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要支持基础研究活动及其产生的跨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队伍。NSF地球科学部(Directorate for Geosciences,GEO)主要支持海洋科学、大气与地球空间科学、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基础设施与教育,深化对整个地球系统的理解。GEO不仅在理解、预测和帮助美国响应环境事件和环境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帮助决定更好地利用地球资源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光鼎院士是一位献身于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质、石油地质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刘光鼎院士参加工作50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广州海洋地质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南京大学海岸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委员会协办,于1998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地球物理若干重大研究领域进展报告会",会议通过展示刘先生和他的同事、学生的科研工作成果,来弘扬献身科学的精神,并对刘先生表示祝贺。与会专家包括刘光鼎院士、王仁院士、陈 院士以及陈邦教授、李幼铭教授、刘福田研究员、王…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球科学研究会(Board on EarthScience)于1987年2月6日在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地学组织主席和执行主席会议。约有5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讨论了地学技术、全球地质和地球科学教育的长期计划及未来等问题。地球科学研究会是作为国家研究理事会的顾问并帮助制定科学政策的许多研究会之一。科学家们讨论了统一和推进地学研究的计划。某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例如,国家在一些大学对设施进行改进并购买新设备的努力。1986年4月,在确定未来研究领域的专题讨论会召开后,由地球科学研究会负责组织的一项研究地球物质的物理学和化学计划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为究研对象的基础学科,它涉及海、陆、空三界,是介于天文、物理,化学、地质等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缘科学,发展十分迅速。地球科学研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近代,自然科学许多学科的发展,都是从研究地球开始的。由于研究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十七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十八世纪的法国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数学家克雷若,首先是研究地球形状的。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拉普拉斯同时代的德国高斯,是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地磁学家。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物理学家开耳芬,研究地球的弹性、热传导等都有出色贡献。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好几位都是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因发现重氢而获得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尤里,因研究太空物理而获得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瑞典物理学家阿尔芬,研究地球起源都有特殊贡献。因致力于超大气层性质的研究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物理学家阿普尔顿,研究高空电离层有卓越成就。二十世纪以来,地球科学在物理学的许多新发现推动下飞快地发展起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逐步深入。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及运动状态,地下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地磁、重力、地热和地震活动等问题,都是全球性的,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联合观测研究。特别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上地幔计划”,七十年代的“地球动力学计划”和八十年代的“国际岩石圈计划”,各有五十多个国家参加观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板块大地构造学说,把地球科学推进到新的境界。地球科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寻找地下资源,探讨预报灾害性天气、大地震发生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和发展远程导弹、远洋潜艇、空间通讯、遥感遥测等尖端科技,都需要地球料学家们做艰苦的努力,为尖端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与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从地球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到地球科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和成就。从地球科学家们走过的曲折道路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可以得到启迪,深受教益。地球科学家们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严谨的学风和奋发的进取精神,是我们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为此我们将陆续介绍部分地球科学家生平事迹的村料,对于从事地球科学工作的朋友们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1979至1982年是美国地震学继续深入发展的时期。本文概述了这个时期的某些最重要方面,作为随后将发表的更详细论文的序言。这些论文包括我们对地球演化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及用于研究它们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进展。最有传统的地震学领域或许是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尽管其最新动态正沿着最不传统的方向发展。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进展是获得了关于横向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散射和衰减机制的重要新资料。我们运用各种技术正开始确定地球的某些地区是极不均质的,并着手描绘这些地区非均质的特征。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上地幔存在横向变化,特别是在其最上部。新的  相似文献   

6.
第27届国际地质会议于19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正像近年来许多其他地球科学会议一样把地震预报也列为一项专题。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中有5篇是苏联科学家基于水文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苏联在这一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内某些当前见解。某些科学家认为水文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短期预报非常有效,而另一些学者则持怀疑态度。约在20年前,苏联、日本、中国和美国就开始实际的努力尝试,以适当的精度来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苏联的研究是由1949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科学家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大洋地幔动力学计划,目的是用新一代高分辨率海洋观测设备,检验板块构造和对流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板块构造革命为描述固体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定量的运动学框架。35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和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地壳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在地球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其研究有助于许多地质和地球物理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国大陆的各向异性研究,在地壳与上地幔两个尺度上都有许多重要进展,并在基本理论和岩石实验研究中取得进步.文章认为,各向异性研究揭示的科学问题将会是广泛的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这次展览会有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多家公司和企业,其中:加中地球科学公司(CANADA—CHINA GEOSCIENCE)展出了地质雷达,地面及钻孔测井物探仪器等;劳雷工业公司(美国)代理世纪地球物理公司(美国)展出了数字式地质雷达,超轻型数字式综合测井仪;珀金·埃尔默中国公司展出了付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仪器等.  相似文献   

10.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许多特征与地球类似,但在地质特征方面与地球差异较大.本文简单回顾金星探测的主要科学成果,重点综述金星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金星表面的地形构造、重力场分布、内部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金星地质认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主要有金星表面地形的成因问题、表面年龄及表面更新问题、内部结构模型及内部散热等问题,认为这些都是未来金星探测需要考虑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中国地球科学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行业和部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归结起来,这些进展的前提条件是:(1)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理论是本世纪地球科学的高度总结。它的出现,尽管还有待于深入发展和完善,但已使地球科学领域中的思想认识逐渐接近,并对未知的探索给出了简明的工作假说;(2)基础科学与高技术的成就,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地球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许多过去难以问津的课题找到了逼近的途径;(3)地球科学的发展以及它进入国民经济建设,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综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1000年带来了地震学、卫星技术、微电子学、计算技术、油田技术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为地球科学家更加精确有效地探测地球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利用这些技术,地球科学家正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航空和宇宙航天局(NASA)一道鼓励美国总统和国会资助一个称为地球镜(EarthScope)的计划。地球镜被认为是一套分布式的、多功能的、最新的相关仪器和观测台,它将拓展地球科学的观测能力,并将实时数据带到我们的桌面上。从这些设备得到数据流结合现有的和新的地质数据将会提供史无前例的机遇去…  相似文献   

13.
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们的合作研究在地震基本特点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新成果,并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取得了新见识。许多研究都在中国国家地震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科学基金会签署的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议定书完成的各项活动和取得的进展是在加州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1985年秋季大会的两个特别会议的主要内容。构造物理学特别会议的重点是地震预报研究和板内断层作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2月7日,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地质科学系Francis T.Wu教授,向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师生及云南省地震局部份科研人员作了题为“美国地震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美国在地球物理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列举了美国近代地震学研究的课题;并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地震资料收集台网。报告中,吴教授再三强调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综合学问,涉及许多其它学科,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勉励同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科学系秦建业博士、康奈尔大学地质科学系纳尔逊博士和加州“数字研究”软件公司赛兹女士在1984年6月国际喜马拉雅地质科学讨论会结束后应邀到成都地质学院和四川省地震局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活动。他们分别介绍了: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科学系教学科研概况;②用纯途径的雷利波和洛夫波群速度研究西藏高原地壳的最新成果;③美国内华达州地下核试验基地的地壳结构;④美国大陆反射剖面联合会工作的进展;⑤关于微机软件最近的发展。本文对他们上述的这些讲学要点作了摘编。  相似文献   

16.
加州海啸地球科学家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人员密切合作来帮助沿海社区防范海啸发生前、海啸过程中、海啸发生后产生的潜在影响。对于远程海啸,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 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简称NOAA)西海岸和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的科学信息(预测模型、浪高、首波到达时间等)是可以利用的。加州应急管理人员必须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将海啸信息传达给最终安排在他们的管辖区采取适当应急措施的地方官员。在2009年9月29日萨摩亚海啸预警中,来自加州地质调查局和洪堡州立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的地球科学家在海啸来临之前为加州应急管理处在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其他州和地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的远程会议的信息传输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州地球科学家收集了一些附加的背景资料用于预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模型所没有覆盖到的地区的潮汐条件和浪高。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加州地球科学家的参与明确了哪些地区处于危险中,哪些地区遭受海啸袭击的风险低。加州地球科学家参与未来海啸应急响应的行动包括以下方面: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密切合作来简化其海啸警报信息的传递流程并扩展其预测模型的覆盖面;②为地方应急管理人员制作包括已经存在的海啸的情景资料,作为每次海啸事件的参考;③建立一个州级信息共享中心和一支海啸前应急响应队,以协助地方官员一起观测和报道海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最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使地球科学家对主震源有了一个广泛的认识——哪里的地壳的巨大板块在相互摩擦,在大洋中脊的地方又构成了新的地壳,哪里的地震就最频繁。然而,要想完全了解并最终能对地震作出预报则要依赖于获得比目前更加详细的地壳图象。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认为,美国目前的地震观测台站系统不适应这一任务。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情报服务处的地震台站继续向科罗拉多州戈尔登总部输送地球运动的情报,联邦资助的台站加入了世界地震观测台组成的台网。美国的20个独立的区域性实验室管理着监视站的卫星台网,其中有  相似文献   

18.
1988年7月2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学术报告会,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40周年、《地球物理学报》创刊40周年。200多名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冒着滂沱大雨参加了大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学会之一,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在40年前成立时,只不过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联谊会,唯一的工作是出版《地球物理学报》,那时正是气象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一本学术报告汇编,汇集了1985年12月在兹韦尼戈罗德召开的全苏第4次震源物理科学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报告。这些报告阐述了近年来苏联运用野外观测、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震源物理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报告阐述了研究震源区地球物理介质和地质-构造状态的成果。本书可从整体上反映苏联科学家在研究震源物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最近的几个五年计划对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我国地球物理观测仪器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观测仪器这两种方式,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仪器性能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购置的600套仪器也即将到货,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些仪器,发挥出这些仪器的科学效能,是相关科学家和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美国IR IS下属PASSCAL仪器中心自从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科学仪器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模式运作下成功地支持了多次野外实验,对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学家在仪器中心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该仪器中心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介绍了PASSCAL仪器中心的机构组成,分析了管理运作的指导思想和运作模式,并对我国大型科学仪器系统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