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得出了含有自引力、内应力和内部运动项的脉冲星“晃荡”的多极引力辐射公式,并用该公式估算了脉冲星Crab和Vela的引力辐射功率,最后讨论了该公式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子星双星系统吸积过程中的中子星自旋加速,得到其周期随着吸积质量的变化关系,并且通过对中子星磁场与周期演化分析,对比脉冲星的观测,获得了理论与观测类似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引力辐射作用对中子星自旋加速过程的影响,并且推导了吸积过程中中子星自旋周期变化率,探讨了吸积与引力辐射影响相当的临界角速度Ω_(cr),评估了中子星的自旋在引力辐射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Usov和Melroseγ射线脉冲星的修正的极冠区内间隙模型,得到了γ射线脉冲星Geminga为什么没射电脉冲辐射或射电脉冲辐射很弱的一种可能解释,同时,也可看出,中子星表面的多极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Integrated Sachs-Wolfe(ISW)效应探测宇宙大尺度引力势随时间的变化速率,从而能够在宇宙学尺度上检验引力的性质.以Yukawa引力势为例,探讨了利用ISW效应检验引力性质的能力.计算表明,ISW效应对引力的性质很敏感,通过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WMAP五年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相对于牛顿常数,等效牛顿常数在宇宙学尺度上最多只有约2%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应用Usov和Melroseγ射线脉冲星的修正的极冠区内间隙模型,得出了γ射线脉冲星Geminga为什么没有射电脉冲辐射或射电脉冲辐射很弱的一种可能解释.同时,也可看出,中子星表面的多极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天文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广义相对论的1PN近似方法在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有必要在1PN框架中严格而细致地重新审查天文常数系统。在相对论框架里,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应当定义为BD质量,它们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0^-19,可视为守恒量;引力势满足的方程不再是Poisson方程而与坐标规范的选择有关,引力势也不再能用传统的球谐函数展开。应当选定一种规范,并且以BD多极矩作为天文常数。黄赤交  相似文献   

7.
中子星是恒星在核能源已经耗尽的情况下引力坍缩的产物。它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 ,热能将以黑体辐射的形式辐射出去 ,但是这种能量通过各种冷却过程而耗散 ,不可能是脉冲星的主要能源。脉冲星的引力特别强 ,如果它是双星系统的成员 ,而且伴星不是致密星时 ,伴星的物质有可能被吸积到脉冲星上 ,被吸积物质的引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别的能量形式 ,X射线脉冲双星就属于这种情形。但是大多数脉冲星不是双星系统 ,在约占脉冲星总数 5%的双星系统中 ,绝大多数的伴星都是白矮星或中子星 ,所以引力能不是脉冲星的主要能源。脉冲星的能量来自何方 ?地球有…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自引力辐射体系的熵(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熵(包括中心黑洞的熵)的上限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熵。作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相关的弱相互作用冷却理论,在有、无超子两种情况下的中子星物质中研究含相对论效应的中子星冷却性质,并且与非相对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极微小尺度上的引力会偏离牛顿引力,引入引力修正效应.结果表明中微子辐射的相对论效应降低了中微子发射率、发光度以及星体的冷却速度.在考虑引力修正的无超子的中子星物质中,相对论效应所引起的星体冷却速度降幅最大,对于两倍太阳质量的传统物质中子星可达56%,而超子物质中降幅最小,约为38%.  相似文献   

10.
高能天体物理四维稳态伪黎曼时空中的Hawking辐射······,······,························一····························……赵峥等(l魂6)旋转天体引力辐射的多极结构························,················、···········,············,················……张世杰等(159)研究高密物质的平均场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各种对分子云热平衡作出贡献的加热和冷却机制,如分子或原子的辐射冷却(或加热),尘埃-气体碰撞加热和引力坍缩加热等等。并且讨论了如何确定不同类型分子云的热平衡温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目引力辐射体系的墙(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文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摘(包括中心黑洞的墙)的上阳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嫡.作者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的媳总是比末态的黑洞墙小,到坍缩过程结束总熵才等于对应的黑洞摘.这一结果为黑洞滴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由中子星和黑洞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的引力效应。首先,我们清楚地解释了引力辐射存在引起的轨道圆化,并估算了圆化的时间尺度。求解了围绕史瓦西黑洞作圆轨道运动的矢量进动方程,得到了一个精确解。由进动周期和中心黑洞的质量的关系,我们得到了估算中子星伴随的黑洞质量的方法。随后我们讨论了以中子星脉冲信号随自旋进动变化来寻找黑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由中子星和黑洞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的引力效应,首先,我们清楚地解释了引力辐射存在引起的轨道圆化,并估算了圆化的时间尺度,求解了围绕史瓦西黑洞作圆轨道运动的矢量进动方程,得到了一个精确解,由进动周期和中心黑洞的质量的关系,我们得到了估算中子星伴随的黑洞质量的方法,随后我们讨论了以中子星脉冲信号随自旋进动变化来寻找黑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X射线与黑洞     
X射线的光子能量是其光学对应体的千倍,能量范围比可见光宽几千倍,它还同宇宙中一些激变事件例如在极端引力压迫下的恒星爆发,或物质以接近光速的急速回旋有关,因此在现代天文学中,X射线是认识宇宙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探测黑洞方面更具有其他辐射无可比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振国 《天文学进展》1999,17(4):346-356
类星体被发现后,黑洞发电机研究成为阐述活动星系核(AGN)的产能机制及其宇宙学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发电机物理和发电机输出特性两个方面,从广义相对论电动力学(GRED)发电机理论和“膜模式”出发,在太阳发电机研究中引入引力磁项,形成和αωΩ黑洞发电机理论。发电机输出包括吸积盘辐射和喷流传播。辐射模型在于经典吸积模型的相对论扩展,已能说明SgrA^*的宽发射谱,燕可能根据谱特征确定发电机的构型  相似文献   

17.
近轨道~①系外行星受到其宿主恒星强烈的X射线和极紫外(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XUV)辐射。恒星辐射可能会使富气体行星的气体摆脱行星的引力束缚而逃逸到行星的洛希瓣外。随着XUV辐射的增大,行星的大气逃逸可由较缓和的金斯逃逸变为剧烈的流体动力学逃逸。随着空间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发展,在一些行星周围发现了膨胀的H,He,C,O,Na和Mg等元素的大气。行星大气研究从最初的紫外波段探测,已经发展到光学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探测。理论上,系外行星大气逃逸的流体动力学模型也已相继建立起来。这些模型涉及到行星大气的光化学、恒星风与行星风的相互作用、恒星辐射压以及行星磁场等方面。然而,一个包含所有过程的复杂模型还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中子星的吸积流动,其中磁轴与自转轴重合.吸积盘内缘区域的波阻将使盘内的角速度偏离开普勒速度而减小,引力势能使流体加热和加速.吸积盘中有两类流动.完全亚声速流动的引力势能主要使吸积流加热.另一种流动有跨声速过渡和激波.这两种流动都表明,吸积盘的高温区域都位于过渡区中,而外部区域中气体温度不高.还计算了中子星磁层中的吸积流动.在极区距几个中子星半径处,气体被急剧加热,产生X射线辐射,形成热斑.这些结果与中子星吸积流动的主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自引力,用薄盘位形上积分的方法计算了吸积盘自引力的径向与垂向分量,着重讨论了径向自引力。主要结果为:对于大质量黑洞(M~10~8—10~(10)M_⊙)吸积盘,在(R/R_g)~10~5—10~4的距离上,径向自引力会超过中心天体引力。在这个距离上,吸积盘的动力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开普勒盘。提出了径向自引力不稳定扰动作为一种能源机制。本文还得到吸积盘自引力与中心天体引力量级比较的两个判据,并由此得到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外半径的近似解析估计。本文结果可用于类星体和星系核吸积盘。  相似文献   

20.
频繁的超新星爆发可用以解释活动星系核与类星体的超高金属丰度。星团中的恒星与吸积盘相互作用导致致密天体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率很高,这些致密天体与红巨星很容易形成双星系统,而后形成(NS/BH,NS/BH) 双星由于引力辐射最终导致并合而形成伽玛射线爆发。我们估计了伽玛射线爆的爆发频率,发现与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