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1日,《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座谈会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制作,国土资源电子影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共5集,每集约8分钟。内容包括滑坡危害与预防、泥石流沟识别与避灾、滑坡前兆与临灾避让、地质灾害简易监测、临灾预警与转移避让等。目的是通过电视媒体特别是县级电视媒体播放,向受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广大民众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谢宏 《浙江地质》2013,(6):60-60
近日.余杭区举办2013年度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邀请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张晨,为全区基层200余名群测群防人员讲解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知识,旨在增强群测群防人员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地质灾害是突发性很高,损毁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通过努力,该区地质灾害防灾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措施不断加强,防灾意识不断增强,纳入政府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了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2月23日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主持召开了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会上根据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汛期气候趋势展望和多年灾情统计预测,预计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预测结果显示:3~5月黄土地区  相似文献   

4.
《山东地质》2008,(6):8-8
2008年5月22日下午,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和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实施了崂山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地点位于王哥庄街道办事处返岭社区崩塌滑坡治理点,该次演练的目地,是检验《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发现并修正《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提高各相关指挥机构和各救援力量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5.
《河南地质》2009,(5):21-2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绐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值此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本刊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一介绍,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安溪县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①在福建省率先建立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②在福建省率先建立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③每年台风暴雨前由县政府组织工作组到各个乡镇进行汛前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工作组和民兵应急分队在防灾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8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⑤每年县财政都拨出专款用于防灾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如何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上想办法,出新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乡政长(街道主任)谈地质灾害防治"活动。该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潘圣明副厅长批示"宁波市国土局开展的‘乡镇长谈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很有意义,对强化防灾意识,增强防灾责任,提高防灾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梅、台汛期即将来临,本刊选登部分乡镇长的文章,以供借鉴、学习,进一步做好今年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原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采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归纳分析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特征,统计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潜在威胁。通过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太原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结合太原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督检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期调查和隐患区外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关闭矿山区的采空区勘查治理等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
“4·20”芦山强烈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据震后初步统计,仅在纳入灾后重建规划的21个县(市、区)内排查核实的5361处地质灾害隐患中,地震诱发新增的就达1490处,相较震前增加达38.5%。为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在对灾区防灾形势及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和主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测预防、动态巡查、综合整治及防灾能力建设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201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动员。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对防灾预案及措施进行完善,及时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结合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电话号码、监测措施;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宣传,健全管理体系。利用广播、电视、座谈会、专题课等方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质灾害演练活动,细化演练方案,确保演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吉林桦甸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论述桦甸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断裂、褶皱等构造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现状及危害。桦甸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诱发、恶化了某些地质灾害,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区内各类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诱发、恶化地质灾害的自然、人为双重因素,提出防灾、减灾对策:①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树立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④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灾;⑤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防治地质灾害;⑥建立群专相结合的防治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⑦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行政措施并举,综合治理。对各类地质灾害应实行开发式治理,这一对策不仅可以防灾、减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致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包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主动而为、依法防灾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科学理念,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应遵循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分级防治与风险共担、工程治理与避险并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应急处置与长效防范6项原则,提出了今后甘肃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从发挥制度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引领作用、打造积极的防灾减灾文化、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全民能力提高、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科技支撑、构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空天地一体化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扩大避险搬迁覆盖面和实施力度、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土风险管控体系等8个方面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实际,根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2013年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准确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当地民众在培训后知识的把握情况,探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办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生产建设中强化科学管理,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为当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质》2021,(1):F0002-F0002,I0003
新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针对新疆山区岩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给"一带一路"建设工程带来的地质风险,开展新疆地质灾害成因机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和减灾防灾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数据统计和典型案例体系并建立新疆地质灾害信息库与监测预警预报平台;通过多维度地质灾害监测率定各类地质灾害要素参数突变阈值,研究致灾组合模型,阐释各类地质灾害致灾过程;研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基于现有群防体系,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并结合工程建设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推广,完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畅通和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明显,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所在的汝州市为例,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外经验可知,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对于提高灾民的防灾意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保障灾民灾后的经济恢复,安凇人已、等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松 《甘肃地质》2022,(1):63-71
甘肃省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成为热门学科,是防灾减灾的一项有力的非工程措施。针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较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流程,而对于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以宕昌县城关镇而信滑坡为例,利用已有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体系,阐述了大比例尺下的单体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过程,得出了相应受险区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地质灾害的产生是崩塌、滑坡等致灾地质作用与建筑物等承灾体遭遇的结果.要防治地质灾害就是要避免这种“遭遇”的出现.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工程治理等手段,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产生;二是承灾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对于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在复杂地质条件环境影响作用之下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区人民识灾、防灾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科普宣传是提高人民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创新科普宣传角度对该如何提高人民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分析,及时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