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琰  赵宗举 《地质论评》1999,45(7):779-783
浙江省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和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带,火山岩分布广泛。本文论述浙江省火山岩地区温泉、矿泉水的分布及其特征,分析火山岩岩性、岩石化学、构造性质及地貌因素对温泉、矿泉水形成的影响,提出火山岩地区温泉、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的意义,以及综合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全根 《地下水》2015,(1):45-46
河源市高埔岗温泉属于中低温地热田Ⅱ-2型,阐述温泉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温泉区的地温场、热盖层、热储岩性与富水性、热矿水水质特征、热储类型等总结出高埔岗温泉地热田特征,评价热矿水可采量,进行地热计算,为高埔岗温泉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泉是一种清洁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类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它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还具有医疗价值、科研科普价值。本文从不同温度等级温泉及不同组分温泉两种温泉分类角度,分析云南省温泉类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温泉类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保护、体现特色、强化配套建设等建议。为云南省的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将云南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进行转化,为服务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涛 《山东地质》2011,(12):11-16
对胶东半岛出露的14处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胶东半岛温泉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海水补给,年龄以现代水为主。胶东半岛温泉水与围岩矿物未达到完全平衡,不适宜用Na,K,Mg地热温标,玉髓的地热温标显示胶东半岛温泉热储温度在81.26~108.93℃之间。对下一步胶东半岛的温泉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卡辉地区出露4处温泉群,泉点达30余处。本文从该地温泉的分布、水化学特征、热源、地热地质构造和补排条件方面,分析温泉形成模式,为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6.
巢湖市内汤池、半汤、香泉、昭关等四大温泉,水温42—63℃,日出水量达1万m~3,储量丰富,水质优良。近年来,不断提升巢湖市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温泉度假旅游已成为巢湖旅游业的拳头产品。2009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评审,巢湖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相似文献   

7.
重庆温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综述当前重庆温泉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前人在重庆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分布状况、类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重庆温泉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庆温泉中人工揭露较自然出露多,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泉口流量集中于10~50 L/s,色度、浊度小,水化学类型受围岩性质影响,以SO4-Ca型为主。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大巴山脉及川东褶皱带背斜顶端碳酸盐岩出露区域渗入地下深部,被地温加热后沿褶皱带背斜轴部向南移动,在河谷深切处或断裂构造处出露形成温泉。重庆温泉的开发利用存在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不力等问题,认为应当加强温泉形成机理、温泉资源评价与保护、温泉水系统数值模拟、温泉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温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兰采温泉是省内第二高温温泉,对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兰采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同位素取样测试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兰采温泉主要受近NW向及近SN向断层构造控制,补给来源于异地高海拔地区,通过NW向断层或节理裂隙构造经深循环运移,被深部热源加热后,沿近SN向迪蒙—夏琼西逆冲断层上升,并于地势较低的隆乌古曲深切峡谷区出露成泉。研究成果对区域干热岩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利勘查开发靶区,对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作为全国地热资源丰富的省市之一,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根据四川省内地貌条件差异,结合已发现的300多处温泉、地热井进行分析,按热水形成的地质作用、所赋存的地质构造条件和介质特征,将四川省地热资源分为两大类型四个资源区和三种热储类型,归纳各个类型地热资源的特点,为四川省地热资源未来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建锋 《中国岩溶》1995,14(4):305-313
本文基于龙门石窟区域岩溶水文系统的构成,论述了与石窟区地热异常带内优质热矿泉开发利用有关的地温场特征和成因、温泉岩溶水动力学特征,以及地温异常与岩溶发育关系等问题。其中根据热平衡理论建立的温泉水循环深度、温泉水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冷水混合比例两个理论预测模型,有其理论意义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质》2011,(1):42-42
近日,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签署共建共享协议,“数字韶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2.
朱中道  甄习春 《地质论评》1999,45(7):627-630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岩地区温泉出露主要受隆起带断裂构造控制,平原区地热受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影响。本文对河南省地热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如何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和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汝州温泉,经长期,多次全项水质检测,符合医疗及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本文探讨了矿泉水的成因,赋存机制,水质特征,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文 《地下水》2011,(6):34-36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被直接应用于采暖、洗浴、温泉疗养、温泉种植、养鱼、矿泉水生产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介绍了山西区域地质条件,总结了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温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有7个温泉,水温37-68℃,流量0.304-24.08 L/s,对皮肤病、关节炎和风湿病有一定的疗效。在过去的50年里,除了怀来暖泉温泉外,其余温泉的流量和水温有所下降,其中海淀温泉村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和张家口白庙温泉陆续继流,赤城汤泉温泉和塘子庙温泉水温下降3-5℃。造成流量下降甚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性降雨量的减少和温泉附近钻井过量开采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使之能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5)
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位于西太平洋活动陆源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合理选用多种物探方法有助于提高区域地热勘查效果。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形成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层等特征的基础上,热结合伽马总量测量、土壤氡气和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对区内断裂位置和地热异常区进行圈定,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阳山县黄坌地区地下热水分布多以温泉的形式直接出露于地势相对较低处的剥蚀堆积类型河谷地带,地下热水绝大部分为小于30℃~40℃的温水,属中低温型,区内地热温泉点主要与北东向断裂活动引起的地热增温和岩浆活动余热有关。通过伽马总量测量圈定的3处与构造有关的地热异常区与氡气测量圈定的3处异常区结果基本吻合,氡气异常与伽马异常的形态及分布位置与已知温泉点基本一致,二者异常范围相似,说明本区的异常圈定结果可靠,具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瞬变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区内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是区内热水或温泉的热源之一,F_1断裂深部与隐伏岩体相连,属控热导热构造。研究结果为区域下一步的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登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地热资源,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确立了"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区域温泉地质条件、资源勘查程度、温泉水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各地段产业结构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按照走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整顿和规范文登地热资源开发秩序。通过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建立勘查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加强温泉资源的勘查与保护工作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李波 《中国岩溶》2021,40(2):281-289
通过对橄榄河温泉盖层和热储层地质体的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依据水化学数据,利用Piper三角图解法、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温标等方法,对橄榄河温泉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补给机制、热储特征和冷热水混合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热水源于大气降水补给,且地下热水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与浅层冷水发生着混合,冷水混入比例约为62%~64%;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 -Na型,表明热水化学组分与围岩化学成分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2 070 m,橄榄河温泉的成因受控于柯街深大断裂,其控制着地下热水的储存、运移和混合程度。研究成果填补了橄榄河热泉的相关研究空白,为该温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宋子德 《云南地质》2011,30(1):67-70
常里温泉处于普渡河断裂与大密罗-马官屯断裂交汇带,地质构造条件特殊,地下水循环较复杂.温泉水温高、水质好、埋藏浅、易开采、交通方便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温泉形成机理,补、径、排循环系统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指导开发利用温泉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