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及防灾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当前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仿治应以预防为主,指出今后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展方向是成灾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使其成灾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更新,便于科学管理及信息可视,从而准确、实时地预报、预警,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长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灾害性泥石流分布广,频率高,损失严重,泥石流灾害直接制约该区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为防治泥石流灾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建强  周道银 《云南地质》2007,26(2):207-212
云南1990年至今推广应用V型槽防治泥石流灾害,对多条泥石流工程防治实践与试验研究的总结,介绍云南泥石流的特点、V型排导槽防治泥石流原来以及V型槽技术治理泥石流灾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房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房山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气候、地层岩性、构造及地震、地下水特征等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房山区泥石流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因素,并针对房山区泥石流点多面广以及治理费用高的特点,提出了房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工程措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众多的泥石流灾害点,在防治中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治理中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与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各种预防治理措施,房山区泥石流灾害: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浅论泥石流防治的实用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提出泥石流防治的实用性原理:抑制泥石流发生原理、减弱泥石流活动原理、泥石流危险区防护原理。并结合实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高,同时监测和防治难度极大。本文收集了2005-2015年间发生的全部泥石流灾害共计10 927起,对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规模、灾害损失以及灾害成因进行了统计,发现泥石流灾害具有近年来发生数量明显下降、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特大型和大型灾害损失最为惨重等时空分布特点及成灾特点。通过对具体案例剖析后发现,预警技术有待提高、山区城镇建设场地选址不当、多年来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偏低、震区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为我国泥石流灾害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如:主动提高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研发新型的拦挡技术;研发具备实时可视化等功能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预警效率;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大力发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转变观念,将泥石流灾害防治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泥石流灾害防治现状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回顾我国泥石流研究与防治,40多年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从起步、发展到趋向成熟。日前,区域泥石流防治对策研究,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宏观决策起指导作用;泥石流综合治理以减轻城镇泥石流灾害为重点,工作卓有成效。泥石流预测、预报和报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正通过试验与运用加以完善。我国泥石流灾害防治最新进展表现为:工程结构不断创新、学术水平日益提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并不断地开拓防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危险极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析划分为11个泥石流灾害危险区域,其中泥石流极危险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42%,重度危险区面积37.76%,中度危险区面积44.85%,轻度危险区面积9.97%,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灾害危险度。  相似文献   

10.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1.
赵映东 《水文》2012,(1):88-91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分析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收集整理了造成这次泥石流灾害相关站点的降雨资料,计算了泥石流沟道的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分析了泥石流沟道的地质地貌、下垫面构成以及其他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频发,亟需建立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预测林芝市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减少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径流汇流的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从栅格像元尺度上模拟流域各位置上的水深,以提高泥石流预警的空间针对性。该模型将泥石流致灾因子分为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通过林芝市裸岩率、河床纵比降等因子的逻辑回归,获取林芝市泥石流灾害概率,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背景因子;引入栅格径流汇流模型,以站点降水和雪水当量为模型的水量输入,模拟预警时段内的流域各位置上的模型水深,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激发因子。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计算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的权重,建立泥石流预警模型。利用2011—2020年18次历史灾害对模型进行验证,落入预警区内的灾害点占比64.4%,预警精度较高,对于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省内一些新生代盆地的第四系岩相分析资料,从早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各时期地层中均可找到泥石流相堆积物的踪迹。本世纪以来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频度显示出波状上升规律。其空间分...  相似文献   

14.
罗家峪沟是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灾严重的沟道之一,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危险性分析,研究、探讨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思路、对策及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分析体系,指出了过去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研究中的某些误区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难点。借助于“灾害熵”的概念,提出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将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可为有效地进行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预警,以及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报是减灾防灾重要环节和基础。在充分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基础上 ,正确预测、预报泥石流 ,是目前最大限度减少泥石流灾害损失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本文综合了当前泥石流预测预报的方法 ,分析了泥石流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及泥石流预报的原理 ,不同时期泥石流预报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受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几十亿元之多 ,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取决于预测预报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文中分析研究了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的灾害类型、发育阶段、形成条件以及动力学特征,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瑞  彭杨洪  王其杰  付江涛 《地质论评》2018,64(6):1481-1488
2010年,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易发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程度,基于对甘肃舟曲瓜咋沟内不同泥石流沟道野外调查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与各影响因素间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程度与野外调研结果相一致;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等的影响显著;沟道内灾害点数量和主沟道坡降,日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及汇水面积,沟道长度、岸坡坡度及沟道宽度等分别对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泥流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是和龙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研究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旨在为减轻和龙市地质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获取了评价和龙市泥石流灾害的定量指标,并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区域的泥石流危险度,据此对各区域进行了危险性分区。泥石流高危险区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这些区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由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环境质量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不当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频繁,总体以暴雨型沟谷泥石流为主,受地形、地貌、地质、降雨以及松散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在调查分析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泥石流的形成和启动条件入手,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