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甘肃北山区的钙碱系列岩浆活动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亚 《地球学报》1984,6(3):151-165
<正> 甘肃北山位于河西走廊之北,广义的北山区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及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地区,西与新疆天山山脉东段相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阿尔泰山脉为邻,面积约十八万平方公里。北山区位于中朝—塔里木地块北侧,它属于天山—内蒙古古生代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山势东、西高而中部低,挽近以来已趋准平原化,呈现出一系列断续的剥蚀丘陵和中低山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马鬃山一带分布有两条超镁铁岩带,一条位于玉石山、马鬃山煤窑一带,另一条位于辉铜山、东大泉、账房山一带。对这些超镁铁岩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他们的成因与地慢岩的部分熔融有关,其中玉石山、马鬃山煤窑一带部分熔融的程度可能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马鬃山鹦鹉嘴龙学名Pa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徐星1997语源:"Psittaco"希腊语,意为"鹦鹉",该类恐龙吻部有弯曲的角质巨型喙,形态和功能类似鹦鹉的喙部;"Mazongshanensis"即马鬃山,指化石产地甘肃肃北县马鬃山地区。产地与层位:酒泉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討論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系指汉口以东,东海以西,淮河、大别山以南,黄山、天目山以北的沿江狹长范围(图1)。在此区域內,采用物化探方法普查矽卡岩型銅矿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甘蒙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端,该区广泛出露的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之一,是解析古亚洲洋晚期演化的理想载体。然而,北山地区的物源学数据分布不均衡、缺少统计对比,直接限制了学界对古亚洲洋古地理结构的探讨。本文在贯穿北山地区中部至南部的8条剖面中获得了681个碎屑锆石U-Pb年龄和192个Hf同位素数据;在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统计计算了北山地区已发表的下—中二叠统碎屑锆石数据,重建了区域古地理面貌。早—中二叠世,红石山洋向南俯冲至旱山地块之下,形成了黑鹰山弧和弧后裂谷盆地。该盆地北侧的物源分别来自于旱山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926~775 Ma)和奥陶纪—志留纪岩体(485~421 Ma),而南侧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马鬃山隆起。马鬃山隆起是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闭合的产物,主要由奥陶纪—泥盆纪岩体(470~367 Ma)组成,包括早古生代马鬃山岛弧和双鹰山地块的大部分地区。北山南部发育柳园裂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的碎屑物质分别主要来自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322~270 Ma)和马鬃山隆起的早古生代岩体,这两种碎屑物质在盆地中心交汇。本文古地理重建结果表明:红石山洋可代表...  相似文献   

6.
江南大陆——扬子江以南之加里东宁山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41,6(Z2):293-294
扬子江以南之沅水流域,汨罗水流域,修水流域,乐安江及之江以北,户山黄山以南之地域,亦即桂之极北,黔之东湘之西及北,赣之北,皖之极南,浙之西北,泥盆纪以前地层,包括震旦前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及志留纪,分布甚广,造成一约略  相似文献   

7.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8.
方鴻慈 《地质论评》1957,17(3):359-368
一.序言“華北”這一名稱的地理範圍,歷年來迭有變更;以目前行政區劃來講,它祇包括河北及山西兩省。不過在本論文中所述及的範圍包括河北省之長城以南部分、山西省、山東省及河南省之黄河以北部分。按地理坐標來講,大致由東經111°至122°30′,北緯  相似文献   

9.
甘肃龙首山区前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首山位于甘肃中部,河西走廊北侧金塔、河西堡、民勤青山一线以北,金塔芨芨墩、阿拉善右旗、民勤县以南。山脉走向北西西。一九七七年工作重点是龙首山东段山丹至河西堡以北(图1)。该区解放前属空白区,无资料查考。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和勘探工作,特别是一九六五年以后,在该区开展1:20万区测和各种比例尺的填图工作,为本区前寒武系划分奠定了基础。尤其近几年来发现了冰碛层,在地层划分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前寒武系进行了踏勘性的了解,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部分工作。由于室内工作尚在进行,一些实验数据短期内还出不来,现根据野外工作所取  相似文献   

10.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64,22(6):479-484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都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宽台山(统称走廊北山)以南的北西西向狭长平原。这一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祁连地槽的山前拗陷,在这拗陷盆地里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地层;其中并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  相似文献   

11.
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发现于甘肃马鬃山地区公婆泉盆地和俞井子盆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总结。基于恐龙化石的产出层位和组合成员的相似性,将两地的恐龙归入同一个恐龙化石组合——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中晚期—阿尔布早中期。另外,通过与辽西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进行对比,归纳出该组合的特点。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对深入研究中国北方早白垩世恐龙化石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述了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性。根据其活动特点,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可分5个时期:①古新世至早始新世,除沂沭断裂带中、南段为右行走滑运动外,其余地段都为张裂活动;②中始新世至渐新世,莱州湾以北地段以张性活动为主,而以南则为压性逆冲活动;③中新世至早更新世,渤海湾地区张裂活动强,其以北地区较强,而以南地区弱,且兼有左行滑动;④中更新世,断理解活动平静,在沂沭断裂带中形态该时期的夷平面;⑤晚更新世至今,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沂沭断裂带,断裂活动强烈,其性质为右行走滑--逆冲。  相似文献   

13.
北山在地理上并无确切的界线,一般习惯将河西走廊以北、直至中蒙边境的诸山脉统称北山。这个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包括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库鲁克塔格—马宗山台缘隆起带及北山优地槽褶皱带等三个单元。本文所指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  相似文献   

14.
聚焦新疆区内集中出露的61处蛇绿岩,据其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形成时代、空间分布等特征,将其划分为14条蛇绿混杂岩带,其中多处发育洋岛海山、洋内弧等大洋岩石圈岩石组合,并以塔里木-敦煌地块为界,提出以北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南属特提斯洋构造域.结合俯冲增生造山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岩石学记录,确认古亚洲洋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至晚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两个小矿点,尝试性地探讨了利用有限工程所取得的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正确的联图问题.文中涉及到点集的一些概念,笔者也刚开始学习,请批评指正. 六谷排和山形山是普查阶段的两个小矿点.具有铜钼(铅锌及钨)矿化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于奥陶纪地层中.图1所示,308线以南称山形山,以北是六谷排,经少量工程揭露,山形山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质》2014,(1):F0002-F0002
学名:Ps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 徐星,1997 语源:“Psittaco”希腊语,意为“鹦鹉”,该类恐龙吻部有弯曲的角质巨形喙,形态和功能类似鹦鹉的喙部:”Mazongshanensis”即马鬃山,指化石产地甘肃肃北县马鬃山地区。  相似文献   

17.
公婆泉地区为志留纪沟、弧、盆发育地区,为铜和多金属有利成矿带。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对前人所确定的下志留统勒巴泉群、尖山地区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马鬃山主峰东侧“下石炭统、下二叠统”等变质岩系分别作了Sm-Nd、Ar-Ar、Rb-Sr法测年研究,获得新数据。其时代为:尖山地区“公婆泉群”变质火山岩时代为震旦纪至早古生代;勒巴泉地区勒巴泉群、马鬃山主峰东侧“下右炭统、下二叠统”变质岩时代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山地区马鬃山寒武纪磷矿层形成的岩相古地理作了初步探讨,并根据含磷岩系特征划分出了3个亚矿带。其沉积环境在马鬃山岛链南侧(庙庙井—双鹰山)由断陷和障壁滩组成,水流不够畅通,矿质来源亦较局限,一般形成大而品位低的含磷硅质岩。在岛链北侧(方山口、塔水等)为浅海滨岸地带,频临广海,矿质来源丰富,形成较稳定的磷钒矿层。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在天津市潮间带地区采集的108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划分了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并探讨了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天津潮间带可分为3个岩性区,分别以海河口、独流减河口为界,海河口以北至涧河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南至独流减河口为多岩性、条带状的砂-粉砂分布区,独流减河口至歧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北的潮间带是以低能潮汐作用为主的泥质粉砂潮滩沉积环境,海河口以南的潮间带是以河口沉积为主体,后经潮汐改造的潮滩环境,驴驹河-独流减河河口岸段潮间带早期水动力较强,后受到潮滩环境的改造,歧口岸段潮间带以潮滩沉积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榴辉岩是造山带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是研究地壳深俯冲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及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天然探针。拉萨地块位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其中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被认为代表了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新特提斯洋的最后闭合(Yin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