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川历年年度地震趋势报告中提出的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中期异常项次的统计分析,总结回顾了四川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监测预报呈现的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年度异常的进程变化特点,探讨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历年的年度异常进程变化中反映出的"远场效应性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观测资料异常变化具有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各种资料的前兆异常识别一直以来都是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王海涛等(2008)提出的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基础上,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方法,对新疆地区多种地震学参数资料进行定量化的异常识别提取,突出地震前兆异常过程,探讨研究新的定量化的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05年2月15日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柯坪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增强-平静过程,符合柯坪块体6级地震轮回规律。研究表明,震前乌什附近地区有5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且存在阿合奇台地倾斜EW分量年变形态改变、固体潮汐畸变和巴楚地应力观测值大幅度波动等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异常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海涛  曲延军  和锐 《内陆地震》2002,16(4):302-305
在单项地震前兆异常判据和预报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单项异常指数计算公式 ,进而定义了综合异常指数 ,用于提取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群体特征。作为算例计算了新疆北天山乌苏地区 8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数 ,结果表明两组地震前综合异常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保山5.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成果和长期的研究与经验积累,论述了2004年10月19日保山5.0级地震的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详细研究了地震前的中短期及临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中期表现为地震学空间分布异常,短临表现为前兆出现突变异常,形态出现加速、转折,由远致近向震中区收缩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近期姚安、澄江及丘北地震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3):213-218
从地震学的角度对姚安、澄江和丘北地震的孕育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3个月时间内发生多次中强震,震前云南省地震学的波速比,小震调制比以及震源深度等多项参数出现了中期同步异常,并且有区域性中小地震活跃,能量的加速一平静过程以及前兆震群出现等明显的近场异常,表明云南地区快速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在地震学方面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的孕震特征。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强震前兆空间动态场中短期综合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朱元清 《地震》2000,20(2):37-47
通过80多种测震学指标的筛选和多种稳定性试验,探索以一种新的指标筛选法-“对比筛选法”选取地震学单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取地震学综合预报指标P值。由此,发展了一种新的测震学的定量综合预报方法SQIP。同时研究了非测震学前兆综合指标PP值的确定和应用效果检验及其空间扫描的动态显示,尝试了震兆指标和前兆指标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以动态的思维逻辑不断追踪地震活动的异常行为,判定地震在中短期的危险地点。就  相似文献   

9.
地震有前兆,已被多数地震学家接受或证实。地震前兆的探索和研 究是地震科学中最活跃和最广泛地被实践的一个分支。一般讲,前兆往往与预报相联系,所以研究地震前兆是突破短、临预报的关键。但前兆现象是复杂的,一次地震的前兆不一定表现为单一的物理量,而是几个物理量的综合反映。有时有异常没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内部结构及震动源的一门学科,在获取滑坡体物性参数、监测其变化,以及探测滑坡发育过程中的变形和微破裂等信息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信息对于滑坡的监测、治理、以及预警至关重要.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年来地震学手段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分为滑坡体结构研究、滑坡发育过程中滑坡震研究以及滑坡启动后的动态过程研究三部分,主要概括了其原理及结论.调研结果表明,结合密集台阵长时间观测,地震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滑坡体三维结构,局部及内部的变形、破裂情况,以及滑坡发生后的动力学过程.滑坡物性参数变化和滑坡震活动性异常等可能是滑坡灾害发生前的前兆信号,能被地震学手段获取.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白玉、巴塘县间发生了5.5级地震。文中给出了主震和余震序列的参数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前兆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报依据。这次地震 震部门有准确的短临预报,并且省、地、县各级政府采取了系列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对共和地震短临预报的映震效果,及时、空、强的判据,认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报是一项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兆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担杆岛海域3.5级地震前部分重力、体应变和水位测项有临震异常显示。研究各测项的异常起止时间、幅度以及异常台项的分布,得到此次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罗平 《四川地震》1997,(1):12-23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云南地区观测台网建立以来的地震活动和定点前兆观测资料,注重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的实用性;分析了短临阶段测值在某些台站出现的巨大变化现象,或称巨变异常,较系统建立的单项指标,给出了每个台站每各手段的地震对应率Pp=对应地震次数/异常总次数;和概括率PA=对应的地震次数/研究区发生的地震总次数。  相似文献   

15.
杨杰英  李永强  沈斌 《地震研究》2000,23(3):352-355
以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及多次震例 ,深入研究了地下水中Rn和Hg的震兆特征。结果表明 :Hg对地壳岩石应力应变的反应程度比Rn更灵敏 ,更有利于地震预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大震前 ,Hg有 1年左右的中期趋势异常且都出现在距震中较近的有利部位 ,Rn有 1— 2年的趋势异常出现在距震中 5 0 0km范围内 ;(2 )大震前 ,大多数观测台站能观测到Hg突出的短临异常 ,而Rn出现短临异常的台站数只有Hg的1/ 2 ,且异常幅度小 ;(3)中强地震前 ,在距震中较近的观测台站 ,能观测到Hg异常 ,相同条件下的Rn异常则不明显。地下水中Rn和Hg的这些异常特征对未来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测震学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3次6级左右地震前的异常,并对该方法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初步检评。指出,这些地震前,山西北部存在着地震空区和条带异常,在山西大同—阳高老震区还存在着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7.
重新探讨了强地震前地下流体趋势异常,获得了一些认识:地下流体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异常,其开始时的形态不一定为缓慢变化;地下流体趋势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转移特征;地下流体趋势异常可能为“共同前兆”.  相似文献   

18.
丽江7.0级地震电,磁异常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冕宁台视电阻率趋势异常的落实和跟踪,结合地磁Z分量低点位移和日变形态短临异常出现,应用电、磁前兆异常判定地震“三要素”的标志,较好地预报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