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照何故偏少偶然翻阅我局“1995年夏季气候评价”.突然发现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日照偏少,阴天日数偏少”。这不是矛盾吗?详查资料,证据确凿:各日的日照时数与历年相比均偏少.夏季竟偏少2成,可阴天日数与历年相比少7天。仔细分析,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归咎...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二季度我区主要天气特点是:4月雨量较少,气温偏高;5月雨量偏少,4、5月全区旱情严重;6月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雨量分布不均匀,桂东偏少,桂西偏多,局地发生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四川气象》2003,23(2):58-61
1 气候概述2 0 0 2年 ,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大部偏高 ,其中盆地西北部显著偏高 ;年总降水量四川省内除川西高原西南部较常年略偏多外 ,大部地区偏少 ,其中盆地西北部、阿坝州北部显著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偏轻。表现为 :全年暴雨日数省内大部地区偏少 ,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偏少、偏弱 ,尤其是主汛期暴雨天气过程明显偏少 ;春旱、夏旱、冰雹、大风等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均较常年偏轻 ,秋季连阴雨轻微。盆地 7月降水量显著偏少、伏旱严重 ,7月中旬持续高温 ,年初连续大雾 ,6月 8日盆地中部的局地强暴雨天气过程及 4月盆地内出现三次强降温…  相似文献   

4.
1气候概况 今年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到异常偏高;降水东部地区及阿盟中南部正常到偏多,个别地区异常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到显偏少;日照正常;大风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5.
2000年 4~ 6月总的天气特点是: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洪涝;日照充足,气温偏高。   2000年 4~ 6月总雨量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赣北、赣中、赣南的平均雨量分别为 674、 667和 630 mm,较常年分别偏少 1.1成、 0.9成和 1.2成。 4月份降水浙赣线以北较常年偏少 1~ 5成,浙赣线以南到广昌以北较常年偏多 0.1~ 4.3成,广昌以南偏多 3成~ 1倍。 5月份雨量全省偏少 0.6~ 8成。 6月份雨量全省为 103~ 589 mm,除九江市、景德镇市、波阳县及遂川至南丰一线以南较常年偏少 1~ 5成外,其它地区较常年偏多 1~ 9.…  相似文献   

6.
用河南省117个站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做比较,分析了河南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冬、春、秋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夏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四季和年日照时数普遍偏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多降水期和少降水期的转折年及不同时期降水差异,得出结论:(1)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的演变,1966年以前降水量偏多,1967—1982年偏少,1983—1998年偏多,1999—2011年偏少,2012—2020年偏多。(2)黑龙江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26.2mm,中部山区偏多,西南部和西北部偏少。多降水期(PM)平均降水量596.6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多13.4%,偏多区主要在46—48°N之间;少降水期(PL)平均降水量485.8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少7.7%,主要是西部和中南部偏少。(3)PM1时期黑龙江降水量554.6mm,相对基准气候期偏多5.4%;PM2时期降水量638.6mm,偏多21.4%;PM1时期降水主要多在西南部,PM2时期降水主要多在东北部;PM1时期,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却表现出偏少,冬季全省偏少15.3%,春季偏少8.6%;5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降水量PM2时期较PM1时期偏多,7月中旬降水量较PM1时期少。  相似文献   

8.
2004年第1季度,广东省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偏高、降水大部分偏少。1月全省天气前暖后冷,2月前冷后暖,3月降水偏少明显、且雨量集中在下旬。由于前期降水长时间明显偏少,及去年年雨量偏少严重,导致干旱成为本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春耕生产的正常进行。此外,冷空气常导  相似文献   

9.
近50年黄河中游三花区间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黄河中游三花区间(三门峡到花园口)近50 a(1955-2004年)气候资料,分析了三花区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间汛期降水量的年代变化趋势与非汛期大多相反;不论区间还是分区,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都十分显著.近期(1986-2004年)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其中,汛期降水量偏少1~2成;非汛期区间和伊洛河偏少,沁河和干流为正常或略偏多.  相似文献   

10.
丁林  陈少勇 《干旱气象》2001,19(4):33-34
利用本站的历史演变资料 ,分析和临近站同期值的对比发现 ,白银观测站的日照从 1995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冬、春季日偏少最大 0 .8h ,夏、秋日偏少最大 0 .7h ,月日照百分率偏少 5~ 6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 ,提出了环境变化后日照后记的订正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67~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60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东部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位于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低值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降水场可以划分为八个小区,分别是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藏南谷地区、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藏北高原区、川西高原北部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以及青海东北部区。年降水表现出强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外,其余各区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春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5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秋季降水的线性趋势趋近于零且没有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呈减少趋势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86和1996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多,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少;除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及青海东北部区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9月的天气特点是:降水南多北少,我省北部和中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伏旱;季平均气温北部接近常年,中南部偏低;全省日照时数偏少。2000年7~9月总雨量呈南多北少分布,赣北、赣中、赣南的平均雨量分别为299mm、307mm、453mm。与常年相比,赣北偏少1.3成,赣中偏少1成,赣南偏多2.5成。7月份除赣州、南康、瑞金、大余、信丰降水偏多2成~1.1倍以外,全省其它地区降水均偏少。其中宜春仅7mm,偏少9.6成。8月份除九江、瑞昌、莲花、南昌县降水偏少2~5成,南康、修水、南昌、泰和、宁冈接近常年外,全省其它县(市)降水均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13.
钟玉 《气象》1978,4(2):39-40
11月份的天气特点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沿海大风频繁。 从11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图1)上可以看出,除西北西部、东北南部和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江南和华南地区的雨量偏少尤甚,月降水量一般只有5—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如广西的梧州、广东的高要、阳江、湛江等地,全月基本无雨。华北、西北东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主汛期我国平均降水量为652.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5.0 mm。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的总体特征。其中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8成,江淮地区梅雨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8成,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8成,局地偏多2倍以上。除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外,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晚。2018年主汛期全国平均降水日数71.29 d,较常年偏少12.67 d。共出现暴雨5229站日,较常年偏少280站日。华南前汛期降水阶段性明显,中前期冷空气较弱,副高异常偏强是降水偏少的重要原因,后期南海季风爆发,水汽条件明显改善,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增大,降水明显增强。江淮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辐散抽吸的动力条件以及低层水汽辐合均较常年同期偏弱,是梅雨期降雨强度整体偏弱、梅期偏短的重要原因。华北雨季期间,东北亚稳定维持着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中纬度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华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汛期全国共出现3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次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偏少,全国暴雨站日也较常年同期略偏少。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豪然  梁玲 《四川气象》2013,(4):1-7,15
选用1967~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60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东部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位于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低值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降水场可以划分为八个小区,分别是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藏南谷地区、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藏北高原区、川西高原北部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以及青海东北部区.年降水表现出强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外,其余各区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春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5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秋季降水的线性趋势趋近于零且没有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呈减少趋势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86和1996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多,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少;除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及青海东北部区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贵港市冬春季温度和降水对龙眼产量丰欠年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 ,丰产年型具有 1月各旬平均气温偏低 ,1月下旬至 2月上旬降水偏少以及 3月中旬至 4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雨日偏少 ,4月上中旬雨量偏少等主要特点。对影响丰欠年的冬春季综合气候指标分析预测 ,可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措施趋利避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2.5°×2.5°的再分析资料,对韶关市4月降水特征和2011年4月降水异常偏少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降水异常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12月,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北高南低,日照偏多.继7~9月全省降水显著偏少后,10~12月降水仍持续明显偏少,致使全省遭受了伏旱秋旱连冬旱的严重旱灾.由于天气连晴,空气湿度小,天干物燥,所以一直处于高森林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1991年春季,我区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各地降雨量普遍偏少,其中南宁、玉林、钦州三地区偏少60%以上,特别是4月,雨量偏少更甚,全月暴雨站点仅为3个,比严重春旱的1988年4月9个站点还少得多。现将这次严重春旱的成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于俊伟  赵彩  汤筑强 《贵州气象》2002,26(3):22-25,31
1 气候概况   2 0 0 1年年平均气温偏暖 ,年降水量正常偏少 ,年日照时数偏少。各季情况为 :冬季全省气温普遍偏高 ,降水量偏少 ,雪凝天气轻 ,是明显的暖冬 ;春季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 ,降水量偏少 ,倒春寒轻 ,冰雹重 ;夏季降雨总体正常略偏多 ,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平均气温总体正常略偏低 ;秋季平均气温偏高 ,降水量偏少 ,日照充足 ,晴朗天气多。2 0 0 1年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主要有暴雨洪涝、伏旱、秋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干旱灾情比较严重 ,春季出现了春旱 ,盛夏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广的伏旱 ,秋季还出现了干旱 ,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