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了COMPTEL对γ暴GRB910601的观测数据,发现该γ暴的直接解调成像定位较COMPTEL用最大似然法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UlysesBATSE系统联合定位的圆环.结果表明,采用直接解调方法对γ暴这类信噪比高、统计性差的瞬变源进行成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γ暴的成像定位精度可由此而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2.
Comptonγ射线望远镜COMPTEL/CGRO工作于0.75-30MeV能区,本文应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CGRO#1观测的COMPTEL数据,准确定出Crabγ射线源的位置,在10-30MeV能区,分辨开最大似然法所不能完全分辨的Crabγ射线源和类星体PKS0528+134,得出优于传统成像方法所得的成像结果.应用直接成像方法处理γ射线脉冲星Geminga分位相数据,发现Geminga在10-30MeV能区仍存在辐射,辐射集中在Geminga第一个峰的位相区域.结果表明,应用直接解调方法对Compton望远镜数据作成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Comptonγ射线望远镜的直接解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ptonγ射线望远镜COMPTEL/CGRO工作于0.75-30MeV能区,本应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了CGRO#1观测的COMPTEL数据,准确定出Carabγ射线源的位置,在10-30MeV能区,分辨开最大似然法所不能完全分辨的Crabγ射线源和类星体PKS0528+134,得出优于传统成像方法所得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4.
脉冲星Geminga MeV脉冲辐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COMPTEL VP1数据,得到了脉冲星Geminga 10-30MeV脉冲辐射存在的证据;全位相及分位相成像均得到了Geminga。分位相成像结果显示,江变曲线的峰值位于pulse1附近,而闰相区域只能给出上限。由于成 像分析不存在的选择效应,该成像结果表明,Geminga在MeV能区仍存在脉冲辐射,虽然Geminga的弱MeV辐射使得很难就VP1数据作时间分析,但仍得到了一  相似文献   

5.
RXTE ASM的双SSC联合直接解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宋黎明  李惕碚  崔伟 《天文学报》2000,41(2):214-218
利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对RXTE ASM两个指向相同的扫描阴影照像机(SSC)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联合成像分析,对Crab天区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成像对源的分辨能力比单SSC成像有进上步提高,并且还对银心附近含多个源的一个天区进行了联合成像,分别计算了成像所得的3个X射线源的强度和位置坐标,并利用源与源之间的位置关系对RXTEASM定位定标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作出估计,发现以直接解调成像法所得强源的定  相似文献   

6.
用ASM/RXTE数据对Crab天区的直接解调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技术,对ASM/RXTE的模拟数据和Crab天区观测数据进行了成像分析。结果表明,借助于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技术,可以利用正在运行的X射线天卫星RXTE上的全天监测器ASM实现硬X射线天空的成像。  相似文献   

7.
1 PhotometricObservationsObservationsoftheeclipsingbinarysystem ,YYEridani,weredonebyusingphotoelectricphotometerinBandVwavelengthbandswiththe 1 meterCassegrainreflectorattheYunnanObservatoryinChina .AnEMI 6 2 5 6Bphotomultiplierwasusedandtwofilterswereemplo…  相似文献   

8.
OnJulyof1 998,NanjingAstronomicalInstrumentResearchCenter (NAIRC)ofChineseA cademyofSciences,hasprovidedaUniversalBirefringentFilter (UBF)toTokyoMeiseiUniver sitythroughNikonCorporationofJapan .1 Opticalscheme (Fig 1 )TheUBFiscomposedofsixtunableLyotelementsL1 L6,…  相似文献   

9.
ORACLE FORMS是ORACLE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重要的开发工具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窗口,模拟块以及触发器等功能,同时它作为ORACLE大家族中的一员,与ORACLE的其他应用工具又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地介绍了ORACLE FORMS在开发人造卫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γ暴的新品种宇宙γ射线爆发(cosmicCamma-rayBurst,简称γ暴)是一种短时标、突发性的高能γ射线爆发现象。首例γ暴是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Vela卫星于1967年突然发现的。1991年4月7日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omptonGa...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800 ~1995 年的日长年均值( △ L O D Y) 观测资料表明:日长( △ L O D Y) 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 L O D Y 观测资料, 表明△ L O D Y 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 ( 年) 和30a( 年) , 所对应的振幅为1 ms 和0 .5ms 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 E O P C0497 的日长( △ L O D C0497) 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 C E P/ N C A R) 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 A A M) 序列进行低通滤波分析, 日长和大气角动量在十年尺度上的波动不一致, 大气角动量只影响到日长短于年际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文中用理论近似来计算核幔电磁耦合力矩的轴向分量, 它与天文观测△ L O D 资料推出的力矩量级相当, 核幔电磁耦合假说可作为△ L O D 的十年尺度波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800-1995年的日长年均值(△LODY)观测资料表明:日长(△LODY)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LODY观测资料,表明△LODY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年)和30a(年),所对应的振幅 1ms和0.5ms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EOPC0497)的日长(△LODC0497)序列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了CGRO卫星上BATSE探测器对硬X天空监测过程中触发和记录到的1000多个γ暴和4000多个太阳硬X射线暴的强度和时间性质,发现它们的强度分布相似,这也许意味着硬X射线天空中两种主要的爆发现象机制相似,同时对将γ暴的强度分布作为其宇宙学起源的证据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4.
分析第三个BATSEγ射线暴表所列γ暴数据,发现γ射线暴参量间的相关性质随时间存在系统的变化.从1991年4月至1994年9月,γ射线暴能流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上升.短暴的能谱硬度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显著上升,而对于长暴未发现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5个新发现的X选BL Lac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新从美国引进的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BLLac天体.此外,还对去年作者在OMR引进之前发现的BLLac天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去年发现的7个BLLac天体中,2322+343的CaIIH&K“Breakstrength”为26.9%,稍大于判据25%,因此,2322+343到底是BLLac天体还是射电星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测光及偏振观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 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 Orion A分子云中的 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成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 C18O云核分布的整体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观测发现,该分子云的13CO和 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轻的天体-Class 0类源 MMSI, 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 C18O和13CO云核方向从南到北有一个~ 1.7km/s的速度场梯度,而分子云的红、蓝移团块则分别趋于云的北部和南部.并对OMC-3区的恒星形成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假定γ暴来自对论性Beaming其方向满足随机分布,γ暴在自己的静止参考系中满足标准烛光和幂律谱假设,假设暴的发生率密度在Ω=1,A=0的Friedmann宇宙模型下,共动坐标系中是常数,模型对于Beaming的速度非常敏感,当洛仑兹因子Г值小于10幂律谱指数小于1时,计算的统计分布与弱暴的BATSE数据及强暴的PVO数据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自校正和CLEAN算法的现代VLBI混合成图技术,对Pearson等人于1976年观测得到的类星体 3C 286在 18 cm波段上的 VLBI数据重新作了处理.由此得到的图像要大大好于最初的处理结果,也获得了更多的有用信息.用几个Gauss模型去拟合校正后的UV数据,发现中央亮区可以被分解为两个致密结构,这与后来的高分辨率观测相一致.与不同历元的VLBI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这两个致密结构间的距离不但在同一时间随观测频率变化,而且很有可能在同一观测频率上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毫米波望远镜,对OrionA分子云中的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龄的天体-Class0类源MMSI,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C^18O和^13CO云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