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央气象台决策气象服务智能移动终端(简称为"决策服务App")是在发展智慧气象的大背景下,针对桌面应用、网站等传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存在时效性、移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决策服务领导和一线决策服务人员设计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基于WebGIS和OpenGL ES技术的渲染引擎、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用户行为统计,以及高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包括基于精细化智能网格的城市天气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实况监测及其统计查询,以及预警预报在内的主要功能。决策服务App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国家重大会议与活动,以及特大灾害的气象保障服务中提升了中央气象台和各级台站的精细化分析和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Android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实现的功能是让已连接Internet的Android系统手机、专业液晶触控平板电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动实时获取气象部门最新发布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常规天气预报及气象科普知识等内容,从而提高预报信息的覆盖面。目前系统用户主要包括乡镇、医院、社区、消防部门、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传统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相比,该系统具有易操控、互动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应用VS2005+Oracle11g技术,采用B/S架构,集高速公路气象监测实况采集、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制作分发和交通气象服务产品接收显示于一体。实现了对气象、交通部门的多种实况信息的采集和显示;基于地图的交互式可视化预报制作技术,通过圈画区域的方式,实现对区域内不同的服务对象智能分发相应的预报预警服务产品,为交通部门和公众出行提供实时预报预警服务。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较强扩容性,支持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监测站的增加和扩展;接受专项气象预报方法和工具的添加和修正;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随时增添新的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气象局模式格点化预报3 h降水数据以及山东省的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Severe weather auto-matic nowcast system,简称SWAN)提供的降水估计产品,基于动态融合算法改进权重分配方式,对山东半岛2016—2018年9个降水实例20个时刻点的预报结果进行融合,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结果可达到弥补雷达外推漏报、减小模式误报,调整模式极值位置,提高SWAN极值强度的效果;定量评分表明:融合结果在偏差评分和TS评分上总体更优。  相似文献   

5.
针对阳谷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依托阳谷县气象局官方网站,基于气象观测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利用My SQL数据库,通过J2EE开发平台和MVC框架,研发了"阳谷县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实现中短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等信息的实时发布,同时具有气象科普和政策法规宣传,以及需求信息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淄博市预报业务人员队伍现状和业务布局进行了调查,对市气象台指导预报和区县局的订正预报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当前天气预报业务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应现代天气业务发展的市县预报业务布局和流程,为实现省、市、县天气预报业务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最新WEB,GIS技术,研究开发了山东省短期定量降水预报制作平台。该平台以多模式集成的山东省短期定量降水客观产品为初始场,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订正后的结果通过气象专网实现全省业务实时共享,为山东省短期定量降水预报业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4年春季山东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旱情。针对4月25—27日全省性降水天气过程,山东各级人影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利用天气实况、卫星、雷达等实时观测资料和多家数值预报资料开展对增雨作业条件的提前预报分析、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的临近监测识别以及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开展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情况,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发布在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市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为例,从基于卫星资料云顶亮温反演模式的灾害预警、自动站数据监测自动报警、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设计东海区共享网络、海区观测预报专题地图以及观测数据及预报产品共享工作流程,旨在搭建一套集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及平台服务共享于一体的东海区海洋观测预报减灾信息共享平台框架。该平台主要利用数据库及中间件技术实现东海区海洋观测资料及预报产品共享,并通过设计风暴潮预报制作系统,以及计算资源整合方案,实现预报业务的工作模式及资源共享,使预报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最终基于Web GIS建立一套信息展示共享平台,向共享网络内的专业用户及决策部门发布专题地图、观测数据、预报产品及减灾信息。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最终将实现观测预报数据共享--预报制作共享--平台服务共享的一体化、自动化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海域动态专网连接到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的智能采集控制器,获取潮位观测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数据解析,建立潮位和设备运行监测信息平台中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管理和应用服务(如数据的监控、统计、查询、图形化分析、报表输出、参数设置、Web客户端等)。临灾前,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可依据潮位监测和海洋预报数据,利用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提前对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下达预警指令,发布预警信号,警示周边群众及时避险。临灾时,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可为“三防”应急指挥部门提供警戒潮位观测预警站点的风暴增水数据和现场视频画面,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和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帆船比赛是与气象关系最密切的比赛项目。以青岛8,9月份的天气为分析、预报的对象,在深入分析及参照悉尼2000年奥运气象服务的预报技术组成、实施方法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服务体系中关键性环节的技术要求与技术构成。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GIS青岛气象资料预报服务系统;(2)青岛地区站点的布设及资料观测系统;(3)青岛夏秋Nowcasting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文章基于国内外港口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降低灾害风险和延长作业时间评估宁波舟山港的港口气象服务效益,并提出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和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灾害风险可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2个方面分析,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承灾体脆弱性指数随重现期的增大而快速上升;提供针对性港口气象服务后的港口作业时间不断延长,作业时间延长效益每年可达数亿元且会进一步提高;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须关注需求引领、专属产品、综合平台和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自主研发的、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海洋移动气象观测系统,它可广泛用于各种舰船、海洋移动平台上,能够有效地去除安装平台的移动给风参数测量造成的影响,从而给出真风速、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安装平台移动轨迹、速度等参数,并能够实时地显示相关参数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海洋气象的研究及预报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原始数据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雷雨、大风等灾害天气资料和电力事故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电力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雷雨、大风、日平均气温等天气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事件概率回归(regression estimation of event probability,REEP)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日照市电力事故发生概率与雷雨、大风和日平均气温之间关系的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雷雨、大风是造成日照市电力事故的重要气象因素。2)雷雨、大风和高温等灾害天气对电力事故的发生虽都有促成作用,但影响能力存在较大差距。3)两种回归分析模型对因子和变量之间关系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相较而言,REEP模型更为直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更为客观,适用性更强。4)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回归模型具有准确性、实用性,可为电力事故预警发布系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A brief review of the problem of short-term (operative) tsunami forecasting is presented. A method of short-term tsunami forecasting based on the sea level data at remote points is described. The forecast is based only on the seismolog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for a retrospective forecast of the 1996 Andreanov tsunami demonstrates a satisfactory coincidence with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tsunami waveform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ing prediction of the same event by other authors. The suggested method of the operative tsunami forecast can serv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que programming complex for operative forecasting and can be realized within regional and local tsunami warning service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in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at the stage of the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及灾害的影响等方面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海洋预报是进行海上活动的安全保障,海洋预报系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海洋气象业务的技术支撑。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着海洋业务化预报的发展。采用大气数值模式(WRF)、海洋数值模式(CROCO)和海浪数值模式(SWAN)的多模式高分辨率离线耦合方式,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海洋模式参数化方案,包括浪致混合参数化方案、亚中尺度参数化方案、海山诱导混合参数化方案以及涡旋诱导的沿等密度面和跨等密度面混合参数化方案,并通过同化技术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观测资料相结合,构建一种面向中国边缘海的风浪流多参数耦合预报系统,用于海上风电功率的预报和其他海洋灾害预警。实际观测资料的验证表明,该预报系统能较准确地模拟海上风场、海流、海温、波浪、潮汐等海洋气象要素。同时实现了按需实时可视化全景展示。  相似文献   

19.
李凯 《海洋预报》2011,28(5):82-88
利用第25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中山站海洋、气象考察资料,结合中山站过去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中山站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围绕互联网络带来的预报手段的进步、预报能力的提高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The risk of flooding in Venice has increased strongl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city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ctivities in the lagoon, an accurate flood warning system is necessary. This system will also be fundamental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storm surge barriers covering the three existing inlets of the lagoon. In this context new operational statistical and hydrodynamic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ecast winds and pressure fields which constitut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warning system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an ad hoc Limited Area Meteorological model.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provided that this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an operational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lood warning system for Venice using the models developed is feasible. The statistical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a multiple regression technique, extends the forecasting range of the model presently in operation at the Centro Previsioni e Segnalazioni Maree del Comune di Venezia, from 3 hrs up to 24 hrs, and presents good accuracy (estimated mean absolute errors smaller than 10 cm) for short-term forecasts up to 9 hrs. The hydrodynamic model includes all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mportant for the simulation of water levels and currents in coast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The model set-up adopted covers the entire Adriatic Sea, with a grid spacing of 6 km.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positioning of the open boundary and to the correct reproduction of the main free oscillation of the Adriatic,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ossible recurrence of flooding after the main storm has passed. The inclusion of this model in a flood warning system is mainly intended for long-term forecasts (> 24 hrs), and can typically be used to forecast up to 3–4 days ahead, with an estimated mean absolute error smaller than 2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