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利于四川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是暖湿连阴雨天气过程。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暖湿连阴雨重年和无年的平均环流和天气形势。分析表明,暖湿连阴雨重年西风带为纬向环流、青藏高原至孟加拉湾低槽明显,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偏西,槽前和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700hPa长江流域多切交线、低涡活动,北方冷空气只是扩散南下,温、湿度变化小。无暖湿连阴雨年切变线活动少,冷空气爆发式南侵,温、湿度变化大。  相似文献   

2.
气旋冷暖区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兴池  王业宏  迟竹萍 《气象》2006,32(6):59-65
利用常规资料及MM5的模拟分析结果,对山东两次气旋影响产生不同暴雨落区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气旋冷区和暖区暴雨的高低空系统配置、相当位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垂直运动及散度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冷区暴雨具有明显后倾结构和较强斜压锋区,暴雨出现在850hPa θe暖湿舌后部密集区,其垂直运动沿锋面大范围抬升,动力条件更强;而暖区暴雨高低空系统重合,暴雨出现在850hPa θe暖湿舌里。这些特征可为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18~19日厦门市连续性冰雹天气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的温、压、流场的水平结构与垂直配置,形成有利于冰雹区湿斜压不稳定性加强的形势,是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外部条件;雹区上空“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与维持、强盛的偏南风急流与强烈的风速垂直正切变韭存,是主要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郊近地层湍流实验观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苏红兵  洪钟祥 《大气科学》1994,18(6):739-750
本文利用两台FA-11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3月到4月间在北京325 m气象观测塔47 m和120 m两个高度观测到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及声虚温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城郊粗糙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量及其日变化,无量纲垂直速度和声虚温的方差随稳定度的变化,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以及动量和热通量的互谱及其随稳定度的变化。并且与平坦均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郊近地端流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红兵  洪钟祥 《大气科学》1994,18(6):739-750
本文两台FA-11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3月到4月间在北京325m气象观测塔47m和120m两个高度观测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声虚温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城郊粗糙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量及其日变化,无量钢垂直速度和声虚温的方差随稳定度的变化,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以及动量和热通量的互谱及其随稳定度的变化。并且与平坦均一下势面近地层湍流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沈晓玲  桑明慧 《气象科技》2020,48(2):274-28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1812号台风“云雀”和1818号台风“温比亚”在上海和浙江产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云雀”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降水集中在台风南侧,“温比亚”受大陆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降水在台风两侧分布均匀,暴雨范围比“云雀”广,但暴雨中心强度比“云雀”弱。②“云雀”后期南侧杭州湾一带有弱冷空气侵入,大气对流不稳性增强,降水再次增强,“温比亚”后期大气为弱对流不稳定状态,降水逐渐减弱。③“温比亚”两侧水汽分布均匀,水汽通量大值区范围和强度比“云雀”大,但垂直方向上“云雀”辐合高度到达了对流层中上层。④ “云雀”暴雨中心正好位于南亚高压主体南侧偏东气流中,更有利于高层辐散加强,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7.
相似路径台风“摩羯”“温比亚”登陆后环境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次暴雪、雨凇、冰雹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崇洲  贝敬芬 《气象》1992,18(4):48-51
本文分析了一次罕见的暴雪、雨淞、冰雹天气过程,指出:晚冬、早春季节,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增强时,若500hPa西藏高原南侧有明显的长波槽发展东移,随着槽前暖湿平流的加强、东扩,将使低层(850hPa)江南锋区和暖切变稳定加强并北抬到江淮流域和鄂西北地区,使上述地区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雪天气。此外,由于南支槽前暖湿平流的加强东扩,导致700hPa长江中游地区出现爆发性增温增湿,形成具有潜在不稳定的大气送温层,产生大范围雨淞冰冻天气,并伴有“雷打雪”、冰雹等强对流不稳定天气。  相似文献   

9.
杜曙明  李宗恺 《气象学报》1994,52(4):470-476
考虑环境湍流对烟气抬升具有增强烟气夹卷和促进烟气与环境空气间动、热量交换的双重作用,导出了中性层结条件下热烟气浮升的轨迹方程,并且无需对抬升的截止作任何假设,导得了理论的终极抬升公式。经与国内外烟气抬升实测资料对比,发现这些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关于虚温订正CAPE求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丽娜  朱禾  周小刚 《气象》2016,42(8):1007-1012
对流有效位能(CAPE)是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重要参数,准确的CAPE计算应该采用虚温订正。目前MICAPS和GRADS两种常用软件计算经过虚温订正的CAPE时,积分起点采用的都是订正前的自由对流高度(LFC),即LFC是气块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由负值转为正值的转折点的高度。本文理论分析表明,虚温订正后环境的层结曲线和气块的状态曲线都将发生变化。作为求算虚温订正CAPE时的积分起点、环境虚温和气块虚温曲线的交点——LFC也有相应变化,且虚温订正后LFC通常是降低的。虚温订正后的LFC若仍采用订正前的高度,显然与LFC的定义相悖。实际分析示例表明,LFC变化对CAPE数值大小的贡献或许是不明显的,但是它在图形上的表示更加合理,物理意义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1.
先秦的审美心境论,分析了审美主体内心情绪状态的特征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虚静”与“心适”论。“虚静”是指审美主体应排除内心杂念,忘却外界甚至自己。“心适”则分析了审美主体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厄尼诺与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厄尼诺——副热带高压——“凉夏”、“烂冬”、“暖湿条件”——小麦赤霉病大流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存在较好的关系。所以认为厄尼诺现象的出现可作为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前兆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15年45个样本的基础上,用天气、动力、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上下层天气系统相互配置,建立暴雨概念模型和始报场,并计算850hPa假相当位温θse和上游区的水平散度D,得到不同落区不同暖湿舌指数IΩ,综合作出大范围暴雨落区预报。经历史检验以及两年试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对气象卫星亮温的一种云、地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汉青  何明元  刘寒 《气象科学》2003,23(1):110-115
利用静止卫星资料,引入“最高亮温法”和“地表亮温底图”的概念,以“最高亮温法”为基础,得出“地表亮温底图”分析地表亮温分布。同时分析地表和云在两个窗区通道上的亮温差异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实现云地分离的方法,所得结果对定量化分析云高及云的分类识别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站地面最低温度表(系苏式)曾同时发生感应部份有一个气泡(约0.4cm大)和毛细管内酒精柱中断的“怪病”,经过老观测员“会诊”,采取“配合修复法”顺利地治愈了这种“怪病”。何谓“配合修复法”呢?它是“加热法”和“甩动法”的配合应用。起先,我们以用甩动法、撞击法和加热法等单一方法进行修理,结果根本无法把感应部份的气泡驱除掉;而后通过“会诊”,认为利用热胀原理把感应液(酒精)的体积适当地胀大到气泡足以被驱逐出境而缓慢地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个处理对流边界层热浮升烟流扩散的拉格朗日粒子模式。模式既考虑了对流边界层的特殊气流结构,并作了均匀湍流参数化的简化;同时提出了在拉格朗日模式中合理计入热浮升烟流抬升影响的近似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烟流热浮力的影响使得地面最大浓度值远比被动烟流的低,而且出现位置离源更远。模式计算与外场试验结果合理地一致。模式物理概念明确合理,输入参数少,计算量小,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适合日常环境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7.
密度温度Tρ——一个新的大气热力学变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治班  周小刚  赵秀英 《气象》1999,25(10):57-57
在近年出版的湿大气对流专著和论文中[1,2,3],引入了一个新的大气热力学变量——密度温度Tρ。现根据有关文献及我们的理解,对其介绍如下。1 虚温Tv考虑到密度温度Tρ可称为广义虚温,故我们先重温一下虚温的概念。众所周知,在气压p和温度T相同的情况下,空气密度ρ随水汽含量而变化:湿空气比干空气轻;水汽含量越多,湿空气密度越小。习惯上,将密度与水汽含量的相关性放到一个修正的温度——虚温Tv中去考虑,使得[1]:   RdTv≡R′T, 或Tv≡T1+r/ε1+rT(1+0.608r)(1)其中,…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广西一次大范围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2004年7月18~21日广西大范围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环流形势场,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在本次强降水过程中势力相当的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下,低空强劲的暖湿急流轴左侧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河南省光、温、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河南省主要粮作区的气候资源及“三熟”制种植模式在河南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永贵 《广东气象》1995,(4):37-37,41
1故障之一1.1故障现象一摇动方位手轮,喇叭和示波管中即出现较大的干扰。具体现象是:增益开关置于“手动”时,喇叭中有“喀拉”声,同时测角示波管上的四条亮线顶部有上下跳动的虚影(虚影是指亮线顶部较暗的一段),测距示波管上的扫描基线也上下跳动,“喀拉”声越大,虚影和基线跳动的幅度也越大;增益开关置于“自动”时,现象与“手动”时基本相同,有所不同的是:在发出“喀拉”声的同时,杂波幅度降低,“喀拉”声过后,杂波恢复正常。天线停转时干扰马上消失。1.2原因分析从上述现象来看,故障是由于天线转动时产生某种干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