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从讨论雷电对地震台站造成的危害出发,分析雷电入侵地震台站前兆设备的途径,阐述综合防雷系统的构成与基本要求,从配电系统、通信和信号线路、地网改造、线路电磁屏蔽等多个方面提出地震台站防雷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基于物联网的地震台网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通过统一的操作平台和通信平台,实时监控、分析地震台站基础设施的运行信息,包含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安防系统、地震监测设备、传输网络的运行参数和状态等,并将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以中心站为集中监控管理中心,各个无人值守台站资源的合理调配.此系统在张...  相似文献   

4.
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吉锋  陈军辉  应昶  刘洋君 《地震研究》2012,(3):429-433,442
针对目前无人值守台站增加、台站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不足等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的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实现对台站设备运行状态、UPS电源情况的检测;接收监控中心的指令,同时将检测到的异常信息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与目前的技术系统相比,地震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能实时自动判断出台站故障点位置,并通过短信、声音等形式进行报警,提升了故障排查效率。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有效提高了数字地震台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在浙江省地震台站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浙江省地震监测台站不断增多,地震设备管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状,设计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地震设备物联网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台站设备从采购、仓储、安装、维修、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与盘点。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相比,该系统能确保地震台站设备管理精确和高效运行,并可为地震台站设备故障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雷电预警、电源分级防雷、信号防雷、地网建设和综合布线等多种综合防雷技术在福建省地震台站推广使用的关键点进行阐述说明,该技术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轻雷击对地震观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地震台站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因雷电灾害严重降低。为确保台站仪器稳定运行及数据有效可靠,福建局实施多个措施对地震台站内、外部防雷进行整体改造。新型雷电预警系统设定多级报警阀值,并实时监视台站20km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当系统监测值超阀值时,则发出预警并自动切换电源,为前兆仪器设备的防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取代人工断电模式提供安全保证,有利于地震台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基于"十五"网络的地震台站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的监控台站仪器设备的状态并收取状态参数,实现设备复位操作及故障报警,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中心仪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入手,针对地震台站的实际,介绍怎样应用防雷技术,达到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片机的地震台站远程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地震台站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TCP/IP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介绍该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给出系统构成图、主要硬件电路及程序代码.通过样机试制与反复试验,该系统可以完成对地震台站设备工作环境的监测并能远程对数采等设备实现断电和重启等操作,可以为地震专业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及时维护提供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雷电对地震台站的危害,结合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要求与建设情况,介绍可行的防雷系统,并从台站选址建设、供电系统、接地系统、仪器防雷、通信防雷等方面对台站防雷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台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仪器装备高效稳定运行,促进台网数据交互共享,针对台站管理和装备保障业务关于省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中心台的三级用户需求,以台站基础信息管理、仪器运行状态监控、技术保障信息管理为设计主线,利用ASP.NET 4.0和SQL Server 2008技术,以B/S模式采用Visual C#语言设计一套基于Web的地震台站和技术设备管理保障系统。用户根据不同权限,通过局域网即可实现对台站和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仪器安装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登记、实时设备运行监控、运行统计评估报表产出、信息展示等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地震台站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JB35GSM模块的远程监控系统,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给出系统构成图及主要硬件电路.实践证明,该系统为地震专业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及时维护提供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人值守地震台站逐年增加,运行维护模式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远程电源监控系统,采用远程电源控制模块,设计软件通过TCP/IP协议,在仪器出现死机时,远程实现设备的断电重启。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思路、硬件构成进行描述,并简要介绍软件功能设计、监控告警以及该系统在无人值守台站的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因仪器死机造成的观测数据缺记,为地震专业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及时维护提供依据与保障,为今后地震台站,特别是无人值守台站的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牡丹江地震台新增形变、火山测震台网等观测项目,观测数据通过多次中转传回牡丹江地震台.自2007年投入运行以来,多次出现数据断记问题,为减少断记,地震台站优化了观测系统,安装了实时监控软件,系统改进后,断记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岛屿深井地震台设备容易遭雷击及维修不便等问题,通过对雷电入侵台站设备的途径分析,依据现有防雷技术规范和相关理论,对观测房和井口防雷接地采用法拉第笼结构预防雷击,加强接地等电位连接,规范各种线路布设,综合多级雷电防护措施,使岛屿深井地震台站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冬奥会保障项目地电阻率台站改造中避雷系统的设计,并重点分析研究地电阻率台站架空线路防雷、地埋线路防雷等关键技术点出现的问题,探讨地电阻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在接地网、供电、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最后设计完成宝昌台防雷技术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项目全部8个台站的避雷系统方案设计,全面提升冬奥会项目台站的防雷实效。通过计算,在项目深化研究中得到一些新的技术成果:(1)地电阻率台站应尽量将供电及测量线路进行埋地;(2)埋地供电及测量线路应避开接地体10 m以上;(3)仍采用架空线路的台站可以安装相应电流值的信号防雷器。研究成果可供今后全国台站防雷系统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分析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防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地震台站的构成特点,研究了台站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同时,以余山地震台为例,具体说明了防雷措施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套基于GSM通信技术的地震台站智能监控装置,实现以下功能:直流电电压值测量、图片拍摄、台站异常告警(供电、温度、红外)和远程重启设备。该装置在地震台站的应用,可以对台站故障、异常情况实时发现、及时解决,提升地震台智能化管理水平。以上海测震台站竹园台为测试点,该装置将太阳能和市电完美结合,打破单一供电模式,使台站更环保、稳定、持续,提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重庆市地震局综合防雷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设计适用于地震台站的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该标准收集了重庆市21个防雷改造台站的基础资料,并对改造前后台站的观测系统运行状态、防雷关键参数、雷击情况、运维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最终利用约束条件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估公式,以正确评价台站的防雷效果与成效。该标准是对地震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重庆地区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是地震标准化、信息化在台站防雷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为同类省级地震台网的防雷工作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标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