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象资料对2018年6月17—18日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小灶火的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灶火地区处在500hPa风场切变线上,700hPa有柴达木热低压存在,整个青海省水汽处于饱和状态(t-td≤5℃)。地面△P3图上,17日20时冷空气已入侵柴达木盆地,其后不断加强。小灶火地区地面有辐合中心且处在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显著。(2)17日20时小灶火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表现的非常清楚。小灶火有明显的上升运动,500hPa有上升运动的大值中心;水汽通量散度底层到中层水汽辐合;17日20时后有明显的增湿过程且湿层深厚,比湿达6g/kg左右。(3)小灶火上下游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湿层较深厚,有一定的对流有效位能。(4)卫星云图水汽图上,小灶火地区对流层中上层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小灶火对流层中上层上升运动时段与主要的降水时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混合类四种,集中分布于高原东部。(2)地形对致灾性对流的落区、频次和强度起关键作用。雷暴多产生于山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主要产生在迎风坡、河谷和地势较开阔的低地。其中,青东农区以混合类和冰雹居多,青南牧区以混合类居多,环湖与祁连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以短时强降水居多。(3)近12 a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整体呈波动式减少,2005-2010年(前期)致灾性对流日数和次数较多,2011-2016年(后期)显著减少,但不同类型年际变化特征略有差异。其中,冰雹和雷暴日数前期较大,后期显著减少;混合类和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前者年际波动幅度较后者大。(4)致灾性对流主要产生于5-9月,各类型均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月分布,混合类和冰雹日数及次数的峰值均在8月,雷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均在6月,而短时强降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分别在8月、7月。(5)致灾性对流集中产生于13:00至次日01:00,高峰时段(16:00-20:00)以冰雹和混合类居多,而夜间时段以短时强降水居多。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农田黑土酸化、盐基离子耗竭、养分失衡及作物重金属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依托吉林公主岭国家黑土肥效监测基地25 a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N、NP、NK、PK、NPK、厩肥—化肥配施(MNPK)、玉米秸秆还田(SNPK)等8个施肥处理对土壤酸中和容量(ANC)的影响,N、P、K施用量分别为165 kg hm-2 a-1、36 kg hm-2 a-1、68.5 kg hm-2 a-1,MNPK和SNPK处理与NPK处理为等N量。结果表明,施化肥导致表土pH下降0.37~1.39,MNPK和SNPK处理分别提高土壤pH值0.21和0.53。以pH 5.0为参比,N、NP、NK、PK、NPK各处理的酸中和容量ANCpH 5.0分别为对照的42.85%、61.79%、54.05%、82.26%、63.68%;MNPK处理的ANCpH 5.0是对照的1.86倍;加酸160 mmol kg-1,SNPK处理的土壤pH值仅从7.65降至6.42,表现出极强的酸中和能力。SNPK和MNPK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SEB分别是对照的1.37和1.14倍,土壤有机质SOM分别是对照的1.32和1.63倍,二者是提高土壤ANC主要原因。总之,有机物料添加显著提高了黑土抗酸化性能及土壤基础肥力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践提供长期试验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杨志勇  朱平  蒋瑞宾 《气象》1998,24(4):3-10
建立了一个研究大气、植被、土壤相互作用的传播模式。模式是由多层大气模式、多层土壤模式和植被模式通过界面上能量、水汽传输平衡方程耦合而成。对植被和土壤的不同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覆盖以及降水等因子会对大气、植被、地表界面上能量、水汽传输以及热状态产生显著的影响。此模式还可以耦合进中尺度模式用以研究非均匀区域陆面过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水资源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近39年山东省水资源的历史倾向性、阶段性、周期性,研究了水资源总量及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大且呈快速下降态势,其中,地表径流量的下降尤为明显;水资源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通过分析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但降水对水资源,特别是对地下水分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建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未来水资源总量进行预测显示,1998 ̄20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水资源演变趋势及空中水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通过分析近30的山东省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历史倾向性和阶段性,研究了水资源总量及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省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且呈快速下降态势,其中,地表径流量下降尤为明显;水资源变化存在丰水,平水和枯水三个历史阶段。其次,建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未来水资源总量进行预测显示,1998-2000年山东水资源仍处于偏少状态,且呈逐年减少趋势。最后,根据国内外人工增雨科研和作业与试验结  相似文献   
7.
“102”滑坡群位于川藏公路西藏波密县境内的通麦“102”地段.该地段滑坡成群分布,在约3km长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滑坡22处,其中直接危害川藏公路且规模较大的滑坡有6处.  相似文献   
8.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朱世恒  何晓庆  朱平 《气象科技》2016,44(6):902-906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冬、春两季多遭受冻雨灾害,自动气象站的风向风速传感器容易因冻结而无法正常工作。针对冻结故障的实时检测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QZ-TF型风传感器的故障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风传感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实现对传感器实时状态的监控。同时,结合具体的故障诊断算法,能够快速判断风传感器是否被冻结。系统的核心硬件电路、软件算法可分别集成在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数据采集电路和嵌入式软件中,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的特点。经验证,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风传感器冻结故障,且工作稳定,检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这次山地灾害由岩崩、滑坡和泥石流三类灾害组成。在我国西南,隆冬少雨季节出现这类山地灾害是罕见的。这次山地灾害正是发生于1988年1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究其原因是,当地某些较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采煤不当,促使山体岩崩崩积物逐年加载,进而引起滑坡、泥石流的发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合人民币58.6万元。对此种山地灾害宜采取以避害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