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泰安台速报震级的精度,我们用本台1987年1月至1990年6月间DK-1低倍档测定的面波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所报震级比较,得到泰安台相对于前者震级平均偏高0.02级,其标准误差为±0.21,相对于后者震级平均偏高0.15级,其标准误差为±0.24,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宝柱  徐戈 《内陆地震》1997,11(1):62-69
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1985、1986年SK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279次和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385次世界各地地震事件(Ms≥4.0,6≥6.0°,h≥80km),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台763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八M=0.033,标准误差S=±0.211;SK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凸M=0.021,标准误差S=±0.238。分析得出震级偏差与震中距离有关,计算了新的起算函数,求出厂部分区域震级偏差值。  相似文献   

4.
地震震级与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精确测定震级是非常重要的。我台测定的近震震级与《山东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存有较大的偏差。本文对影响震级偏差的R_1(△)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用于本台的新的量规函数R_3(△)。用R_1(△)和用R_3(△)计算的震级平均偏差分别为0.09和0.01,其相应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182和±0.150,已提高了我台测定震级M_L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用河北张家口台速度与位移记录测定近震震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张家口台FBS-3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数字化速度地震仪和DD—2短周期模拟位移地震仪所记录的河北张北地区的地震,利用速度和位移数据分别测定了近震震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震级范围内,这两种资料测定的震级基本一致,没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系统误差,标准误差也较小。可以认为,无论从其物理意义还是具体做法上,用速度测定的震级与由位移测定的震级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DK1地震仪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研究d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峰  赵永 《地震学报》1997,19(3):235-240
使用1987~1993年DK1地震仪的地震记录,以国际地震中心(ISC)MS震级为标准震级,根据误差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DK1地震仪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又从起算函数物理意义出发,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传播理论,考虑到地震波的频散、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DK1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导出了DK1地震仪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 使用本文导出的起算函数,不附加任何校正值.通过315个地震,对36个速报台的单台DK1面波震级和DK1速报台网的面波震级测定误差检验,结果表明,DK1面波震级MS(DK1)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相应地震面波震级MS(ISC)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误差,平均误差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的泰安、嘉祥等8个地震台的64、65和 DD-1型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647次地震,计算了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地震震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三种仪器计算的水平向震级比垂直向震级略偏大,平均震级偏差Δm<0.1级。  相似文献   

8.
安徽台网M_L震级偏差主要是由于现行量规函数不适合本地区地壳结构,及一部分台站台基校正值偏大所引起的。通过对1976—1984年282次发生在安徽及附近地区M_L4 .8—4.5级地震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单台测定M_L震级精度为±0.284、经量规函数校正后精度为±0.246,再经过台基改正后精度提高到±0.225,当采用四个以上多台平均震级其精度为±0.112。由于原始量规函数的地区差异及系统偏差,建议各省区域台网有必要进行量规函数校正,求出适合本地区的高的量规函数。关于地震波穿过郯庐断裂后对测定震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
1981年1月24日北京时间五点十三分五十秒在我国四川省道孚地区(北纬31.°0,东径101.°2)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报上公布其震级为6.9级.它与一些台站如银川台测定为8.0,佘山、南京等台测定为7.6差别较大,凡来电报的台,基式记录均出格.国家地震局1月28日发出的《震情工作简报》第二期详细通报了全国33个台站测定的情况,但只给出13个台站的震级数据,没有列出其余20个台(其中包括14个基准台)所测的震级.因而我们感到有必要对这次地震震级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我们向全国34个地震台通过信件索取了有关资料.在这些台中,按装有中长周期地震仪(如SK基式,或DK—1)的共25个台.只有短周期仪器的台站参数不能参加震级平均计算,原因之一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地震“饱和”的缘故,另有三个台正值仪器维修或故障(呼和浩特、长沙、邕宁台).总的情况是:SK仪记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烟台、莱阳、五莲等6个地震台1980—1988年间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资料,统计了1158个地震的水平向地动位移A_(μH)和垂直向地动位移Aμz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平向地动位移普遍大于垂直向地动位移,统计关系式为A_(μH)=1.237—1.838A_(μZ)。利用这些地震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地动位移分别计算了水平向震级M_(LH)和垂直向震级M_(LZ),而后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水平向震级比垂直向震级平均偏高0.152级。另外分析讨论了M_(LH)与M_(LZ)的偏差与震中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泾阳台1982—1989年457次单台近震震级同省台网近震震级对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990年1月—8月50次记录到的近震进行检验,得到泾阳台测定M_L震级精度为±0.205,经校正后的精度为±0.129,下降率为37.1%,尤其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单台震级精度为±0.527,校正后震级精度为土0.156,下降率为70.4%。  相似文献   

12.
银川地震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校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讨论了2002年1月~2005年2月银川台数字地震仪测定的震级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的误差,给出银川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的校正值,以提高银川台地震速报的精度。同时初步探讨分析了银川台数字地震仪震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用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理论,考虑到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763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则可从理论上导出测定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为: 763(△)=3.9+0.16(△/TP)+1/3 Ig△+1/2 lg(sin△)+IgTP (1p为Airy相对应的周期。该量规函数在震中距△=20——160范围内,与IASPEI所推荐的量规函数相一致,与实际观测资料在2——178范围內都拟合得很好。 763(△)推广了IASPEI推荐的量规函数使用的震中距和周期范围,这点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发生在中国而又被中国台网记到的地震,震中距大部分在1——20范围内。 用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所观测到的垂直向面波最大振幅、周期资料,测定了103个地震的面波震级MS,763,其台网震级误差为0.14,比SK仪台网的(0.20)要小。与NEIS使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真MSZ相比较,发现MS,763与MSZ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差,即△MS=MS,763——MSZ的均值接近于零,而△MS的标准误差为0.21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地区的均一震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SK 地震仪台网的资料,用联合确定地震震级、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的方法,做出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均一震级系统,得到了 PZ、PH、SH、SV 四个震相从2.5——100新的量规函数,以及我国21个基准台的台基校正值.用这四个量规函数加上台基校正,求得的单台震级的标准误差为0.21——0.23级.6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有16个以上台记录到,这时求得的台网平均震级的误差可在0.05级左右.由于体波震级强烈地依赖于仪器类型,所以,我们求得的体波震级 msk与 mb 或 mB 有系统差.我们采取了使 msk与 Ms 接近的原则.提出了位移谱震级的概念:认为按某一震源参考球的平均值,具有相同强度的 P 波(或 S波)位移谱的地震,则震级相等.这种震级标度有以下优点:(1)它是绝对力学标度,可以把世界上各台网的震级统一起来;(2)物理意义明确,能反映地震大小.对任何大小地震都有定义,无饱和问题,对慢地震也有定义;(3)能和以前使用的震级衔接起来;(4)对位移计地震仪来说,测量方便,误差小.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参数计算与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震仪震级计算与数据传送程序,能够通过交互方式自动完成mb、mB、MS、7、MS等5个震级及其他相关地震参数的计算,能自动生成大震速报文件,直接连接PCU速报。不仅适用于数字仪,同时也可用于模拟仪器(如:DD—1,DK—1)。克服了SSB大震速报软件数据不易改动,容易出错,速度慢等不足之处,完善了SSDP软件参数计算功能,提高了数字测震台的效能和速报水平,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震中距△<20°面波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面波传播理论分別导出了对763长周期仪和SK地震仪的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σ_(763)(△)和σ_(SK)(△)。这两个量规函数在20°—160°的范围内,与国际上通用的IASPEI公式一致。而且它们比IASPEI公式具有更大的震中距适用范围(3°—177°)。选出了1985—1986年间发生在我国及邻区M_S≥5的全部地震,用σ_(SK)(A)测定了它们的震级M_(SC),结果表明,M_(SC)与美国NEIC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震级M_(SZ)之间无系统差,两者的差值大部分在±0.2级之间。  相似文献   

17.
由于震级量规函数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因此就难于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统一的震级量规函数。本文参照陈培善等人介绍的方法,对短周期地震仪测定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进行了修正,以建立青海地区的震级量规函数。经初步修正使用的青海地区震级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能够提高震级的测定精度。其标准差由0.312降到0.235,离散系数由13.9%降到9.5%。基本上可以使测定震级的偶然误差不超过过0.7级,而台网的平均震级精度为±0.1级。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新的量规函数R_3(Δ)测定的震级相对于原量规函数R_1(Δ)没有系统误差。即测定的精确度没有降低,R_3(Δ)基本上是适用于青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上海遥测地震台网虹桥、南汇台深井地震速度记录资料讨论地震尾波衰减与震级关系.采用统计方法求得了用垂直向地震波持续时间 L 测定震级M_v 的公式M_v 虹桥=-0.981+1.677×log(L)+0.600×log(△)±0.22M_v 南汇=-1.461+1.979×log(L)+0.506×log(△)±0.22结果表明,地震速度记录的持续时间 L 的对数加上震中距(△,单位:km)的对数与震级在近震范围内(△<5°)呈线性关系,说明用地震速度记录同样可以测定地震震级,这有助于提高深井速度记录资料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地震波的持续时间测定川滇地区的近震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云南,四川地区的大量地震资料讨论了地震尾波衰减,维式地震仪器静态放大倍数以及震中距与地震波持续时间的关系.求得了川滇地区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地震波持续时间tDU测定近震震级的公式:MDZ=0.94+1.57log(tDUV)+0.00136△(1)MDM=0.78+1.60log(tDUM)+0.00114△(2)结果表明,用持续时间 tDU求得的震级标准误差比用振幅求得的震级标准误差要小.说明用这种方法求近震震级也许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天津传输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510次地震,包括2100余个观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别建立本台网14个观测台的持续时间震级公式。结果表明,用持续时间t_D求得的近震震级标准误差大多小于0.18,平均标准误差为0.15,系统误差为-0.04,说明用持续时间计算近震震级的方法,对于主要由井下短周期地震仪所组成的天津传输地震台网来说可能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