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侯珂 《城市地质》2018,(1):69-72
遥感技术是地热资源调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ETM6波段进行亮温计算得到地表亮温图,并对其进行密度分割和均值滤波处理提取地热异常点;依据地表植被在地热异常区存在长势差异,通过TM437假彩色合成图像提取该信息得到初级地热异常区;利用遥感图像超出可见光范围的多波段信息"概括"作用,识别与地热形成密切相关的隐伏断裂构造,叠合亮温图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关联分析,预测地热存在有利区圈划出孙庄-东马店异常区、李庄异常区、春秋庄—陈庄异常区共3处地热异常靶区,为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连育  康清普 《地球学报》2000,21(2):155-159
在简述邢台市东部平原地质构造、地层、地热地质模型、地质变异常区分布特征基础上,对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在邢台市东部平原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指出地热异常区内的远景开发区应优先开发;准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完整地热地质模型的地热异常区内也有地热资源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查明该区地热条件,近似平均地热梯度是每千米25℃左右。通过热储模型计算出工作区的储热层厚度计算值为56.67 m,同时也估算出研究区的热储量。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区域地热资源进行了温度及规模分级,该地热田属于小型规模。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安徽省霍邱县西梢铁矿地热资源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热储概念模型,选定模型各项参数,计算西梢铁矿热储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利用资源储量.对西梢铁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和地热流体温度综合利用进行评价,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位于西太平洋活动陆源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合理选用多种物探方法有助于提高区域地热勘查效果。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形成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层等特征的基础上,热结合伽马总量测量、土壤氡气和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对区内断裂位置和地热异常区进行圈定,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地下热水分布多以温泉的形式直接出露于地势相对较低处的剥蚀堆积类型河谷地带,地下热水绝大部分为小于30℃~40℃的温水,属中低温型,区内地热温泉点主要与北东向断裂活动引起的地热增温和岩浆活动余热有关。通过伽马总量测量圈定的3处与构造有关的地热异常区与氡气测量圈定的3处异常区结果基本吻合,氡气异常与伽马异常的形态及分布位置与已知温泉点基本一致,二者异常范围相似,说明本区的异常圈定结果可靠,具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瞬变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区内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是区内热水或温泉的热源之一,F_1断裂深部与隐伏岩体相连,属控热导热构造。研究结果为区域下一步的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热异常信息的提取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甘肃临夏市为研究区,选用2013年10月11日、2015年2月3日、2021年2月19日、2021年3月23日LandSat8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结合地形及地质构造等资料,去除传感器因子、时间因子、温度因子、构造因子等假的地热异常,判读出由于地热资源引起的地热异常可能区域有9个。其中,7号区域实地勘查出地热资源。研究表明,利用长时间跨度的秋冬季节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可以有效提取临夏市地热异常信息;热红外遥感方式在地热调查中能减少外业工作量,但不能代替传统地热勘探方法;结合地形地质资料判读时,必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热红外遥感是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常用技术,对江西寻乌地区的Landsat 8热红外影像采用单窗算法,根据MODIS影像计算大气水汽含量,并逐步获取反演参数,得到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利用MOD11_L2地表温度产品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反演有效性。通过对已有地热资料和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总结地热形成的有利构造条件,分析地表反演温度与已有地热及断裂构造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地热异常区圈定依据,并剔除假异常,最终在研究区圈定了11个潜在地热异常区,为该区地热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岸上襄郏断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表明该断层在研究区可分为三部分,且以南部地热异常最为明显;热储盖层为其上覆二叠系含煤地层和第四系砂泥岩,主要热储层为寒武系固山组白云质灰岩;热水的水质类型为HCO3SO4—NaCa,大气降水是热水的主要来源,地下热水的垂直运移是形成热水主要原因。根据注水试验资料评价了断层带的地热资源量,按照地热资源利用率为15%,初步估算了断层带地热资源量为2 491.735万t标准煤,认为采用注采结合的方法开采地热资源是较为合理的。最后建议加强中部地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勘查研究,以获得更多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4)
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地热资源量是地热资源评价、开发主要的技术参数之一。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热田地热储量和地热流体可采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地热田的规模和储量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为1. 48×1017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8 320. 00 m3/d (303. 68×104m3/a);地热流体开采累计可利用的热量为1. 01×1015J/a,属中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10.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采利用地热资源在该区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介绍了该地区热储层概况及地热异常区划分、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地热井分布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地热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地热开发资源规划方案,优化地热井布局,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供暖、洗浴、游泳、特色养殖、等区域地热资源合理开发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能资源需求出发,在分析本区浅层地热能赋存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区浅层地热能利用方式(地下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计算了适宜区与较适宜区的浅层地热储量和换热功率,以及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适宜滨海新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情况、赋存特征和形成模式,并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总结了盆地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岩性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特征,计算了区域恒温带深度和浅层大地热流值。关中盆地地热能的形成模式主要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 热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等完整地质块体内; 热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直接沟通地表的区域以及断裂带周边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进行适宜性分区,认为关中盆地整体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或较适宜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漫滩区和阶地区。利用热储法,计算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1.38×1016 kJ/℃,浅层地热能储量巨大,开发利用前景优良。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热资源与开采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地热田点的出露与分布受E-W、NE-NNE、NW向断裂构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丹东-岫岩-安波、鞍山-本溪、熊岳-龙门汤、锦州-兴城-绥中、盘锦、凌源等地.地下热水根据形成类型可分为断裂型、断裂与基底隆起型、沉积盆地基底断裂型、深部构造地热异常型、非地热异常型;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次生热水、基岩裂隙溶隙热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热水3种类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幔对流热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热.地下热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温度的高低与循环速度及深度有关.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医疗保健、民用采暖、养殖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31个地热田点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总的开发量不足总资源量的1%,低温地热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地热异常型地热开发将会有快速的发展,2000m将成为非地热异常区的主要开发深度.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从山东省大地构造特征和大地热流值分布规律入手,根据地热传导理论,对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资源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严格控制,根据地热成因可分为隆起山地板内深循环对流型和沉积断陷盆地传导型。结合地热成因和热储类型,进一步将全省分为4个地热资源区: I—鲁东地热区; II—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III—鲁西隆起地热区; IV—鲁西北地热区。山东省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为143.73´109 t,不考虑回灌条件,现状地热开发利用量不足已查明可采量的3%,具有较大开采潜力。根据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山东省压减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郑群有  黄光寿 《地下水》2008,30(2):35-40
依据三门峡市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结构特征、地热异常显示和新构造运动情况,确定了三个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区,为三门峡市区地热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地下水、湿地、矿产、地热和地质景观等资源条件分布,结果显示,平原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良好及以上等级土壤分布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0.89%,适宜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面积为96363 km~2,富硒耕(园)地面积为1894 km~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188亿m~3/a,但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衡水湖等五大湿地分布面积约为614 km~2,近30年来减少了35.57%;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例如铁矿资源储量98.4亿t,铜矿资源量111.50万t,石油地质储量249635.02万t;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替代3.43亿t标准煤;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约有300余处可纳入环首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同时,分析了活动断裂与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崩滑流和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和地质遗迹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地学建议,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 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贵玲  张薇  蔺文静  刘峰  朱喜  刘彦广  李郡 《中国地质》2017,44(6):1074-1085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成藏模式与赋存条件,并对两种地热资源的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约1383亿t,年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100万t,但目前地热流体年开采热量仅相当于114万t标准煤,约占总量的10%,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福州地区地热资源储量大、水温高,水质纯净,富含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地热作为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历史优久。目前,借福州创建中国温泉之都之机,许多温泉旅游项目应运而生,但城区和郊县的分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资源的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一些企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进行开采,缺乏有效监管,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统一管理、全面规划、加强勘查、有偿配置,对合理开发与保护地热资源,促进温泉之都创建工作,支持海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水热型、浅层地热能发展产生的缺点问题日益突出,以取热不取水为原则,中深层U型水平对接换热技术成为新的技术方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安地区地层岩性、地温梯度特征、热储层特征等特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马家沟组为良好的热传导型热储,深部地温梯度为3.05℃/100m。当马家沟组深度在3157m时,对应温度达到110.67℃。测井及注水试验结果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为极弱含水层,几乎没有流体,属于良好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充分确定了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该区地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区的地热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