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水资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家泽  陈志恺 《地理学报》1990,45(2):210-219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约2810×10~9m~3,相当人均水量2730m~3,亩均水量1870m~3。人均、亩均水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组合不相适应。近年来对水的需求增长十分迅猛,水源开发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剖析,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库曼斯坦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西南部,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是阿姆河等跨界河流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水资源利用问题及矛盾十分突出。开展该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对研究跨界河流及极度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土库曼斯坦是中亚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国家,河流多数跨界,出入境水量约为233×108 m3,可利用水量远大于国内水资源总量,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9.39×108 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69×108 m3,而该国最主要的水利工程——卡拉库姆运河调来了阿姆河近1/3的水量,增加了灌溉面积。在水资源利用中,实际用水量的90%以上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占7%左右,城市生活用水占2%。土库曼斯坦水资源主要靠调水工程和灌渠从界外引入,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老化、管理混乱、水资源纷争复杂多变等水资源利用问题十分突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库曼斯坦应加强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新疆中小型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模型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建立库车河灌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型、两水统调模型和水源地优化设计模型。求得水源地开采区地下水补给量为1.13×10~(?)m~3/a,排泄量为1.12×10~(?)m~3/a,经济合理的可开采资源量为6.07×10~7m~3/a。通过两水优化高度模型计算,需增加地下水开采量2.5×10~7~3.1×10~7m~3/a,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可扩大耕地1.63×10~3~2.46×10~2hm~2。分析不同来水保证率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以75%年型设计,可扩大耕地2.03×10~3hm~2,渠系利用系数平均提高5%,则效益增加15%,耕地面积增加10.17%。如合理统调现有的两水价格,年效益增加540.8万元。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主要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和水磨河等,是西北干旱区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内陆河系。乌鲁木齐河流域,现有人口1.2797×10~6人,农业灌溉面积7.75×10~4hm~2。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26.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53亿元,占全疆33.05%。解放40年来,乌鲁木齐市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由于有利的自然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图1)对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充分利用是非常有利的。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很尖锐。如市区河谷及其下游地区长期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春季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30余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春季径流的形成、时空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和春季洪水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径流量多年平均为2.438×10~7m~3,仅占年径流的10.3%,且年际变幅大于年径流的变幅;自60年代至1990年初,春季水量呈递增趋势。并预计乌鲁木齐河的春季水量从近期到本世纪末,可能在前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基本呈下降趋势,整个春季水量的变幅将增大。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又加速了水资源流失,但是很难定量计算其影响程度。以陕北窟野河流域为例,通过机理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煤炭开采对区域内水资源的影响分为三部分:地下水静储量破坏、地下水动储量破坏和采空区积水,分别计算了各部分的水量;并采用邻近流域进行了流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窟野河流域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静储量破坏值为1.38×10~8m~3,采空区形成2.72×10~8m~3的积水,2011年地下水动储量破坏达到了0.62×10~8m~3。以秃尾河流域作为参证流域,计算出窟野河1999-2013年平均还原流量为13.22 m~3·s~(-1),比实测径流量大2.28×10~8m~3。为了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量,窟野河流域必须加大对采空区积水和矿井排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1990和2000年的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资料,计算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从1990年的117.17×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82.76×10~8元,这10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34.41×10~8元,年平均递减3.44×10~8元,减少幅度为29.4%。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看,天然林地和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是本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同期来水量减少的事实是相符合的。而气候转变引起内陆水体的增加和受调水影响造成耕地的增加对本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不大,说明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在这十年仍处在一个明显的退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把新疆划分为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区和吐哈盆地诸小河流域区等4个水资源分区。系统分析估算了各分区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水资源的潜力及其承载能力,并参考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新疆社会经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598.96×108m3,新疆生态需水量为229.31×108m3;在建立节水型社会后,可以满足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的需水。到2050年人均GDP81697.49元时,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不低于3 250.8×104人。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地层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与内陆干旱沙漠的交界带(半干旱区),沉积有一定厚度的晚第四纪黄土,厚度从几米到40~50m,1.5×10~6a以来的黄土地层可分为6段,分别为:S_0,全新世古土壤,时代<8.5×10~3a.B.P.;L_(1-1),上马兰黄土层,0.85~2.5(2.1~2.7)×10~4a.B.P.;Sm,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层,2.5×10~4~5.4×10~4a.B.P.;L_(1-2),下马兰黄土层,5.4×10~4~8×10~4a.B.P.;S_1,离石黄土顶部古土壤层,即末次间冰期古土壤,8×10~4~1.4×10~5a.B.P.;L_2,离石黄土,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形成的黄土,>1.4×10~5a.B.P.黄土与石土壤层的磁化率值相差数倍。黄土地层磁化率曲线可做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位于兰州附近的临夏黄土地层剖面,其环境变化信息记录的精度可与深海和南极Vostok冰芯对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超载导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生产生态问题频发,科学精准评估水资源承载现状能够为兵团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参考。兵团社会经济用水中绝大部分为灌溉用水,因此耕地面积数据精度显著影响水资源承载现状评价结果,然而现实中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偏差,增加了水资源承载现状评估的不确定性。基于此,通过引入Google Earth Engine(GEE)大数据平台和净耕地系数,精确修订耕地面积;并模拟常规灌溉、膜上灌溉和混合灌溉3种灌溉用水情景,构建三生用水核算体系,对兵团及各师水资源承载现状进行精准评估。结果表明:兵团耕地校正系数为1.27,说明兵团耕地面积有约27%的偏差;在与实际用水相近的混合灌溉情景中,基于耕地面积统计数据的兵团总需水量为106.45×10~8m~3,相对兵团总引水量尚有9.20%余量;通过GEE校正耕地面积后,兵团总需水量为125.64×10~8m~3,超载7.16%,且13个师中仅四师和十师2个师用水量不超载,表明灌溉用水过度占用有限的水资源量、挤占大量生态用水,是导致兵团水资源超载和生产生态问题频发的关键。本研究实现了对兵团水资源承载现状的科学精准评估,能够为兵团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地理学报》2008,63(5):473-48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水资源供需变化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化管理,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分析了水资源供需平衡框架,可利用水资源和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97-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区域差异明显,鞍山市水资源供需失衡明显,但缺水量逐渐降低,2005年仅缺水0.32×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65.56%,用水属于高度紧张;抚顺市水资源供需基本持平,近几年余水量逐渐增大,2005年余水5.2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35.11%,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本溪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大于需水量,2005年余水8.6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27.96%,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鞍山的需水结构以农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为主,两者达到总需水量的76%;抚顺以生态环境需水为主,达到60%,农业需水次之,达到23%;本溪生态环境需水达到67%,工业需水次之,为15%。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资源供需变化差异的基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政策法规是水资源供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由独山子区、奎屯市和乌苏市组成的“金三角”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独山子区将利用中亚和克拉玛依原油资源,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但该地区由于资源性缺水,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之前,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应急水源配置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奎屯河流域“金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近、远期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根据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奎屯河流域近期可向“金三角”地区提供水量为1.65×108 m3,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认为要满足“金三角”地区近期2020年的发展需要还缺水1.95×108 m3,为此提出了近期解决“金三角”地区供水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针对行政、经济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权与利益补偿、应急工程建设规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将随着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田间及渠系渗漏补给量的减少会有所减少,而且该区域地下水位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应当谨慎评估地下水的可供水量;“金三角”地区应急供水方案需压减奎屯河流域灌溉面积2.33×104 hm2,至少涉及10×104涉农人口的安置和补偿问题,而且工程投资大,最佳的方案还是加快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金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264,自引:10,他引:254  
李丽娟  郑红星 《地理学报》2000,55(4):495-500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 ,探讨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地表水体维持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构建计算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基础。以海滦河流域为例 ,分三部分(即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排盐水量和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概算了区域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海滦河流域生态需水量为 1 2 4× 1 0 8m3 ,约占流域地表径流总量的 54%。认为海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超过 40 %时 ,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价与水资源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水利事业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问题,延续至今,尚未妥善解决,从而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的极度浪费及出现不良的环境后效。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保证,它涉及到政策、法律、体制、经济及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尚未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不能发挥水费征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及合理地调控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同时,偏低的水价也使供水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工程运营与维修,造成工程老化,降低供水效率[1].黄河下游灌区,位于豫鲁两省境内,灌溉面积约2800万亩(186.6×104hm2),多年平均引水量在100×108m3左右,该灌区自50年代末引黄灌溉以来,上述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随着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发展,用水量增加,使黄河下游灌区的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此文试图以此为典型,分析供水成本的构成、现行水价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水资源调控的影响,供水价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水价政策的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河流域包括乌鲁木齐市区及其南、北郊区,是全国着名的缺水流域。据分析1990年已经超采地下水资源1.2×108m3,到2000年,流域及城市缺水将十分严重。乌鲁木齐河流域属于内陆河流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换,目前该流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达167%.建立有效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模拟模型,可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对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节流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地表水的可利用量,而减少的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却不多。在开源措施方面,对规划工程进行了方案组合,分析了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大量运算提出该流域2000年六种供水方案,为解决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缺水问题及供水措施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真模拟的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供需系统决策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鹰  李静芝  蒋丁玲 《地理学报》2013,68(9):1225-123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生态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建立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传统发展型、发展经济型、节水型、协调型等四种不同方案条件下,2012-2030 年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供需系统仿真方案与决策优化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② 在协调型模式下,到2030 年长株潭城市群总需水量达到105.1×108 m3,水资源供给能力尚有5.4×108 m3富余,模拟期内水资源供给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且能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是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对较优方案;③ 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还需加快水利建设、完善用水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节水意识、加大循环利用和环境整治,提高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保障水平。研究结论可为促进长株潭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高效配置提供依据,同时本文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协调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方案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中游人工造林对年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丹东  王礼先 《山地学报》2005,23(6):678-686
流域年径流量是水资源评价与合理配置利用的重要依据,而人工造林的减水作用又是估算水土保持对河川年径流量影响的基础。在综合分析了人工造林减水作用现有主要研究成果,对黄河上中游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基础上,求算了各分区人工造林减水定额,黄土丘陵沟壑区为93.82 m3/hm2、黄土高塬沟壑区为58.54 m3/hm2、土石山区为168.87 m3/hm2。并结合《2003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计算了各分区截止2003年人工林地累计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分别为119.10×104hm2、45.29×104hm2、34.08×104hm2、2.56×104hm2。最后求得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河源区现状人工造林减水量分别为11 173.96×104m3、2 651.28×104m3、5 755.09×104m3、432.31×104m3,全流域现状人工造林减水量为20 012.64×104m3。  相似文献   

18.
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79°11′,北纬45°00′~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西巴尔喀什湖,东部称东巴尔喀什湖,其形态特征见表1。巴尔喀什湖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变幅大,蒸发能力强,降水稀少,属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78-611)×10~3J/cm~2,7月辐射量82.9×10~3/cm~2,12月辐射量(15.1-17.6)×10~3/Cm~2。多年平均气温西部为7.0℃,东部5.3℃。7月平均气温24℃~25℃,1月平均气温-13℃~-16℃。哈萨克斯坦地理研究所根据湖边水文气象站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19.
董蒙  张军民 《中国沙漠》2016,36(4):1162-1170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并分析新疆2012年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新疆2012年总水足迹为292.52×108m3,人均水足迹为1283.94m3。总水足迹中虚拟水消费量为279.68×108m3,其中72.20%用于居民和政府消费,27.80%用于资本形成。水足迹自给率为80.56%,对内部水足迹依赖度较高;水资源经济效益值为25.66元·5m-3,水足迹价值兑换比例为3.31,水资源经济效益值较低;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68,60%以上的水资源压力来源于虚拟水流出。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以降低水足迹,优化贸易结构以发挥虚拟水贸易对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干扰是自然界常见现象,可引起生物结皮盖度及组分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发育8年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干扰下生物结皮层和其下0~2 cm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干扰第2天不同菌种均有响应。生物结皮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91.2×105~303.5×105 cfu·g-1,0~487.2×103 cfu·g-1和23.0×105~376.1×105 cfu·g-1;下层0~2 cm波动范围分别为65.6×105~792.3×105 cfu·g-1,8.0×103~506.3×103 cfu·g-1和17.3×105~801.3×105 cfu·g-1。(2)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在干扰后第10天和第7天恢复稳定,真菌数量在第16天和第8天趋于平稳,放线菌数量在第8天和第4天恢复稳定。生物结皮层较0~2 cm土壤微生物数量恢复稳定滞后。(3)重新稳定后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细菌数量较干扰前分别下降了81.8%和79.6%.生物结皮层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是干扰前的7.43倍;下层0~2 cm真菌数量下降了70.1%。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 cm放线菌数量较干扰前分别降低46.5%和72.6%。(4)干扰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影响程度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变为放线菌 > 细菌 > 真菌。干扰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微生物数量又会达到一个新的稳态,在研究微生物对干扰响应时,采样时间是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