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立平 《地理研究》1992,11(4):57-67
采用粒度分析、岩石岩性分析、砾石统计等方法,本文认为新疆叶城地区第四纪粗砂砾层为冲积-洪积类型。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呈带状变化规律。沉积物分布受昆仑山强烈隆起的控制,反映了昆仑山隆起的时代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期次、隆起幅度和方式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昆仑山区距今一万七千年以来湖面波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盆地貌、湖泊沉积物分析,本文指出:中昆仑山区的封闭湖泊17000年以来湖面在总体下降过程中,出现了3期相对高湖面,近期湖泊仍在收缩咸化,未来仍将继续达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98~2.41 Ф,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0.45~0.75,属中等分选,偏度变化范围为0.01~0.12,呈近对称至正偏分布,峰度变化范围为0.94~1.01,呈中等尖锐峰态。(3)从样品PPSQ1~PPSQ6,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细后变粗,分选不断变好。(4)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5)与雅鲁藏布江、东昆仑山地区爬坡沙丘对比可知,定结地区的沙丘粒径较粗,分选较好,主要是物源及风力分选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边缘山地的黄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在昆仑山北坡若羌、于田和昆仑山西缘塔什库尔干培内的野外工作,分析研究了新疆黄土的分布规律、形成年代、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区的环境变化。在新疆境内,黄土分布的海拔高度有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黄土的年龄各地差别较大,在低海拔的部位还保存有“老黄土”,但在高海拔位置只见“新黄土”、全新世和现代黄土。本区黄土虽然颗粒胃粗,但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和洛川黄土有相似性。在昆仑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现丰的黄土应是在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西北部第四纪环境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青松  李炳元 《地理学报》1994,49(4):289-297
提要1987-1992年对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的考察结果再次证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强烈隆起始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总上升幅度达3100-3600m,强烈隆起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后期加速的特点,目前仍处于强烈隆起阶段,上升速率达4.2mm/a。青藏高原西北部及其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随着高原隆起发生巨大变化,本区没有发现早更新世冰川遗迹,当时高原山地可能尚未达到雪线高度。中更新世冰川是本区三次冰川作用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冰川,具有海洋性冰川特征。晚更新世开始高原气候强烈变冷变干,冰川发育不良,形成大陆性冰川,未能形成统一大冰盖。昆仑山北坡的砂黄土是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沙堆积的同期异相地质体,其年代不超过158ka。全新世黄土堆积速率增大。在最近20ka,高原内陆湖泊湖面波动下降,湖水咸化,甚至干涸。  相似文献   

7.
基于南极半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以及收集的资料,并通过分析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研究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的变化规律。南极半岛周边海域的沉积物类型比较丰富,主要分为四大类:砾质、砂质、粉砂质以及泥质沉积物;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地貌单元可分为陆架(或岛架)碎屑沉积物、陆坡(或岛坡)沉积物和深海沉积物。研究区沉积物属于冰海沉积物,并可划分为残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沉积物的搬运介质以冰川、冰筏为主,海流对沉积物的影响较为明显,沉积物类型随地形变化而呈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承坤 《地理研究》1992,11(2):41-51
本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原理,划分黄海粘土沉积物的补给区,在粘土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用法方程定量探明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绘出黄海粘土沉积物分布图。图示:黄海来源于长江的粘土沉积物的分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6.5%,来源于黄河的占43.5%。粘土沉积物的分布同洋流、海流的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垦区碱化土和苏打化土共有三千余万亩。碱化土集中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古老冲积平原上,以下野地和莫索湾垦区南部面积最大,奇台、五家渠垦区和南疆的焉耆盆地、塔里木河和阿克苏河灌区,中昆仑山北麓平原,也有小面积的分布。苏打化土集中分布在阿勒泰、哈密、焉耆和库尔勒垦区,以及昆仑山北麓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与海洋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白令海 1 2个表层沉积物中微体生物化石放射虫的分析 ,共鉴别放射虫 2 4 72枚 ,计36属、45种。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特点为 :1 .浅水陆架 -陆坡上部区的粉砂、细砂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数量少且属种单调。2 .陆坡下部区的火山碎屑及浊流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亦不丰富。3.海盆区粘土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丰度高且分异度高。本区陆架放射虫化石的优势种为Spongotrochus glacialis.影响放射虫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流、地形、水深、水温等。另外 ,该区沉积物的物源主要为陆源沉积物、生物源沉积物和火山源沉积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俄罗斯东部的勘察加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半岛及阿留申群岛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甘溪砾石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时,主要局限于砂质沉积物,至多涉及细砾,对于卵砾、卵石、漂石等粗大砾石沉积物的粒度分布规律很少涉及。以张家界山地河流甘溪现代砾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样品的颗粒粒径介于23~663 mm,分析了河床、心滩和河岸沉积物样品的累积频率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这些河流砾石沉积物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和空间变化趋势,其分布特征可以用累积频率曲线来表达,一般呈现出清晰的两段式或三段式分布特征,是对不同水位洪水动力的响应。粒度参数反映出这些砾石沉积物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和球度。河道砾石的中值粒径沿程变小,反映了河流水动力沿程变小的规律。岩壁崩塌的砂岩块体短期难以受到流水的充分改造,使河流沉积物的峰态呈现多样化;漂石及卵石缝隙间拦截了低水位洪水所携带的部分较细砾石,引起河道砾石沉积物呈现负偏。该项研究对于山地河流巨大碎屑沉积物的定量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扎龙湿地克钦湖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分布状况,在扎龙湿地克钦湖设置了21个采样点,于2016年7月9日,采集了0?5 cm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了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克钦湖0~5 ...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5年7月及2007年5月在长江订拦门沙河段崇明东滩、横沙东滩(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边滩等四大潮滩的水下滩地采集的大面积、高密度表层沉积物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对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度、参数、组成、类型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四大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三种类型组成.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比较复杂,介于2.5~8ψ之间;沉积物分选系数集中于1~2左右,其分布与中值粒径具有一致性,其中物质组成相对较粗的颗粒分选性较好而较细的颗粒分选性较差:偏态与峰态跨度较大,分别介于0.1-0.8与1-4不等.崇明东滩、横沙东滩(浅滩)和九段沙的沉积物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南汇边滩的沉积物分选性、偏态及峰态值则因南滩与东滩所处位置差异而有较大差别.此外,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显示泥沙输移的结果,其主要水动力因子包括潮流和波浪控制的泥沙输移:在受落潮优势流作用的地区普遍粗于涨潮优势流作用的地区;在波浪动力强、波能释放的地区沉积物普遍较粗且分选性较好:深水航道工程的堵汉、导流、破水波作用明显,使得导堤两侧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出现粗细分布不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晚更新世以来东昆仑山区黄土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发育于距今约24kaB.P.以来的高海拔黄土提供了东昆仑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完整记录。根据黄土岩性、粒度、重矿物及其地磁分析,结合本区内的古冻土研究结果,东昆仑山约24kaB.P.以来经历了晚更新世末寒冷期(24~10.7kaB.P.);早全新世转暖期(10.7~8.8kaB.P.);中全新世暖湿期(8.8~6.0kaB.P.);中全新世暖干期(6.0~4.5kaB.P.);全新世后期(4.5kaB.P.)以来等气候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雅丹地貌沉积物的研究可以判别雅丹地貌沉积物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采用了粒度分析方法对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的沉积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雅丹地貌的沉积物主要包括粉沙、极细沙、黏土和细沙;②粒度分布曲线主要有呈不对称的双峰分布、近乎对称的双峰分布和单峰分布等4种类型。呈双峰态的分布曲线,主、次峰均位于粉沙粒级和极细沙粒级,区别仅是两个粒级含量的高低;③雅丹地貌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介于3.95~7.18 Φ之间,平均值为5.97 Φ;标准离差变化范围为1.37~2.47,平均值为1.99;偏度的变化范围为-0.27~0.58,平均值为0.10;峰态的值介于0.71~1.28之间,平均值为0.93。运用萨胡判别公式及沉积物粒度组成和粒度分布曲线特征进行判断,可知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沉积物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湖相、滨湖相和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同时还有浊流沉积和极少的风沙沉积环境,形成环境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6.
苏培东  秦启荣 《山地学报》2003,21(4):498-502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勘察资料的分析、处理,将南充市区第四纪沉积物划分为4种类型,并探讨各类型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并从持力层的选择、基础类型、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工程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昆仑山北坡黄土主要分布于和田至于田一带中山区,过去限于条件多为路线考察,并认为是亚砂土堆积.笔者对此经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初步认为中昆仑山北坡黄土堆积以粗粉砂(0.05-0.01mm)和极细砂(0.1-0.05mm)为主,物质来源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沙丘,其形成环境较为干旱,风力对黄土形成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粒度在沉积物物源判别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中沉积物的组成和成因具有多样性。应用粒度方法可以区分、提取和判别沉积物中的各个组分。粒度方法主要有频率曲线和累积曲线分布法、数学函数组分提取法(包括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法、端元模型分析法、标准偏差法、粒度分维法等)和粒度参数判别公式法。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地判别出单一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或者复杂沉积物中的各个组分,而这些方法被前人广泛地应用于湖泊研究中,提取了过去的环境变化信息,也指导了作者在盐湖沉积中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测试、重金属测试及相关分析、大比例制图,对莱州浅滩及附近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与动力沉积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区域动力沉积格局对应,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各元素含量呈现出中部低、两侧高的马鞍型分布格局,即动力较强的浅滩东北侧低于动力较弱的西南侧,而动力最强的浅滩顶部又低于浅滩东北侧.其中,受浅滩两侧两个潮余环流控制,浅滩两侧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中心高、周围低的向心状分布格局.但是,重金属含量分布并不完全对应于区域动力沉积格局,且不同元素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次南极考察中雪龙号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介于416.1×10-6—676.3×10-6之间,平均为543.5×10-6,主要由碎屑磷(平均为209.9×10-6)和自生磷(平均为137.7×10-6)组成。自生磷、有机磷呈现从湾东部至西部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这种分布与有机碳、生物硅等生源要素的分布以及上层水体生产力的高低相吻合,指示了其海洋生源属性;碎屑磷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其分布与沉积物中铝、砂质的分布模式一致,表明其主要来自堆积在西部浅滩区域冰山携带的陆源砂质碎屑。可交换态磷(平均为36.0×10-6)和铁结合磷(平均为47.1×10-6)在沉积物中含量较低,分别受沉积物粒度和铁含量的控制,仅在湾东部和中心个别站位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在湾东部和中心区域含量较高,可能与上述区域较高的生源颗粒物沉降速率有关,同时这些颗粒物可能吸附了水体中的磷进入沉积物中,导致对应底层海水磷酸盐浓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