盐度区可能有胡敏酸的絮凝沉降。厦门周边海域CDOM荧光强度以西海域北部最高,西海域南部和同安湾次之,厦门东侧水道最低。各水域表层CDOM荧光强度与盐度均呈反相关关系,但不同水域回归曲线的斜率有差异,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南部及厦门东侧水道三个海域具有同一相关趋势线,表明西海域南部和东侧水道主要受九龙江水输入控制,而西海域北部有不同的趋势线,这主要受污水输入的影响,由此很好地证卖了CDOM的水团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8.
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引起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平的水质条件下,只要光照充足,水体相对稳定,如果再连续不断地供给充足的营养盐,就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水华或赤潮;可溶性活性磷的含量不仅仅影响厦门西海域正常年份的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对赤潮的兴衰也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厦门东海域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厦门东海域58种鱼类的营养关系.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将厦门东海域的鱼类食性类型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该海域鱼类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杂食性鱼类、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为63.79%.本文还分析了厦门东海域鱼类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途径,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厦门东海域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HCHs和PCBs的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元标  林辉 《台湾海峡》2004,23(4):423-428
对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厦门海域HCHs和PCBs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底质标准的阈值,说明其污染已受到有效控制;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含量较高,部分海区已经超出或者接近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底质标准的阈值.DDTs和PCBs有极为相似的分布特征,而HCHs的分布特征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间在厦门海域开展的游泳生物周年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236种,其中鱼类15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42种),隶属于16目61科108属;甲壳类71种,隶属于3目21科35属;头足类12种,隶属于3目4科5属12种.游泳生物平均密度指数为1 337ind/(网.h),平均生物量指数为19.560 kg/(网.h).生物量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密度优势种为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游泳生物生物量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对厦门海域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H')由东向西逐步递减,即大嶝海域〉东部海域〉九龙江口及厦门港海域〉同安海域〉厦门西港海域.并讨论了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种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河口区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该海域游泳生物季节群聚优势种较为明显.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是由于各季节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辉  张元标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02,21(2):154-161
根据2000年11月和2001年2、5、8月对厦门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得数据,以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叶绿素a(Chl-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以模糊数学作为评价手段。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标权重矩阵及其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厦门海域近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外港,东侧水道,九龙江口和浔江为中营养海区,YuanDang湖和马銮湾为富营养海区;厦门西港海域与马銮湾相邻的属于富营养海区,与厦门外港和九龙江口相邻的为中营养海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成熟的SWAN模型对厦门湾的波浪场进行了1a的数值模拟,通过与同期的珍珠湾波浪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厦门湾年平均和夏、冬两季平均波高和波向的分布特征,厦门湾的风浪和涌浪组成,珍珠湾波浪观测海域主要的波浪能量生成和能量耗散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年平均有效波高较小,且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厦门湾平均有效波高较小,且湾内波向多为偏南向;冬季厦门湾平均有效波高相对较大,厦门岛北侧和东侧海域波向均为NE向.厦门湾湾内以风浪为主,涌浪较小,风浪、涌浪比较大,均在3以上;从湾外向湾内,风浪、涌浪比逐渐增加,至厦门湾南岸和泉州石井镇附近海域,风浪、涌浪比增加到5~6;在厦门湾东部和北部海域,风浪、涌浪比均在10以上.珍珠湾海域波浪最主要的能量耗散过程是由底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虽然冬季风速较大,但夏季风能输入的能量和白帽破碎耗散的能量均大于冬季;因冬季波浪相对较大,夏季底摩擦耗散的能量要小于冬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对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布、动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同步检测该沉积物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基础上对该酶与各形态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与陆源排污对水体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性;酶活力与总磷、总无机磷含量相关性较大,与弱吸附可交换磷相关性不大,与总有机磷含量则呈显著不相关性。并认为,就厦门西海域而言,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水平可作为小区域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布、动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同步检测该沉积物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基础上对该酶与各形态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与陆源排污对水体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性;酶活力与总磷、总无机磷含量相关性较大,与弱吸附可交换磷相关性不大,与总有机磷含量则呈显著不相关性。并认为,就厦门西海域而言,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水平可作为小区域水  相似文献   

16.
2016年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7年1月(冬季)、5月(春季)于厦门海域开展的4次水质调查,探讨了该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厦门海域表层尿素态氮平均含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值分别为3. 06±1. 09、2. 64±0. 82、2. 30±1. 43、1. 67±0. 79μmol/dm~3。底层尿素态氮平均含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值分别为3. 13±0. 95、2. 70±1. 25、1. 65±0. 80、1. 56±0. 88μmol/dm~3。厦门海域尿素分布总体呈现出河口、内湾高于外部海域的分布格局;由厦门海域尿素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不仅受陆地径流输入和陆源排污的影响,还有可能受到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活动以及潮流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共同调控着厦门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在春季,尿素是厦门海域可利用氮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在大嶝海域。  相似文献   

17.
厦门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数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文华  黄宗国 《海洋学报》2000,22(6):95-101
1994~1999年在厦门海域进行84航次中华白海豚船只跟踪和照像,记录392只次。设20个监视站,进行239个月的逐日观察,记录12624只次。整个厦门海域700km2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它可溯河至近淡水的河道,但不游出外海。厦门西港和同安湾口内的近岸最多,跃出海面的次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最多。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估计不足100只,仅40只左右有确切记录。种群数量目前仍有减少趋势,因而应就地和迁地保护并举,加强对这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颜秀花  蔡榕硕 《台湾海峡》2010,29(3):332-341
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浮游植物(P)、浮游动物(Z)和营养盐(N,包括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生态变量的NPZ简单生态模型,并通过与POM三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建立了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厦门湾全海域三维浮游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厦门海域浮游动植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生物量最高,秋、冬季较低,但不同的海区达到峰值的季节并不相同;活性磷酸盐含量冬季最高,春季最低,与浮游植物量值有较明显的反位相关系,表明厦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活性磷酸盐含量限制.模拟结果符合历史观测特征,且模拟值与实测值量级比较吻合,因此所建立的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厦门湾海域浮游生态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2013—2017年最近5年的厦门海域海漂垃圾资料,对其类型、总量、密度和来源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从而反映厦门海域海漂垃圾的现状。以便管理部门能更好地将这几年的管理决策与实效结合起来,制订更有效的海漂垃圾治理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为该区域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和评价以及背景值提供了参考数据。结合2016年8月该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厦门东部水道部分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风险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重度风险为主,其余海域以中度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