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远场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方  吴江 《高原地震》2002,14(1):52-60
2001年11月14日在我国大陆昆仑山地震带发生8.1级巨大地震,对该次地震前四川地区所出现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这类来自于震源外围地区与地震地质构造有关的信息与巨大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相呼应,是强震震源的一种场异常效应。这种远场异常效应包含了“孕育效应”、“震时效应”和“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碰撞效应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别研究脉冲效应、上盘效应及方向性效应对某三跨曲线连续梁桥支座位移、桥墩内力及邻梁间碰撞力的影响;通过支座隔震率的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类型近断层地震动下地震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效应、上盘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均会增大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脉冲效应的影响尤为显著;脉冲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削弱了高阻尼橡胶支座的隔震特性,而上盘效应对桥梁响应的影响仅与上盘地震动自身特性有关;综合来看,脉冲效应对曲线梁碰撞响应影响最明显,上盘效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近断层强地震动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盆地效应等基本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反映了我们所设定的震源和传播介质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分析处理中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的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弹性力学中关于均布荷载下半无限大弹性空间的应力解,对气压效应、降雨效应等进行机理分析,改进了前人提出的气压系数、降雨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计算从理论上说明气压系数、降雨系数不仅与含水层本身性质有关,还与气压变化范围、降雨面积大小、承压井含水层埋深有关,并证明了两系数之和为1。本文还以苏07井为例,分析计算了地表水体涨落对井水位的干扰,结果与他人用二元回归方法所得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电场作用与大气增温效应的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60多次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大气电场对大气增温效应的“促进”作用是相当可观的;“促进”作用的大小与电场强度和大气成分有关,也和静电场还是交流电场有关。在本文中还对这些现象的成因机理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SSI条文进行了介绍,从规范条文应用范围、地震作用折减方法、修正参数、折减系数沿结构高度变化、侧向水平位移、基底剪力折减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与其他规范的不同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条文方面进一步修改的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内容,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关于SSI条文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电离层反射电波频率变化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般认为高频无线电波经电离层反射后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可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只与反射面的状态有关,这部分称为微分效应;另外一部分与电波所经过的路径上介质的状态有关,这部分称为积分效应。本文分析高频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反射过程,认为不存在微分效应,只存在积分效应,并用这结论分析了实验现象,讨论了用多普勒测量法研究电离层行进式扰动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有关资料的分析,同时与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进行对比,认为松潘地震及伴随该次地震而发生的各类现象是共出一因的,其成因可能与地壳内岩浆上涌有关.作者用岩浆的上涌力、热的发散及气体的逸出,对该次地震的发生、前兆及震后效应等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基底地震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特性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震动影响程度有关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与输入地震波的动力特性有很大关系。在地震动的频谱成分方面,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土层表面和基础表面在与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相近处的频谱成分有较大差异;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程度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特定地震波作用下,当上部结构的振动频率与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频率相近时,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 从宏观结果看, 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 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 水位下降-水温下降、 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 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这可能与地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 有3口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反, 且水温变化均为震后效应. 另外, 有1口观测井水位无变化而水温同震效应明显. 这些不同类型的同震变化与井孔条件、 水温梯度、 传感器位置及水位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微观结果看, 井水位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 这与井孔条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三次地表爆破与福建龙海两次井下爆破所获得的大量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观测资料。确认了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其它水化学组份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爆破后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与各观测点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的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堪察加地震前的大地电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地球动力学试验场多年的大地电流监测资料。在分析结果中发现了与堪察加地震活动性有关的一些异常。这些异常效应归纳为:大地电场水平分量年变相位差的变化、持续时间从3~4天到1.5个月的湾形扰动、周期为1~6天的振荡型准周期变化、12小时和24小时的日变化正相关系数从1.0减小到0.3和在12小时内的周期性规律扰动变化。对所发现的一些异常效应的可能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动电测井实验研究Ⅱ:伴随动电场和界面动电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电效应指孔隙介质中与固/液界面的双电层和孔隙流体渗流有关的弹性-电磁耦合现象,探索基于动电效应的勘探和测井新方法则是石油工业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的动电效应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记录到了不同模型井中伴随声波的动电转换信号和界面动电转换信号,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动电信号的产生条件及传播特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动电信号的分波成分及其与声波信号的关系,探讨了声源激发模式、电极接收方式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动电信号的影响,为动电测井仪器设计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四种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刚性和柔性地基条件下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应。通过比较同一地震动作用下主体结构在刚性和柔性两种地基条件下的地震反应,可知:SS效应具有降低和提高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双重作用,其综合效果与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由于SSI效应在结构地震反应中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因而使得基于刚性地基假定了设计的TMD减震控制系统在柔性地基条件下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本文还探讨了在生地基条件下影响减震控制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相邻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用透射人工边界的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相邻凸起地形对地震动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相邻凸起之间距离的变化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单一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相比,相邻地形的存在对地震动反应谱谱比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但是却对谱比的值具有较大影响,而且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地表观测点的位置有关;2)相邻凸起地形的存在对凸起平台段中点地震动高频成分的放大效应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相邻凸起之间距离的增大,该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多个相邻凸起构成的组合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逐渐接近单一凸起地形。  相似文献   

16.
科氏力余震效应是预测最强余震的方法之一.它对地震救灾很重要,但有争议.本文回答了有关的争议问题.另外,日本9.0级大震后,我们按科氏力余震效应预测它的最大余震不会超过8级.现已过半年,最大余震只有7.7级.  相似文献   

17.
用广义反演方法估算首都圈地区台站场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1—2006年首都圈地区的SH波数字化地震资料, 用广义逆矩阵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63个台站的场地效应值。 基岩场地的场地效应比较稳定, 在1~10 Hz范围内为1左右; 沉积场地在低频场地效应较高, 在1~8 Hz范围内在3~7之间, 5 Hz左右场地效应有明显的突起, 以后随频率增加降低。 结果表明, 台站岩性是影响场地效应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此外其场地效应还可能与所处的局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四种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刚性和柔性地基条件下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应。通过比较同一地震动作用下主体结构在刚性和柔性两种地基条件下的地震反应,可知:SSI效应具有降低和提高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双重作用,其综合效果与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由于SSI效应在结构地震反应中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因而使得基于刚性地基假定下设计的TMD减震控制系统在柔性地基条件下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本文还探讨了在柔性地基条件下影响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9.
谢建清 《华南地震》1992,12(1):64-73
本文介绍了有关爆破地震效应工程评价方法及其标准,汇报了观测仪器和得到的不同地区的经验传递系数,同时还介绍了部分振速及爆破地震烈度标准。  相似文献   

20.
张超  陈连旺 《地震地质》1993,15(1):21-27
应用边界单元法数值模拟了几种活动构造的地面形变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地质资料讨论了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段旦都隆起和中段惠远寺拉分盆地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前者是断层拐点对左旋走滑运动的障碍导致的水平应力集中所引起,后者则反映了左行羽列断层不等规模反扭造成的水平拉伸效应。这些特征地貌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性,并对地震破裂的起止具有某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