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进行不连续面3-D网络模拟过程中,不连续面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该数据主要来源是在现场露头上测量不连续面出露的迹长。由于取样中不可避免的偏差而使结果有误差,在进行平均迹长估计时取样的误差必须予以校正,本文介绍一种用概率的方法考虑取样误差通过有限2-D露头上测量的不连续面数据求算无限2-D空间平均迹长的技术。该方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取样窗口迹长均值估计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窗口取样法测量岩体中随机不连续面的迹长, 相对于无限二维空间的岩体而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偏差。因此, 在实际岩体工程中要对实地测量迹长的偏差进行校正, 以获得校正后的平均迹长。本文着重讨论了Kulatilake教授于 1984年提出的不连续面迹长均值估算法, 并对算法作了必要的修正, 使算法更客观, 更完善, 编制的计算机代码可以很方便地求取无限二维岩体不连续面的校正迹长。  相似文献   

3.
从不连续面与窗口交切的充要条件出发,推导了窗口法不连续面剖面测量的平均迹长估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用雇在算的平均迹长与实测平均迹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拱坝坝肩侧裂面的面连通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窗口法对拱坝坝肩不连续面进行描绘测量,对获取的不连续面的产状和迹长进行取样偏差校正和蒙特卡罗模拟,从而形咸三维空间的不连续面网络模型。据工程要求对网络模型按一定带宽进行切割、投影、计算,由此可得到侧裂结构面的面连通率。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坝肩岩体质量评价,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岩体不连续面迹长与直径间的概率关系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海涛  马平  秦四清 《岩土力学》2007,28(9):1828-1832
由于“随机”概念的模糊性,在假定不连续面为薄圆盘及弦长作为迹长的前提下,基于迹线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迹线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迹线中点在圆面域内均匀分布这3种明确而又不同的“随机”含义,可以得到3种合理的迹长 与直径 间的概率关系模型。通过对这3种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其在各自的“随机”含义下都是正确的,只是适用条件各异;野外实际可行的条件是介于模型2 和模型3之间的,合理地分析应该同时考虑这两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首先对所有取样面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其结果来分配给模型2和模型3以某种权重,这样得到的迹长与不连续面直径之间概率关系更具合理性,其结果弥补了目前国内外进行的相关研究仅仅考虑到第2类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刘健  王驹  陈亮  云龙  王春萍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4):1148-1154
节理迹线中点密度是描述岩体露头节理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由于露头或测窗尺寸的限制、节理迹长的差异以及露头面和节理面夹角的变化,常规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通常包含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本文首先介绍了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修正原理,继而将角度误差修正系数引入到关联点密度计算方法中,提出了凸面测窗条件下同时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利用三维节理网络建模技术,模拟生成不同方位、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测窗,系统分析了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对迹线中点密度的影响,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坑探设施的硐口岩体露头,实现了节理迹线中点密度分析。上述算例和应用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地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可以为估算岩体节理分布密度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窗口法估计不连续面的连通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不连续面与窗口交切的必需而充分的条件,推导了不连续面迹长、间断长和不连续面连通率的估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岩体不连续面迹长、产状、空间组合形态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结构面整体几何形态研究存在困难。利用岩体内大量随机展布的不连续面所具有的统计相似性,结合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学方法进行结构面参数描述,是岩体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基础,也为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东升采石场坡面进行调查研究,获取高精度的大量岩体结构面迹长、产状、间距、张开度等几何参数。利用Matlab编制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程序,实现结构面参数的K-S法概率分布检验,分析了结构面参数所服从的概率分布类型;同时用SPSS软件检验程序正确性,并引入最优拟合度,选取符合多种概率分布参数的最优拟合概率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结构面迹长、间距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产状服从伽马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结构面平均迹长估算的Laslett算法和广义H-H算法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严密的推导过程,但实际应用时,由于迹长层次不同,两种算法估值精度不同。在利用开挖边坡所揭露的全迹长资料对不同迹长层次下两种算法的估值精度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算法的适用性,并针对工程中所采用的测量窗口高度通常较小这一实际情况,对广义H-H算法在小窗口长迹长层次下的迹长估计值进行适当修正。综合研究结果,建议:(1)小窗口短小迹长层次情况下采用Laslett算法进行迹长估计; (2)小窗口长大迹长层次情况下采用乘以修正系数x=2的广义H-H算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岩体结构面迹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征过滤技术,处理边缘检测结果,利用结构面信息和非结构面噪声在像素连通区域上特定数学特征的普遍差异,滤除非结构面噪声,只保留结构面信息,从而直接提取结构面迹线。以甘肃北山花岗岩岩体露头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MATLAB图像处理,得出岩体结构面迹线图。结果表明,对于结构面数量较多且分布复杂的岩体露头面图像,该方法能够快速且较为准确完整地自动检测出结构面迹线。  相似文献   

11.
空间节理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岩石暴露面上节理迹线长度来量测,但是节理迹线是节理面与岩面交切的结果,迹长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节理真实长度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迹长与节理真实长度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结构面粗糙度具有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等特征,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取值具有不确定性,工程中广泛采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构面粗糙度性质,然而以往研究往往忽略样本数不足对统计结果的影响。针对结构面粗糙度统计测量时无法确定合理样本数的问题,分别提出基于变异系数级比分析及简单随机抽样原理的最小样本数确定方法。以实际工程岩体结构面表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系列尺寸下确定的统计测量最小样本数。实例分析表明:小尺寸样本的变异系数(CV)值明显大于大尺寸样本,且CV值随取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取样尺寸为10~50 cm的CV值基本稳定在0.31~0.47之间,取样尺寸为60~100 cm的CV值基本稳定在0.21~0.31之间;最小样本数与取样尺寸基本满足幂函数关系,且最小样本数随取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少;系列尺寸下级比分析方法在允许误差为±2%时确定的最小样本数与简单随机抽样原理在最大允许误差为10%、置信度为95%时计算的最小样本数是一致的,相似度大于0.997。该研究方法可为工程岩体中定量获取结构面粗糙度统计测量最小样本数提供依据,保证了JRC(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统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空间节理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岩石暴露面上节理迹线长度来量测,但是节理迹线是节理面与岩石交切的结果,迹长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节理真实长度得值得研究的。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迹长与节理真实长度的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连续间距对岩体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无限长测量线得到的岩体不连续间距的负幂指数分布是最重要的一种概率分布密度, 为纠正因用有限长测量线而带来的不连续间距的分布误差, 本文提出了一个封闭形式的修正函数。结果表明, 该法可显著减少不连续间距的相对误差, 从而可以采用较短的测量线来测量岩体的不连续间距。  相似文献   

15.
由于砂金矿层中砂金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有限体积的取样所取得的砂金品位数据,与矿砂层真实品位之间存在误差。因此,在允许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有必要确定最合理的采样体积。笔者所做的砂金取样规格试验表明,砂金品位误差随着取样体积减小而增大.且有随矿砂层巨砾含量和分选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当矿砂层的平均粒径不大于25mm或巨砾系数不大于0.14时,砂金取样体积可小于2(?);当平均粒径大于55mm或巨砾系数大于0.38时,取样体积则应大于2(?),这可保证砂金取样由于体积有限而带来的品位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16.
锦屏Ⅰ级水电站右岸建基面发育有大量的绿片岩,它们是水电站建设中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对象之一。为了研究它们的迹长分布规律,利用3D激光扫描工艺,对锦屏Ⅰ级水电工程右岸建基面高差50m范围内的绿片岩出露区域进行了扫描,获得了准确的绿片岩出露的迹长数据,从而使绿片岩迹长分布研究成为可能。研究发现,迹长数据样本最集中分布于0~3m的区间;随着迹长的增加,落在子区间内的条数(频数)递减;在0~9m的各个子区间内,样本呈正态分布。整体而言,实测迹长样本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关键块体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岩体不连续面发育,确定隧洞开挖面是否可能产生关键块体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对皮带机隧洞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把随机概率模型引入关键块体理论,分析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关键块体的滑落概率,得出迹长和关键块体失稳的概率为反比关系,皮带机隧洞各主要结构面迹长为1~3m的概率较高,含结构面J2的关键块体相对稳定以及顶拱圈的加固将成为皮带机隧洞的支护重点等结论,为设计有效的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裂隙率作为表征岩体裂隙特征的一项重要参数,有线裂隙率、面裂隙率、体裂隙率3种表征方法。目前常用测线法、统计窗法获取线、面裂隙率仅能从一维或二维反映裂隙发育情况,其方法还存在测量结果随机性、应用受出露条件所限等不足;现有体裂隙率测量方法也存在着实际应用性较差、成本高等问题,尚缺乏简便易操作的野外测量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野外测量岩体体裂隙率的工作方法--球体法。由于构造、成岩裂隙发育的组系性、方向性,球体法根据各组裂隙产状从不同方向进行观测,通过多次测量统计岩体出露面上裂隙的发育特征,推断岩体内部裂隙的发育状况,其值能更好地反映局部区域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此外,在测量时利用专利仪器可以得到沿裂隙面法线方向上隙宽以及隙间距数据真实值,测量条件对出露面平整情况要求不高,测量结果受露头平整性影响不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本文以安庆大龙山采石场研究区为例应用球体法,野外现场测量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较为方便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测量;研究区体裂隙率均值为2. 286%,集中分布在1%~4%,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以及误差分析结果,球体法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各个测量点的裂隙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9.
估计迹长概率分布函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估计迹长概率分布函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有节理在测窗上出露长度的数据, 有效的减少了野外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层内错动带是岩体中发育的软弱结构面,产状,迹长、物质组成、空间位置,地下水赋存状态等是描述其特征的工程指标。介绍了层内错动带这些指标的现场测量和室内整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三维有限元进行了层内错动带迹长对岩体变形特性影响的数值计算,为在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对层内错动带“抓大放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