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发生了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LAS) 大灾变事件, 并识别出被扰动的LAS的两种类型, 即在挤压造山环境下的岩石圈巨大减薄与巨大增厚作用; 它们分别对应相关的安第斯型和海西型成矿作用。大量的新生、热地幔物质和再活化的热的下地壳物质取代、加热和注入冷的岩石圈和地壳是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基因和基本的深部环境。再活化和活动的岩石圈尺度的不连续带是成矿带的良好储矿空间。巨大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是形成巨大矿集区的必需。从深部成矿环境来看, 中国东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这种地幔类型的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和岩石圈减薄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及邻区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江西省矿产地质志》与《江西省环境地质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研究江西省及邻区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及其与地质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认为:燕山运动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并相对强烈左行扭动,东亚陆区处于活化造山环境,形成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至今的主体构造。在华南,燕山运动启动于中侏罗世,呈偏心状核幔式扩展。由于岩石圈活化与物质大规模调整,发生了岩浆成矿大爆发,并导致地壳热胀蠕散,形成了复杂的复合动力机制。晚白垩世进入燕山期造山后与喜马拉雅期强烈的伸展成山成盆时期,至古近纪末转变为弱造山活动,地壳趋于相对稳定,构成优越生态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瑶山一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彬  黄方方 《地球科学》2000,25(4):352-361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与同熔型花风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构造体制转换的温度场效应及其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岩浆底侵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矿物质运移和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构造热体制转换可驱动深部流体活动 (大规模侧向运移或向上运动 ) ,导致壳幔物质活化 ,控制流体循环和水岩作用过程 ,形成热液矿床 ;(3)矿床 (体 )往往赋存于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由极大向极小转换的构造部位 (或时段 ) ,而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区域 (或时段 )均不利于成矿 ;(4 )由于不同构造部位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场扰动的差异 ,其成矿效应明显不同 ,从而形成金属矿床的韵律性分带结构 ;(5 )这种空间上的分带结构可能反映了其成矿作用时间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和剥蚀程度的差异 ,印支期W Pb Zn或Sn和Cu矿的形成与中地壳片麻岩类岩石部分熔融关系密切 ,而燕山期Cu Au矿的形成主要与基性岩浆底侵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并直接受控于该区中生代早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一认识可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克拉通边缘岩石圈金属再富集与金-钼-稀土元素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克拉通是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构造环境,其边缘产出了众多世界级规模的金、钼、稀土元素矿床。然而,克拉通如何控制巨型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尚不十分清楚。文章基于作者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扬子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早期金属富集与后期金属活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多数克拉通在其形成之后长期保持稳定,但部分克拉通(如华北、扬子)在克拉通化之后又经历了早期(元古代)增生与晚期(中生代—新生代)改造。在克拉通化及其之后,处于克拉通边缘的大洋岩石圈或克拉通块体间的有限洋盆发生板片俯冲,释放出含金属组分(REE、Cu、Au)的富CO2流体,交代亏损的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并使之发生交代和金属再富集。俯冲诱发的弧岩浆在大陆下地壳底侵可形成新生下地壳,伴随着少量硫化物的堆积而发生金属(Au、Cu)再富集。由于克拉通相对稳定,新生下地壳在进变质脱水过程中仍能保存部分金属,释放的(含Au)变质流体很可能被封存或固结在地壳的某个部位。在克拉通破坏改造期,软流圈上涌改变克拉通SCLM热结构并诱发其部分熔融,产生富REE的碳酸岩熔体和富水的基性岩浆(如煌斑岩)。前者在浅部地壳侵位并出溶成矿流体,形成碳酸岩型REE矿床;后者在深部地壳脱挥发分(H2O+CO2),诱发新生下地壳重熔和含Au硫化物(和/或含Au流体囊)活化,形成富Au岩浆系统或流体系统。这些深地壳熔/流体沿克拉通边界或岩石圈不连续运移至上部地壳,岩浆系统直接出溶成矿流体,形成以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Au矿,含Au富CO2流体流沿断裂网络系统活动并沉淀金属,形成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Au矿。伴随克拉通破坏改造,克拉通边界断裂或基底断裂重新活化,并诱发古老下地壳熔融,产生含Mo岩浆系统。这个理论框架不同于已有的造山带成矿理论模式,它解释了克拉通边缘异常富集Au、Mo、REE矿床及其成矿规律,可用于类似克拉通地区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与碱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西北的东坪、中山沟、后沟等金矿床产于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矿石为少硫化物型。矿体有三种类型:石英脉型;石英脉+脉旁蚀变岩型;钾、硅化蚀变岩型。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Pb、C、O和Si的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碱性杂岩体,成矿流体混合热液,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钾长石Ar-Ar年龄为156 ̄177Ma)。矿床为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作用形  相似文献   

9.
姜修道 《西北地质》1995,16(1):6-10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演化规律及其与花岗岩、韧性剪切带和金矿床的关系。认为花岗岩是构造-热事件高峰期地壳深部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区域性热异常的出现则导致地壳浅部形成了韧性剪切带。构造-热事件晚期,随着热异常的衰减,剪切带的变形性质发生转化并有序叠加,金矿床便是在这一变形性质转化与叠加过程中,在成矿流体演化的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侵位在局部造成横向上显著的物理  相似文献   

10.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Ni-V-Mo-Au-U-Se等是主要成矿系列。晚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俯冲收缩导生大陆壳伸展形成的伸展动力学成矿系统中, 形成的4种成矿系列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含金剪切型金成矿系列及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期热泉型金矿成矿系列中, 常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11.
CATASTROPHEOFLITHOSPHERE┐ASTHENOSPHERESYSTEMANDYANSHANIANMETALLOGENICEXPLO┐SIONINEASTCHINATheoreticalConsiderationAnormallith...  相似文献   

12.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非造山带型金矿--胶东型金矿的陆内成矿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综合了全球有关金矿床的资料 ,Goldfarb和Groves等发表了著名的造山带金矿的论述 ,提出了与造山带有关的金矿在全球范围和从中太古代到整个显生宙的地质时期有广泛的分布和周期性。该类金矿的特点是与变形和变质的中地壳岩块共生 ,特别是在空间上与相应的地壳构造一致。金矿出现在造山带的不同构造部位 ,与不同的金属共生或伴生成矿。胶东作为一个重要的金矿矿集区 ,以不到中国领土面积的 0 .2 % ,而金矿产量占全国的 1 /4。国内一些地质学家也将胶东型金矿划归为造山带型金矿。最近的研究表明 ,胶东矿集区的东界与华北克拉通的东界吻合 ,金矿以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及其有关的侵入岩为控矿围岩。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 (1 2 0± 1 0 )Ma ,约在不到 1 0Ma的短时限内。成矿物质具有多元性 ,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片麻岩和变质岩 ,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 ,特别是与中基性脉岩、偏碱的钙碱性花岗岩的侵入关系密切。除胶东金矿集区之外 ,华北克拉通的边缘和内部普遍含有金矿 ,而且金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方式、矿产类型、成矿围岩和成矿年龄都是一致的。这种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成矿 ,被中国地质学家所重视并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或金属异常巨量堆积。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中生代急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43,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15.
浙江建德岭后铜矿磁黄铁矿Re Os年代学 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王宗起  赵元艺  刘妍  曹洁  定立  屈文俊 《地质学报》2013,87(12):1864-1873
浙江建德岭后铜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钦杭结合带的北东段,矿化主要发育于中石炭统黄龙组下段灰质白云岩中及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与其接触带上。挑选块状铜矿体中的磁黄铁矿进行Re 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21±12Ma和122.5±8.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次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岭后铜矿是在古生代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受到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改造、富集而形成的,是海底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中生代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受到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的影响,是中国东部燕山期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次研究也为在浙江西部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的钨锡铜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燕山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及其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关系。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地幔柱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特征综合分析后,初步探讨了地幔柱构造的岩浆作用和成矿制约。本文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幔柱不仅可能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浆大爆发,而且可能与中生代大规模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古陆西南缘与雪峰山隆起的嵌接部,是华南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厘清该矿田锑矿的成因,在总结区域上典型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石英Rb-Sr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从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探讨了成矿作用。分析测试得到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89±3.2)Ma,表明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成矿流体属H2O-Ca2+-Mg2+-SO42-(F-,Cl-)-CO2体系,具有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弱酸性、还原-弱氧化等特征,主要为来自深部岩浆水、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下寒武统和上震旦统地层可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研究表明该区矿床应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充填型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何建泽 《矿床地质》1995,14(4):329-334,354
湖南省内生金属矿产资源颇为丰富。钨、锡、铅、锌、锑为省内优势矿种;稀土、稀有、金、银、铜、汞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成矿过程中的主导地质作用,省内金和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五个矿订成矿系列。本文对各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地质背景、产出构造条件、赋矿围岩、矿床类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时空展布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