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桥驿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4,49(4):383-385
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陈桥驿,王守春(杭州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为国内外许多地理学家一再强调。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开展区域研究,应当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在中国发轫较晚的人文地理学分支,社会文化地理学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研究话题的日新月异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推陈出新,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近年(2015—2020年)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同时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学科现象和值得反思的问题,如话题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交叉性、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和质疑等。因此,从延续学科自省的视角出发,有必要坚持从中、西对比的角度,不断度量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定位学科的特点,以期为国内社会文化地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启示。借助文献分析工具对2015—2020年中、英文领域主要学术期刊的社会文化地理学文献进行采集和分析,辅以德尔菲法对学科专家进行咨询,尝试结合客观和主观数据,综合辨析当前中外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特色,以及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所在。从分析结果上看,国外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话题涵盖:1)从移民研究到流动性研究;2)从文化景观研究到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研究;3)弱势人群研究与关怀地理学等方面。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话题包括:1)理论引介与反思;2)城镇化、流动性与多元移民;3)旅游与地方;4)乡村转型与乡愁等方面。综合国内外社会文化地理研究成果可知,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在学科知识“生产—消费”循环中保持优势地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国际大政治和日常政治话题,而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与旅游和乡村话题结合紧密,与西方形成明显区别,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国际化趋势明显,但中、西方知识交换程度不高,知识边界依然明显。另外,专家咨询意见也凸显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者的学科归属感有待加强、研究范式系统化不足与共识不充分等问题。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需要不断推进学科交叉和方法创新,探索其地理学本质,在国际化进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发展中国理论,服务国家,对话世界。  相似文献   

3.
董锁成  杨旺舟  石广义 《地理研究》2011,30(11):2115-2122
陈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是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创建者,他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及实践,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陈才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主要贡献可简要归纳为五个方面:(1)较早提出经济地理三个研究侧面的学术思想;(2)系统开展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和实践,创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3)...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本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的特征,揭示词频与分布方面的异同。本研究认为,应以“情境—问题”组织地理实践,激发自觉求知欲望,以“综合—统整”促进地理思维,发展自觉学习能力,以“空间—区域”搭建地理尺度,培养自觉认知方式,走向课程自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灿飞  郭琪  马妍  范帅邦  赵瑜嘉 《地理学报》2014,69(8):1207-12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广泛融合,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本文对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思潮演变、热点研究领域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西方经济地理学在经历了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两个影响深远的变革后,研究领域和主题逐步走向多样化与复杂化。本文综述了8个热点研究领域,包括区域与地方发展、经济全球化、产业地理、劳动力地理、创新与创意地理、消费地理、环境经济地理和金融地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经济地理学与政策研究的关系,最后总结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性转型研究动态与经济地理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晓辉  董柯 《地理研究》2022,41(1):18-33
近年来,可持续性转型概念进入经济地理学者视野,用于探究区域绿色技术、消费市场和产业转型的多维因果过程与空间动力机制,已成为演化经济地理学和环境经济地理学新兴议题之一。为掌握该研究动态,本文对2000—2020年来共计2453篇可持续性转型文献进行回顾,重点探讨了转型地理研究进展和理论不足,阐述了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性转型研究的理论价值和融入方向。本文发现:① 可持续性转型是创新研究和可持续管理领域热门议题,呈多学科介入特点;其中,转型地理研究正不断崛起,并聚焦区域绿色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技术共演过程、多尺度动力机制、环境经济和社会效应及其转型地理性等问题。② 经济地理学对转型研究有三个视角优势:时空语境敏感性;转型过程、机制和结果的空间多样性;新产业系统的地方嵌入及其合法化的地理性。③ 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性转型研究含三个提升方向:概念内涵深化(含地方、尺度和空间)、多范式互动融合(演化、制度和政治经济地理)、分析框架构建方向(多地理尺度性与多层次视角,区域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系统)。④ 中国转型地理研究在三个议题上有广阔前景:基于国家语境敏感的地方转型探索、绿色利基发展与转型空间机制研究、以及区域新产业路径发展与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它的任务是: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研开发,重点反映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刊载内容涵盖理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国土、环境与生态、区域经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研究、地理学进展等。热忱欢迎该领域研究者为本刊赐稿。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地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学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起源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并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代表了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方向。当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已经从勘察、观测、记录、制图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向空间统计、对地观测、GIS、室内外模拟、建模、决策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转变,逐渐走向综合性、定量化;随着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地理学研究议题变得更为综合和多元,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学科参与,地理学视角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重视,概念和工具所属的学科边界正变得模糊。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走向地理科学。中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理想的地理科学试验场所,中国地理科学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综合的角度加深对人地复杂系统全面而综合的理解,需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中国地理科学国际化水平,普遍提高先进技术解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系统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中国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  相似文献   

11.
郭文 《地理科学》2023,43(1):50-60
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探索程度,关涉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深度,也是文化地理学科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学科内外依然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疑虑。以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为切入点,对弱、强范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在本质上契合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在实践中虽然每个范式都引发了争论,但也存在内部张力和延展可能,不应看作是范式的“断代”,将其理解为基于“范式选择”和“阐释效能”内涵更符合实际。在当前流动性和文化混杂性背景下,传统分割式单一范式思维不能较好地回应文化地理发展的新内涵,文化地理学范式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且需要不断确立学术话语权的过程,探索“时空综合视角”下的“混杂融合”范式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诉求。未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需要超越“范式分割”和“阶段性求安式”的惯性思维,重新定位和精准把握文化地理学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承诺,提升文化地理学范式解释能力,赋予文化地理学与时代匹配的范式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朱颜明  何岩 《地理科学》1998,18(4):301-311
为庆祝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对环境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介绍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区域环境质量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与健康关系,环境化学物质迁移循环规律、全球变化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总结了28年来环境地理研究的成果,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9):533-540
Abstract

A Speculative Cultural Geography is a format for an introductory course in Cultural Geography in which the student is given maximum opportunity to determine and comprehen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which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landscapes.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is combination of role-playing and in-class argument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sequential themes in Cultural Geography is the belief that media-conscious students in college today justly demand more involv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an merely being the passive recipients of traditional lectur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theory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 Speculative Cultural Geography and elaborates three hypothetical Speculations and class reactions to them.  相似文献   

14.
尹国蔚 《热带地理》2011,31(6):645-648
世界遗产的内容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极为相似.从类型上看,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与文化景观,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包含不同成分的人文要素在内;世界遗产内容的构成与人文地理教科书的结构相似,二者的研究对象互相包容,教学宗旨同一.作为最佳例证,世界遗产应该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人地关系等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蕾蕾 《地理研究》2004,23(1):125-134
指出TerryG Jordan等人在“Thehumanmosaic”一书中所提出的、并被国内人文地理教科书所采用的分析框架仍然属于传统人文地理学的分析框架 ,偏重于文化生态学和文化景观学派。而deBlij等人在“Human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space”第 6版教科书中所出示的框架图 ,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研究问题和思路的新变化。新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使人文地理学研究框架的重构问题突显出来。作者尝试将传统人文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结合 ,利用 5个复数概念 :属性 (attributes)、空间 (spaces)、时间 (times)、方法 (approaches)和世界(worlds) ,构建了ASTAW框架。该概念框架的排列组合关系 ,可用以指导人文地理学问题的建构和研究路径 ,丰富以往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体系 ,具有相应的时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与传承:宜兴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丽芸  朱竑 《地理科学》2011,(10):1166-1171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文地理学对空间的认识不断加深,本土标志性地方品牌的地理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中国宜兴为案例研究地,从地理品牌的构建来考察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文化生产活动,揭示地理因素在赋予地方品牌深层意义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紫砂文化地理核心的变迁分析,探析地理品牌动态化的传承中如何增加历史文化价值,揭示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超级机制"与文化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超级机制或超机体概念是人类学家提出的概念,后被美国伯克莱地理学派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尽管该概念自引入之初起,就伴随着学术讨论,但是它在上个世纪的英美地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文化地理学与传统文化地理学的分歧之一也在此概念上。本文列举了在美国和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中,超级机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探讨了超级机制指导下,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在何种情况下是因果分析,何种情况下是非因果分析。进而指出,超级机制概念在分析宏观区域文化一致性上具有解释性,在分析微观尺度区域内的人地关系上也具有一定适用性。新超级机制理论在学术界的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修正,在分析社会文化时超级机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8.
Books Reviewed: Browning, Frank A Queer Geography: Journeys Toward a Sexual Self Fellows, Will Farm Boys: Lives of Gay Men from the Rural Midwest Rubenstein, James M.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6th ed Knox, Paul L. and Marston, Sallie A. Human Geography: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Kuby, Michael; Harner, John, and Gover, Patricia Human Geography in Action  相似文献   

19.
Books Reviewed:

Browning, Frank A Queer Geography: Journeys Toward a Sexual Self

Fellows, Will Farm Boys: Lives of Gay Men from the Rural Midwest

Rubenstein, James M.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6th ed

Knox, Paul L. and Marston, Sallie A. Human Geography: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Kuby, Michael; Harner, John, and Gover, Patricia Human Geography in Action  相似文献   

20.
《世界地理》是一门从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角度认识世界的区域科学,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当代地理学科发展呈现新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世界地理》课程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摆脱目前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困境,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