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通化市地貌过程、地表形态和地面组成物质的研究 ,划分出十种不同的环境地貌类型 ,阐述不同环境地貌条件对城市的布局、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等的影响 ,探讨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通化市地貌过程、地表形态和地面组成物质的研究,划分出十种不同的环境地貌类型,阐述不同环境地貌条件对城市的布局、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等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9篇,宣读论文25篇。会上丁锡祉教授、穆桂春教授分别介绍了国际城市地貌学的最新动态和我国城市地貌的研究概况,《城市地貌试点研究》课题组就成都、重庆两试点城市近两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代表亦交流了所在省市的城市地貌研究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地貌演变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2)人工地貌在城市地貌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地貌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黄巧华 《福建地理》2000,15(3):35-38
本文介绍了国外城市地貌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城市地貌研究的主要内容。地貌对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态、景观和功能等多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二战”之后,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区域的水陆生态系统受到强烈扰动,地貌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城市地貌研究的开展。研究内容涉及城市化区域本身及其影响范围内水陆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城市化对城市气候、风化作用、水文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翌  朱建雯 《干旱区地理》2007,30(2):274-282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等5个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结构指数为0.241,低于对比的5个城市;功能指数乌鲁木齐为0.271,远低于上海(0.615)、北京(0.466)和兰州(0.343),与西安(0.272)接近,略高于成都(0.222);从城市协调度来看,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为0.306,为6个城市的最小值,生态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北京(0.580)>上海(0.579)>成都(0.382)>西安(0.380)>兰州(0.360)>乌鲁木齐(0.270),乌鲁木齐市生态化程度为第Ⅳ级,即生态化程度较低,为6个城市中的最低值。总体上为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低。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做好城市生态规划;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3、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大气污染;4、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水价、优化配置水资源;5、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8.
1988年9月5日至18日,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在重庆北碚举办了首届城市地貌学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城市建设部门等7个单位的20名学者。研讨班共收到21篇论文或译文,并交流了很多城市地貌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城市地貌学是近二十年来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类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研究城市化与城市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揭示地貌与城市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区地貌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横断山区地貌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划区依据。在分析本区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将区内地貌划分为2个地貌区;Ⅰ.横断极大起伏大起伏高山山原地貌区;Ⅱ.云贵川高中山山原地貌区,13个地貌地区,并分别论述了各区主要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咸阳市区(包括秦都区、渭城区的辖区范围)的地质构造基础、地貌类型格局及新构造运动表现诸方面分析咸阳城市的地貌环境、地震安全性,阐明地貌环境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局限因素。咸阳市区地质构造隶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其外围被纵横切割的断裂带环绕,历史上无破坏性强震记载,却屡受邻区强震波及致灾,对此应慎重防范。  相似文献   

11.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89,8(1):110-110
城市地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合作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地貌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城市与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不同地貌环境中城市化的最佳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陶陶  刁承泰 《热带地理》2003,23(2):110-114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人类造貌营力,即人类建筑活动对城市地貌环境的影响;引入基本建设投资强度对其导致的城市地貌环境脆弱性进行量化;选取了地形、气候、城市化水平、文盲率和基本建设投资强度对南岸区的城市地貌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 得到南岸区6镇的脆弱性指数,并对其分类.  相似文献   

13.
简析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刁承泰  张友刚 《热带地理》1998,18(1):50-52,93
论述了城市地貌的脆弱性,分析了其脆弱带的特点,认为环境的变异敏感度高、持续利用性降低和对灾变的承受弹性减小是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一方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既有农民工的共性,又有其个性。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空间分布和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民族关系等现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空间具有城中村指向性;最迫切的生存问题有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缺乏汉语交流能力,就业面窄;住房狭小,周围环境差;子女多,教育缺失等;根据目前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层管理,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述山间盆地地貌特征对城市建设形象和用地的质量等影响,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山间盆地中城市建设的地貌条件评价,建立山间盆地中各地貌区段的适宜利用模式,提出在山间盆地中进行城市建设布局时,应尽量利用山前台地这一地貌区。  相似文献   

16.
论山间盆地城市地貌适宜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山间盆地地貌特征对城市建设形象和用地的质量等影响,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山间盆地中城市建设的地貌条件评价,建立山间盆地中各地貌区段的适宜利用模式,提出在山间盆地中进行城市建设布局时,应尽量利用山前台地这一地貌区。  相似文献   

17.
大比例尺的城市地貌系列图是高度概括和综合反映地貌环境的实体和演变趋势,并向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地貌信息的最佳方式。对研究平原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图件是,地面坡度及坡地形态示量图,地势起伏程度图、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图以及地貌类型图。  相似文献   

18.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0,9(1):99-99
1989年从年初开始,课题组成员与地理系部分本科毕业生一起,集中进行了几次重庆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现状、城市中各种人为造貌作用和人为地貌、以及各种城市地貌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的考察。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分析、数理统计和大比例尺图件的研制。目前,整个项目的研究进展顺利,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已进入总结阶段。  相似文献   

19.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区划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近年来,中国沙漠科学工作者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作为风沙地貌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笔者尝试该沙漠风沙地貌区划研究工作。在风沙地貌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学以及多级序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划分法,选择主导分异因素,提出了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的两级区划系统。首先,根据下伏地貌的成因类型划出一级分区(风沙地貌区)。其次,根据沙丘形态特征划分出二级分区(风沙地貌亚区)。提出的区划方案将库姆塔格沙漠划分为7个风沙地貌区、23个风沙地貌亚区,并对各区和亚区的风沙地貌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分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阐述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多方面的原因,探讨了乌鲁木齐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