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充分利用POI(Point of Interest)、OSM(Open Stree Map)、人口密度1 km分辨率数据、土地利用10 m分辨率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以信阳市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Getis-OrdGi*等方法对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自然村落在各个县域的数量分布上不均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水源、道路、人口、乡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与坡度未呈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詹长根  吴艺  谷兴  王璐行 《测绘科学》2016,41(10):93-99
针对已有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多缺乏空间视角的现状,该文采用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及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以2003—2013年湖北省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从时空视角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有所减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趋向于集中分布;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地区,与周围县市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空间格局演化幅度较大,形成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核心、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鄂西地区始终为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2005—2014年的青海省县域人均GDP数据,从时空的角度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青海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青海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加强,县域经济联系愈加紧密。(3)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作用明显,逐渐形成了"HH"和"LL"的空间分布格局。"HH"的聚集范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等的海西区域,"LL"的聚集范围为玉树县、达日县等的海南区域。然后,从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区位、空间邻近效应分析影响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结合空间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差导分析问题,该文获取了片区内71个县市区2010—2013年间的人均GDP和人口数据;在ArcGIS中建立了以县域为界线的行政区划图,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泰尔指数、NICH指数分析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县域经济呈空间正相关;类型以"传染"型县域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片区内;县域经济类型比较平稳,仅有少数县域经济类型波动剧烈。片区内首位县域不明显,4年间县域经济差异变化总体趋于平稳,呈微缩小趋势;湖北片区内差异最大,重庆片区内保持平稳状态。相对而言湖北、重庆片区为经济高增长型县域集聚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国内对人口流动空间分布问题常采用的单一指标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忽略了空间效应、很难正确识别人口流动地域类型以及空间分布模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县域以人口净迁移率为横坐标和以人口总迁移率为纵坐标的复合指标法。首先对2010-2013年福建省85个县域的人口流动地域类型进行了测度和划分;随后,为进一步探索人口流动集聚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的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低-低"类型分布占据主要地位。研究结果为发现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空间模式,更好地为人口流动区域差异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产业空间结构研究中空间数据分析不足的问题,在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中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产业地理空间分布特征。Getis-Ord Gi*统计量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为划分不同的分布区域提供方法支持。文章以哈尔滨市辖区为研究区,对其生产型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进行研究,得出"圈层集中—南北对立—四周分散—外围点缀"的分布特征,为产业空间分布模式方法研究和哈尔滨市辖区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技术,以2008年甘肃省秦安县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主要选职斑块面积、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大小变异系数、斑块大小标准偏差、平均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平均斑块分维数8个景观指数,从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分布等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点受坡度、坡向、高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面临日益严重的发展瓶颈,亟须拓展新方法论与新数据源的研究现状,该文运用Landsat系列卫星同期数据和聚类分析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分析,进而采用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来确定提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使用FRAG-STATS 4.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3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02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35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同时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18.86%和18.87%,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空间数据库,对山东省108个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首先选用了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14项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分析了山东省各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然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各个城镇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各城镇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未呈现空间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68.5%的城镇分布存在非相似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许昌市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研究区域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景观指数及变异系数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景观格局对比分析,发现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斑块数可以作为判别区县居民点违法用地情况的指标,平均斑块面积越小、数目越多,说明农村居民点违法乱建现象越严重,以此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核查的依据和指标。变异系数是从方差分析的角度总结归纳出来的指标,能很好的反映出区域居民点面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以此判别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扩张的程度,可以作为核查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指标,与景观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数目相结合能起到更好判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县域范围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对其土地利用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研究区,以ArcGIS为分析平台,利用2011年该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模型探讨其土地利用总体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各地类的区位意义,以表征各乡镇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进而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地类中耕地和园地的区位意义较为突出;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各地类斑块的形状总体较为复杂,其中耕地、林地的形状较规则且分布集中连片,为该区域的景观基质,园地、城镇用地和草地的分布最为离散。  相似文献   

12.
李辉  谭曦  白穆 《测绘》2014,(2):58-62
为了研究空间尺度效应对城市扩展模式分析的影响,本文选用TM和SPOT-5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北京市朝阳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将SPOT-5数据按照面积占优法获得10米至80米的多尺度数据,用于分析城市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结果显示10米至30米是城市景观格局变化较大的空间尺度。再结合TM尺度的历史数据,利用最小斑块大小相同的SPOT数据和TM数据对城市扩展模式的景观指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边界密度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都呈相反的变化方向,这对城市扩展方式的确定有较大影响;居民地斑块类型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虽然趋势正确,但是差别较大;斑块密度受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兰州市主城区牛肉面馆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向性,对今后兰州市城市规划、牛肉面行业投资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GeoSharp V1.0提取的牛肉面馆和学校的点数据和兰州市主城区路网数据,运用核密度和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牛肉面馆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向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兰州市牛肉面馆整体的分布格局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即中心城区为高聚集区,向外依次呈梯度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对牛肉面馆与学校、道路的空间趋向性研究发现,牛肉面馆的分布对学校、道路有较强的趋向性。研究结果以期为兰州市主城区牛肉面产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改善投资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Arc GIS 10.2及Geo DA软件对甘肃省2001~2013年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甘肃县域经济的差异在逐年增大,2011年后呈现急剧增大的趋势;在空间上县域经济总体有显著的聚集态势,局部空间分析发现,甘肃省县域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的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分解分析来看,分区内部差异略大于分区之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少有学者测度规划道路系统分析出的空间形态与规划师空间形态规划意图的一致性。为更好地落实规划师的空间形态规划意图,以安厚镇为例,提出"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空间形态一致性测度"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基于规划的城镇道路系统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集成度、智能度等句法变量分析新一轮城镇空间形态,然后,测度分析出空间形态与空间形态规划意图的一致性。测度结果表明经分析出的城镇空间形态与规划师本意的一致性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城镇发展轴整体智能度较低、可理解性不高,城镇空间拓展主轴较大程度偏离原规划拓展方向,城镇发展次轴对空间结构的引导效用高于主轴。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典型地区流动沙地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3 s技术,对科尔沁典型地区进行取样,分析了在农业生产活动由强~弱~强的梯度变化过程中,流动沙丘斑块空间属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各级别从斑块的形状特点来看,在以牧业活动为主区域向以农业活动为主区域过渡中,流动沙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同时,各级斑块面积与分维数的关联分析表明:当斑块面积极小时(<0.2km2)时,极易受外界影响而使得形状复杂;当斑块面积大于0.2km2时,斑块与分维数显著性较差,且为正相关,斑块面积的越大其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探索武汉市体育场馆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利用空间二元相关性定量地分析体育场馆空间分布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道路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体育场馆在中心城区呈聚集并向外围扩散;人口密度、生产总值以及道路网密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受经济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预测随着武汉城市中心及以外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郊区的体育场馆数量将不断增多,武汉市体育馆将向着中心城区密集一乡村郊区普及的分布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软件与地理统计学的相关软件,以DEM数据、坡度数据、河网数据、交通网数据、NDVI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各要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模拟了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河流、交通道路的影响,其中河流与交通道路对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权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