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对应分析 (一) 方法概述对应分析是在R—型与Q—型因子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把R—型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变量之间、样品之间及变量与样品之间关系。它揭示了R—型与Q—型分析之间的两重性,以较少重要的几个公共因子的综合指标去研究对象在成因上或空间上的联系,应用载荷平面投影图研究不同地质成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成分数据的因子分析及其在地质样品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样品的化学组成都是成分数据。确定一组混合源成分数据的端元数目、端元的化学组成及各样品中含各端元的绝对份额是地质样品成因分类的关键。求解这一问题相当于确定模型X=LB(lij≥ 0 ,∑lij=1)中X矩阵的秩、B矩阵的行向量和L矩阵的列向量。在确定X矩阵的秩和初始B0 矩阵的基础上 ,用限定最小二乘法循环调整矩阵B0 ,使其bij≥ 0和∑bij=1而得矩阵B ,同时也解得了矩阵L。X矩阵的秩和B0 是在传统的Q型因子分析基础上 ,求最优斜交因子解得到的  相似文献   

3.
对应分析方法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来研究秦皇岛上庄坨地区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成因,从而确定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份的主导成份和主控因素,以极大地浓缩或简化地下水化学资料中包含的信息,为近一步地评价或管理地下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对应分析方法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将R型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并把R型与Q型分析结果用相同的因子轴表示出来,同时研究地下水样品与其中变量(水化学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能够把不同化学成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不同类型的样品特征联系起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耿国帅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65-1373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对岷县寨上-马坞调查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因子得分,圈定因子得分异常图,并与区内的各种地质作用相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R-Q型因子分析对寨上及附近的原生晕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体及构造带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矿化类型;通过对地层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地层并得出各地层的特征组合元素。因此利用因子分析可以为地球化学数据解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R-Q型因子分析与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Q型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但也是一种被忽视的方法.这里以简单方式证明了R-Q型因子分析对偶性,并给出一种方便的R-Q型因子得分计算公式.利用地球化学数据解释的实例,对比了该方法与对应分析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二种方法都能有效地识别数据中的样品与变量类型及其对应关系,并且二种方法都具有独特的优点.这些方法为快速、有效地解释勘查地球化学数据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因子计量图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型因子分析中,因子计量从所有原始变量中将某一特定因子的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可被用来解释某一特定地质作用形成的样品在不同空间的分布等问题,由已知典型地质体的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计算出来的因子计量系数矩阵作为模型,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未知地质体的因子计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每次加入新样品或舍去部分样品时所有因子计量图都需要重新做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图的地球化学意义明确,使我们能够用已知的典型地质现象去预测未知地质观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化探为手段寻找某些矿种时,往往并不直接利用成矿元素,而要选用一些间接元素作指示,研究这些元素的组合特征、异常与矿的空间关系等,同时要注意发挥不同元素的不同指示作用.显然,分别说明这些化探异常的指示作用是困难的,要清晰地表示它们就更困难了.因此,寻求一个指示找矿的综合变量是十分必要的.因子分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适当方法,现简述于后. 因子分析,是将R个变量Z_i(i=1,2,……R)表示成一组因子F_1,F_2,……F_m;U_1,U_2,……U_R(m相似文献   

8.
因子分析方法最早由C.Spearman提出,是用来研究一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一种统计技术。1957年由克隆拜因(W.C.Krumbein)引进地质学,1962年,由英布里(J.Imbir)及普迪(E.G.Purdy)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R型因子分析,研究各变量之间、样品之间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和分布关系,为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提供依据。作者在研究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矿区1350和1220中段Ⅰ、Ⅱ号矿化带范围内的构造岩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铅锌矿化的成矿作用过程具有多期和多阶段性的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岩体的热液,部分来源于赋矿地层(∈3s2,∈3s3),是明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水质污染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模糊综合评判是用AOR=B这样一个数学模式表示,其中A称为输入,是由参加评价各因子的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得到的一个1×m阶行矩阵,R被称为模糊变换器,它是由各个因子评价结果(或称各单个因子对各级水的隶属度)组成的一个n×m阶模糊关系矩阵,B称为输出即我们所求的综合评判结果,电是一个1×m阶行矩阵形式。若已知输入和模糊变换器,可求输出。其评判步骤是:1,求单因子  相似文献   

11.
原生晕分析是研究矿床深部矿化远景的有效手段.由于所取丰宁银矿原生晕样品中包含氧化样品,致使分带序列研究中各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很大.在对矿床成矿及伴生元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原生晕数据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R型因子分析对处理包含氧化样品的混杂原生晕数据非常有效,并对同类型矿床的原生晕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R型因子分析在青海省治多杂多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共生组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的每一个因子都表示一种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的研究对于成矿预测有很大的帮助。这里对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地球化学数据中的十七种元素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了五个因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将各个因子所对应的因子得分绘制成等值线图,与实际地质背景相结合进行成矿有利分析,可为成矿预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焦家金矿矿化元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焦家金矿区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矿化区段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的因子分析,探讨矿致异常的元素组合特征.认为不同矿化区段公因子都为典型的热液矿床元素组合,其中成矿地段公因子变量数较少且相关性较大,公因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非矿化地段公因子中则变量相对较多,因子载荷较小;Co,Ni为典型的深源代表组分,仅在矿化地段表现为独立因子,且与主因子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金元素在矿化地段各因子上均具有一定载荷,但集中分布在两个主因子上,而且与As,Hg,Ag,Pb元素的相关性较大,因此F1因子基本代表了矿化公因子的元素组合,是成矿预测最有效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危机矿山的深边部矿体预测研究,是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热点内容.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因子分析中每一个因子所包含的主要元素,不仅仅表示它们的一种组合关系,而且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成因联系.因此可利用每一个因子的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来预测矿体的存在.作者利用黄埠岭金矿床两条主要成矿矿脉的11种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分析数据,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元素间的共生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一因子对矿体的指示意义,利用因子得分定量地描述这种指示意义.最后通过研究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矿床深边部未知矿体进行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徐志军  郑俊杰  张军  马强 《岩土力学》2010,31(Z2):407-411
影响黄土湿陷性等级的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理论研究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分析模型。选用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含水率、塑性指数5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湿陷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黄土的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对黄土湿陷性等级影响具有共性,可归为一类因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分别为一类,这样就将相关的原始因子转换为相互独立的因子。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引入黄土湿陷性系数等级评价中,不仅保留了原始因子的信息,而且还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减小了误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分析模型与实际工程相吻合,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因子分析这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来揭示元素之间、样品之问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成矿信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提供依据.在研究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以其中Ⅰ号矿体的控矿断裂(F5断裂)内的构造岩为R型因子,得到4组元素组合因子并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碳酸盐化蚀变和铅、锌矿化发生在不同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地层,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铅锌等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部分来自于地层(白云岩),部分来自于与基底岩石有联系的成矿流体.客矿断裂带内的构造岩裂隙发育,铅锌成矿流体有选择性地沿碎基多、破碎强烈的裂隙充填胶结成矿,矿床应该属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结合恒源煤矿六八采区实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矿井涌水水源。取各充水含水层样品与采区涌水样品的主要离子含量指标为分析对象,经过系列处理得到正交因子载荷矩阵。用因子1和因子2分别代表太灰水和煤系砂岩水,在因子载荷坐标系中,六八采区涌水水样则分布在因子1和因子2之间,并同时具有很高的共同度,充分证明了六八采区涌水属于太灰水与煤系砂岩裂隙水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9.
多元统计学是水质数据分析的重要辅助工具。选取某盆地内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第一组包含的样品数为59个,第二组包含的样品数为44个,分别进行水质数据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水质评价标准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既有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聚类分析和水质评价标准分成的三组相似度分别为90.48%、81.25%和82.35%;通过因子分析,8种水质因子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保留了78.2%的原始信息,简化了数据结构。两种方法的讨论为多元统计学在水质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R型因子分析可通过研究地质变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和分布特征而形成地质概念,并恢复地质过程,指示物质来源.在研究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矿区910和846中段Ⅱ、Ⅲ号矿带NE向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在时间上,指示了主要成矿期次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期又划分为黄铁矿-闪锌矿阶段、闪锌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矿化4个成矿阶段;在成矿物质来源上,锌来源于赋矿地层(C1b和C2w)和外来成矿流体,铅主要由外来成矿流体带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