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生命的全过程均需要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鱼类通过饲料和周围的水体获得矿物质。矿物质参与鱼类细胞和组织的代谢,并在骨骼的形成、胶体系统的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激素和酶等重要的生物化合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鱼类缺乏矿物质,便能够引起生化、结构和功能上的病症。 迄今,一些痕量矿物质在吸收、生物利用和自身功能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尽管鱼类对这些痕量矿物质的需求量很低,但这些矿物质却是鱼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表1)。如果鱼类过量地消化、吸收了这些矿物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鱼类需要通过吸收、储存和排泄使体内各种痕量金属的含量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大弹涂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不仅表达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鱼类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生活状况.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在鱼类养殖业上可为鱼类养殖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张网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月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最多。鱼类区系为典型的亚热带动物区系,只出现暖水种(25种)及暖温种(31种)2种适温类型。鱼类种类数目以底栖鱼类(26种)和中上层鱼类占多数(21种),底层鱼类数目较少(9种)。丰度或生物量均由少数几种鱼类占优势。根据鱼类生态类群,海洋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占据种类数目的主要地位,而生物量或丰度均由海洋洄游性鱼类占据主导。每网平均种类数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18.3种)和1月(7.2种),每网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11月(2 272尾/网)和1月(71尾/网),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11 892g/网),最小值出现在1月(351g/网),而主要种类丰度的时间分布差异也较大;基于丰度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集中指数在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根据相似性鱼类群落在时间上可分为4组,相邻月一般相似性较近,但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相似性较小。此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径流量、盐度及水温3个环境因素中,引起张网鱼类群落丰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温。鉴于当前长江口张网捕捞努力量有增加趋势,为保护长江口鱼类群落,需要控制过高的捕捞努力量。  相似文献   

4.
了解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河口鱼类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同时多数鱼类产卵、育幼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主要在春夏季发生),因此环境过滤机制可能是促使河口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为证实该假设,本研究以长江口鱼类群落为例,利用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其时间生态位及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基于零模型(null models)从生态位利用的角度阐述河口鱼类群落时间上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鱼类物种间实测生态位大于预期值,揭示出环境过滤机制是促使鱼类时间上共存的主要机制;多数鱼类物种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关系拟合较好,说明未知因素(如物种间的竞争作用等机制)对其分布影响权重较小.上述结果支持环境过滤学说是长江口鱼类物种时间共存格局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洋大数据查询技术的珊瑚礁鱼类保护策略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中鱼群竞争状况对鱼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鱼群竞争状况就必须模型化鱼群与珊瑚礁的依赖关系。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大数据模型, 图模型是表达这个关系的实用模型。文章提出表达珊瑚礁鱼类种群和珊瑚礁资源依赖关系的竞争图建模方法, 并提出基于局部敏感哈希(Local Sensitive Hashing, LSH)的鱼类种群竞争压力竞争图查询方法, 得到鱼类种群的实时竞争压力状况; 然后根据LSH查询结果, 分析出需要优先保护的鱼类种群; 最后对这些需要优先保护的鱼类种群设计了基于构建人工礁的资源分配方法, 使得区域内珊瑚礁鱼类总体竞争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6.
捕捞压力在改变南海鱼类种类演替和生物量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大于气候和环境因素是一个普遍的、有争议的假设。根据1959~2010年南海北部北部湾口底拖网的调查数据,报告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的丰度比例、生物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建立了鱼类生物量与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外部因素之间的广义加性模型。结果表明,捕捞压力驱动底层渔业资源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值鱼类被低值鱼类所取代。1993年和1998年期间鱼类生物量的突然减少与同期厄尔尼诺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可能是渔业拖网捕捞中中上层鱼类比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群落动态,需要区分捕捞压力和环境驱动因素对不同生活史策略鱼类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鱼类精子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鱼类精子长期冷冻保存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对进一步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鱼类新品种培育和鱼类养殖业也将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由于低温能抑制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因而在长期保存时不发生变异,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渤黄东海近海区海洋水温预报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洋水温预报的意义开展海洋水温预报,对于加强海防建设,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水温预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上的可能性,而且取决于社会生产对海洋的需要。 1.海水温、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与鱼类的行动和分布密切相关,各种鱼类在不同生活时期都有各自的适温性和适盐性,生产实践证明,在不同水团的交汇区(流隔区),往往形成良  相似文献   

9.
广西两港湾红树林鱼类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何斌源 《海洋通报》1999,18(1):28-35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和珍珠港夏季红树林鱼类生态的异同,结果表明两港湾鱼类在分布、区系、适温性方面较一致,但在生态类型上差别较大,群落相似性低;渔获的个体数组成和鲜重组成的优势种亦有差异,但在相对重要值上则均以大眼青鳞鱼最大;英罗港鱼类生物多样性较珍珠港的低。  相似文献   

10.
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在鱼类驯化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对鱼的研究已经不单只涉及形态特征、繁殖习性的层面,还涉及它们的学习记忆能力。虽然鱼类的大脑结构和组织在某些方面与其他脊椎动物差异较大,但是它们也能表现出某些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功能。作者基于国内外有关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分析了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类型,概括了鱼类接收信息的感官知觉和影响鱼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因素,针对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化技术上的应用提出建议,并对未来鱼类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驯养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六则     
▲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定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近10万号,收藏有常见的淡水和海洋经济鱼类标本以及许多世上绝无仅有的鱼类新种模式标本:有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有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国内仅有的2尾莱氏矮虾虎鱼(成鱼雌体体长不足10毫米)标本;有日本明仁天皇赠送的60余种产于日本的名贵虾虎鱼类标本和各国赠送的罕见鱼类标本.这是我国鱼类标本较为齐全、能为国内外鱼类学家研究中国鱼类提供标本和资料的少数标本室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鱼的脆弱     
《海洋世界》2009,(4):8-8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地球上烟尘漫布,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几千种生物的灭绝,一些大型鱼类也在那次大灭绝中从地球上消失。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推测,大型的掠食性鱼类比其他鱼类更容易灭绝,掠食性鱼类体型较大、上下颚闭合速度快,它们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但是,它们的个体成熟慢、种群发展速度慢。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意味着大鱼们缺少天敌,但那里同时是一个危险的位置——科学家表示,在灭绝事件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往往是大鱼。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1985年8月—1986年10月(2,9月除外),在长江口海区进行了鱼卵、仔鱼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系由淡水鱼类、半咸水鱼类和沿岸、近海鱼类四种生态类型组成的鱼类生态结构,具有特殊复杂的生态特点;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皆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水系的相互消长、交换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海况条件所制约。目前该海区的鱼类种间数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历史上的重要经济鱼类数量极少,而作为它们的主要饵料之一的鳀鱼数量却占绝对优势。这与渔业上的过度捕捞和滥捕有很大关系。因此,以发展增、养殖事业来转化和降低捕捞强度,对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膜片钳技术在海洋鱼类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片钳技术是1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通过该技术研究海洋鱼类的电生理活动,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鱼类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文中简要介绍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国内外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在鱼类中枢神经元功能、渗透压调节和心脏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展望了该项技术在研究海洋鱼类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防御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海洋里的鱼类,有很多能发出亮光。一般来说,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还有些鱼发光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鱼体上发光器官的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因鱼的种类而各有不同。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三叶虫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在寒武纪时期,小小三叶虫,一度称霸地球,占领了整个海洋。古海鱼鱼类是在4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的,至今全球的鱼类已有近3万种,我国的鱼类有2500种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鱼,在物种分布区内并非均匀地分布着,而是形成几个多少被隔离开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这种群体是鱼类生存与活动的单位,也是我们在渔业上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单位。它在鱼类生态学和水产资源中被称为种下群。种下群内部可以充分杂交,从而与邻近地区(或空间)的种下群在形态、生态特性上  相似文献   

18.
周莉  刘清华  李军 《海洋科学》2020,44(8):48-55
鱼类生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供体细胞移入同种或异种受体,在受体内迁移、定居、增殖、分化、成熟,产生供体来源功能性配子和后代,称为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与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已经在多种鱼类上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经建立了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囊胚胚胎、孵化幼鱼、成鱼为受体的移植体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未来将在濒危物种保护、代理养殖、干细胞诱导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已经报道的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技术,以及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海洋大学鱼类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鲈形目鱼类——鲷科 Sparidae,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科 Serranidae的几种鱼类的口腔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科与大眼鲷科的前颌骨、齿骨、犁骨、腭骨、咽骨上都着生有形态较单一的口腔齿 ,但较小 ,不是很坚固 ;而鲷科的几种鱼类口腔齿都着生在前颌骨、齿骨、咽骨上 ,且较强硬 ,形态较多样 ,特别发达。本研究为 3种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某些佐证。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鱼类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博  陈松林 《海洋科学》2011,35(7):113-121
鱼类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环境毒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鱼类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有着活体鱼无法比拟的优点:(1)成本低,细胞系的维护不需要大型的养殖设备和大量的换水与充气;(2)重复性好,实验条件可以精确控制。因此,对鱼类细胞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