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静力触探机理和桩作用机理的相似性,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得到用静力触探成果计算沉管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使得在桩基勘察中更简便、快速、有效地估算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宁波广济街3号楼高层建筑桩基础采用钻孔扩底灌注桩,以消除孔底孔底沉渣,扩大桩端支承面积,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工程应用与测试,提出桩承载力计算值的修正及工程施工质监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虑时效作用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劼  施建勇  娄亮  郑少军 《岩土力学》2003,24(1):118-122
采用空间轴对称固结有限元结合修正剑桥模型,用柱形孔扩张对沉桩过程进行模拟,求出不同时期桩周土中的应力,从而得到不同间歇期桩侧的最大摩擦力。应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结合桩周土体剪切强度、应力状态的变化,得到了考虑时效影响的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杨光华  王恩麒 《岩土力学》2013,34(Z2):383-392
利用数值方法对传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传统的理论公式中基础宽度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是正确的。通过数值计算结果,针对目前地基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限定基础宽度的贡献,研究了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方法,认为地基的承载力应根据实际基础的沉降和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来确定更科学合理。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已在沉降和承载力安全系数上得到反映,从而计算时不必限定基础宽度,由此可以获得更合理的地基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5.
地层不确定性显著影响浅基础承载力,其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地层变异和参数空间变异性。以往研究已分别研究了地层变异和参数空间变异性对浅基础承载力的影响。旨在建立浅基础承载力的随机概率计算框架,以揭示地层不确定性对浅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其中,使用马尔可夫随机场模拟地层变异。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参数竖向相关距离的变化,使用对数正态随机场模拟不同地层中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基于深圳妈湾的钻孔和土体参数数据,根据所提出的计算框架进行浅基础承载力分析。使用子集模拟方法加速计算各方案的可靠度,提出了缩小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减以达到简化考虑空间变异性的效果。定义了贡献率指标以定量计算地层变异和参数空间变异性对浅基础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地层不确定性,传统确定性的承载力计算会高估浅基础的承载力。当钻孔数量较少时,地层变异对承载力计算起主要影响;当钻孔数量充足时,则由参数空间变异主导。  相似文献   

6.
王志云  王忠涛  栾茂田  王栋 《岩土力学》2008,29(6):1545-1550
作为新型的深水海洋基础型式,吸力式沉箱基础被广泛地用于系泊深水海洋设施中,从而承受巨大的倾斜上拔荷载。在上拔荷载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的共同作用下,吸力式沉箱的承载特性及其工作性能评价是海洋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并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因此,对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当沉箱基础在快速拔出过程中,正常固结黏土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沉箱基础发生整体破坏时表现出反向地基承载力失稳模式,此时沉箱基础所发挥的极限承载能力往往最大。为此,在数值计算中直接假定沉箱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处于完全不排水状态,针对不同的沉箱长径比,分别确定了在竖向上拔荷载和水平拉拔的单独作用下沉箱基础极限承载力。对比发现:竖向上拔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解能够较好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而水平极限承载力解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汪国军  许洪亮 《云南地质》2008,27(2):257-259
标准贯人(“标贯”)试验锤击数,要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简易计算公式。将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人击数N进行统计分析,再把修正击数平均值带人相关方程,计算粘性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方加强 《探矿工程》2000,(2):13-13,15
常用的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地层和桩 2个方面。用处理后承载力的增加倍数σ对地基处理提高承载力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计算出经济桩长 ,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取值进行了分析 ;认为采用相对变形值和变形值变化率确定取值更符合地层情况。  相似文献   

9.
唐万春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80-385
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当今世界工程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地基基础要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设计是一大难点,而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方面。利用原制订基本承载力时的荷载试验资料,再补充收集了一部分新资料,重新提出极限承载力,找出极限承载力与基本承载力的关系值 K(安全系数),将 K值乘以基本承载力表,并以公式计算值及林业部标准进行比较,综合得出极限承载力范围值表,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分析,得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求得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东营市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开发区,随着城镇化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致使水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已严重限制了东营地区的发展,因此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维系地区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水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大的组合赋权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并采用对数承载率模型,对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得出2002-2014年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虽然较差,但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出影响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和第三产业占比;最后针对3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东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于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3):30-33,37
从工程实例中,观察到青岛西海岸地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的差值,分析其原因,发现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中,计算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的取值范围偏小,通过反复计算、比较、分析。得出适合该区取值范围,为在青岛西海岸的地层组合条件下,设计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计算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周德泉  张可能  刘宏利 《岩土力学》2004,25(9):1432-1436
为完善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以单一桩型复合地基计算方法为基础,给出了其承载力和沉降量计算方法,提出了静载试验结果的尺寸修正方法,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修正后,承压板下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值与采用本文公式所得计算值吻合;采用桩间土的压缩模量乘以承载力的提高幅值,所得复合压缩模量计算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最终沉降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傅德明 《岩土力学》1997,18(A08):290-295
在分析槽壁桩现场承载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槽壁桩承载机理,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为软土地层槽壁桩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土体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桩的竖向承载力将发生退化,基于桩的竖向承载机理以及地震作用下土的有效应力状态变化,提出了桩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效应的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极限桩侧阻力和极限桩端阻力的退化计算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液化砂土地基上的桩基进行了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探究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结合工程岩土参数及试验数据,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基于被动状态下的Kotter极限平衡方程式求解土层提供的抗拔力,根据岩石强度,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求解抗拔桩嵌岩端岩体的抗拉强度,从而可计算得到嵌岩端岩体的抗拔力;由静力平衡原理,叠加土层及嵌岩端岩体提供的抗拔力及破坏锥体重量,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在嵌岩深度较小的情况下,该解析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分析值相接近,但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理论计算值会偏离数值计算值。故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值,对提出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作进一步的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极限承载力解析式能反映嵌岩端岩石风化程度、嵌岩深度、土层厚度、桩长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解析式对该地质条件下不同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解析式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运用该方法可确定类似工程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风积砂地基抗拔室内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对抗拔土体破坏机理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土体形成极限承载力的三个受力过程,建立了扩展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与目前其它计算方法比较,成果精度提高很多倍,而且适用范围不受深宽比限制,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力触探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现行规范,在利用高应变动力测试获得单桩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基础上,提出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修正公式,并对其中的修正系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修正系数的统计结果。为减少高应变动力测试可能带来的误差,利用静载荷结果对所得的修正公式进行再次修正,并最终获得由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用所得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结果精度更高,从而为研究静力触探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在高压缩性软土地区,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计算方法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确定软土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桩基级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方法及折减系数的多解性进行了讨论与计算,给出了确定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折减系数的选取方法,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学利 《岩土工程师》1995,7(2):40-43,19
本文根据桩端土“压缩机理”模式,按照深埋基础沉降计算原则,推出了桩端沉降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变形函数,以变形量为承载力控制标准,给出了承载力及折减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