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的影响因素及映震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1998~2009年的观测数据,结合周边地区的ML≥5.0地震,提取氡在年尺度上的变化,系统分析了嘉峪关断层带土壤气氡与气温、地温和降雨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氡浓度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断层氡的年变化周期主要受气温控制,该台对祁连山西段和德令哈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强度的地震响应较为灵敏,当氡值年变起伏较大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性较强;反之,则地震活动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26日在甘青交界的托莱牧场发生了6.0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8.6°、东经98.7°。该地震距嘉峪关断层气观测点120km。兰州地震研究所水化室气体组对这次地震作出过短期预报。在1993年6月的年中会商及7月30日的月会商中,该研究组根据嘉峪关断层气氡出  相似文献   

3.
嘉峪关气氡浓度在多年上升的背景下,于2017年出现了转折异常变化,但祁连山地震带内一直没有发生与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相匹配的地震,直到2021年5月22日,在距离嘉峪关气氡测点570 km的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了判断嘉峪关气氡浓度异常与玛多地震的关系,结合震例,从异常信度、震前异常特征、震后异常变化及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嘉峪关气氡浓度的异常特征与地震所处的构造有关,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内的地震,气氡浓度异常表现为1年或半年尺度的年畸变,发生在该地震带以外远距离的地震,气氡浓度异常表现为多年的趋势性变化;玛多地震发生后,嘉峪关气氡浓度下降速率减缓之后转折,呈恢复状态;嘉峪关气氡测点与玛多地震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相同的动力背景且在构造上具有关联性。综合分析认为嘉峪关气氡多年趋势异常与玛多MS7.4地震有关,研究对建立可靠的异常指标体系、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1991年以来祁连地震区及周边7次MS6.0以上地震前嘉峪关气氡异常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嘉峪关气氡趋势异常与门源MS6.9地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在该区域,有些地震发生前气氡出现了明显的响应,表现为破年变和短期成组突跳异常变化;有些地震发生前气氡无响应,且地震发生前气氡是否有响应与震中距没有明显的关系。(2)地震发生前气氡是否出现异常,与地震发生的断裂紧密相关,同一断裂的地震,气氡异常具有相似性特征。地震前分布在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上的气氡都出现了破年变和成组突跳的配套性异常,而分布在托莱山—冷龙岭断裂上的气氡通常没有异常显示。(3)嘉峪关气氡的趋势异常可能与整个区域构造活动的增强有关,它可能是玛多MS7.4及其后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区及其周边包含门源MS6.9在内一系列MS5.5以上地震的响应。该研究对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判定、地震跟踪监测和预测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嘉峪关南5.4级地震前嘉峪关观测点观测的断层气组分氡、汞、氢的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与跨断层水准测量及地震活动性的对比分析,证实了上述异常确系5.4级地震的前兆反映。本文还对该观测点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所处的构造部位对多方式力源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曹玲玲  高安泰 《地震学报》2014,36(4):719-729
以嘉峪关断层气氡为研究对象, 利用气氡和气温、 气压的日值, 通过计算气温气压与气氡浓度的相关系数, 分析了气温和气压对断层气氡浓度短期变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气温和气压对气氡浓度的短期影响显著, 其表现为既具有相似性特征, 又存在明显的差别: ① 在对气氡浓度的影响程度上, 气压明显大于气温. ② 气温和气压对气氡浓度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如离取样时间最近的0—8时, 它们对气氡浓度的影响均逐渐减弱, 但气温对气氡浓度的影响于7时达到最低, 8时仍在低位变化; 而气压对气氡浓度的影响则在8时达到最低值. 9时气温和气压的影响都出现快速上升, 之后气压对气氡浓度的影响表现为波动缓慢上升变化, 18—19时达到最高值; 9时之后气温对气氡浓度的影响则表现为波动缓慢下降变化. ③ 不同月份气压和气温对气氡浓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气压的影响具有很好的规律性, 1—4月为高影响状态, 5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降变化, 8月份达到最低值, 9月份略有回返, 10—12月又达到了全年的最高值; 而气温对气氡浓度的影响除3月份和4月份比较高之外, 其它月份都在低值变化, 并且差别不大. ④ 对震例的分析结果表明, 嘉峪关气氡浓度大幅正突跳变化不具备预报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分析断层的逸出气氡与溶解水氡观测的一致性及干扰因素,选择夏县地震台断层逸出气氡与溶解水氡及气象三要素2015~2018年日值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夏县水氡、气氡年周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剔除气温影响之后的水氡、气氡的回归残差进行一致性分析,表明两者观测结果并不一致,这对观测资料的认识与理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气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气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简要总结了乐都地震台水氡观测资料的利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乐都地震台的水氡观测改为断层气观测后,对气氡观测值的年变规律、地表水与地下水、地下水与承压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粤东地区分别选取位于榕江断裂的玉湖场地、位于博美-潮安-三饶断裂的广太场地、位于黄岗水断裂的饶平场地,进行断层气体测量.得到氡含量的数据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得到粤东地区氡气背景值在50~80 Bq/L左右,饶平场地的汞背景值在35 ng/m3左右,推测出广太场地和饶平场地内两条断裂穿过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阴洼山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洼山断裂属于河西走廊内的断裂带,位于嘉峪关以西28km的阴洼山北侧及附近,呈NW向延伸,长25km,自NW向SE具有活动时代逐渐变新的特点。其西北段仅切错了白垩系和上新统,中段则切错到上更新统(被断最新坡积物22.4kaBP,覆盖坡积物8.6kaBP),而东南段切错了全新统(断层楔堆积物4.8~5.1kaBP)。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西南盘上升、东北盘下降的相对位移,而平面上为右行的走滑。该断裂在晚更新世末(10~11kaBP左右)和全新世中期(5kaBP左右)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潮汐波最优谱分析法,对武山观测点断层气Rn、Hg时值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气Rn、Hg时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日波和日波分量,说明上述两种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应力、应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用断层气预报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温热水孔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远城  张金城 《地震》1994,(6):76-81
本文通过在漳州龙师1#井开展的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认为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平行样观测,同时可得到Rn气/Rn水比值,作为研究地下流体前兆的一个新的参数。并对应用电离法测量逸出气氡的连续自记观测技术进行了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5.
氡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数字化气氡观测已经成为地震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地震台站能够观测到气氡测值出现的震前异常、震后效应以及同震效应等变化,本文对这些异常变化研究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另外,对于在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可能产生干扰的影响因素,分别从自然环境、仪器系统、人为干扰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6.
对气氡脱气装置改造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拆除了格尔木井原气氡脱气装置,针对该井冷水、大流量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新的脱气装置,在其后的气氡观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对改造前后氡值的分析,充分认识到了合理的脱气装置的重要性,形成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历史地震及b值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榆木山北缘断裂离逝时间较长,应力积累程度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井间和3D VSP波场的线性特征,研究井孔地震波场线性高分辨率Radon变换算子,用于井孔地震波场分析与纵横波分离.在Radon变换原理分析基础上,采用基于柯西分布的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对井孔数据进行Radon变换,其间通过对离散倾角叠加算子求取的研究,及对影响Radon能量收敛的重要参数阻尼因子算法的改进,使数据在Radon域以能量团的形式呈现,得到很好的收敛效果,基本解决了Radon域数据的一定程度的拖尾现象,消除了各能量团之间的平滑效应,采用柯西分布来规则化数据,提高了Radon域的分辨率,Radon域能量也收敛到一个点上,有利于上下行波或纵横波波场分离.最后通过反演结果和模型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