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坑式铁矿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内,是福建省境内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岩性界面及构造结构面控制,尤以硅钙面控矿作用显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定位于林地组(C1l)石英砂岩与经畲—栖霞组(C2j—P2q)碳酸盐岩的岩性界面(硅钙面)。通过对马坑式铁矿硅钙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划分了五类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林地组与经畲组—栖霞组、经畲组—栖霞组与文笔山组、经畲—栖霞组内部碎屑岩与灰岩、经畲组—栖霞组与花岗岩类以及推覆(滑脱)界面。研究认为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受不同的物理化学岩性界面(硅钙面)控制,这种界面在构造活动及流体参与过程中容易形成扩容空间,构成成矿地球化学障,有利于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以硅钙面为主要成矿作用标志的马坑式铁矿成矿模式,认为运用硅钙面控矿理论指导闽西南地区找矿预测的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 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 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 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 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 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 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 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 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控矿构造体系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认了会泽Pb-Zn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认为矿山厂、麒麟厂矿区构造为一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指出逆冲推覆断层引起的褶皱是控矿的主要构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背景,指出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有NE向有军营-红岭构造带、戈枕构造带。两构造带都倾向NW,具有由NW往SE向逆冲推覆的运动学特征。在生成时间上,戈枕构造带略早,而军营-红岭逆冲构造带略晚,属于后从式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其生成与印支块体和亚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为深入研究海南岛燕山阶段构造环境转化及其控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田武陵—漳平彭炉位于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内,区内铁矿成矿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和矽卡岩型,与铁矿有关的地层有经畲组、船山-栖霞组、溪口组等。综合2种类型的成矿特征,分析了该区地层、复式背斜构造、侵入岩与铁矿成矿的关系,结合地层、构造、侵入岩分布情况及磁异常特征,圈定了5个具有找矿潜力的靶区,分析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泥堡金矿床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泥堡金矿床近年深部勘探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其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作用的分析,对构造逐级控矿规律和构造界面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泥堡背斜是矿区内最主要控矿构造,其形成发育了主要控矿断裂(F1等)及次级控矿背斜(二龙抢宝背斜);逆冲断裂F1是最重要的容矿构造及导矿构造;主要控矿构造界面为龙潭组与茅口组的界面,它既是岩性组合界面(Si/Ca界面),又是不整合界面、火山-沉积界面;次要控矿构造界面有三个,均位于龙潭组内部,主要属于Si/Ca界面;控制矿床的背斜构造中之逆冲断裂-次级背斜构造组合,以及龙潭组与茅口组的控矿构造界面,是将来金矿勘查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8.
安徽南部桃冲地区铁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桃冲地区典型铁矿床的赋存环境及构造特征的研究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红花山背斜两翼的铁矿体产于背斜的层间断裂带中的次级褶曲内,受"碳酸盐岩地层+次级褶曲+层间断裂带"三个控矿因素的制约,环滨江岩体的铁矿床受厚层状矽卡岩接触带的制约。综合桃冲地区控矿因素的特点,提出了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水银洞金矿区东段纳秧矿段为向北顷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该构造是近东西向的纵向逆冲断层,延伸大于4km,倾角25°~60,°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倾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前锋带、中带、根带的受力状态、变形特征以及各带的围岩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控矿作用不同。控矿部位是岩性组合有利膝状褶皱和断层产状由陡变缓的转折地段,即推覆断层底面"凹兜"处。地表多个矿化点和钻孔矿化显示,纳秧逆冲推覆构造控制了"楼上矿"的产出,纳秧矿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朱溪为钦杭成矿带新发现的重要钨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乐(平)坳陷带东部逆冲推覆抬升地段。朱溪矿集区燕山期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形成由新元古界变质基底与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组成的构造岩片堆叠构造;具有逆冲推覆深断裂带控岩-控矿、碳酸盐岩构造岩片赋矿、燕山晚期浅层对冲构造破矿的构造背景;发育有燕山早期I型花岗闪长(斑)岩钼铜和S型花岗岩钨铜两个岩浆岩成矿系列,在空间上形成张家坞—月形与塔前—朱溪两个矿田、张家坞—毛家园和塔前—朱溪上下两个成岩台阶,下成矿台阶朱溪巨大钨铜矿床的发现打开了钦杭成矿带坳陷区“深地”找矿的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1.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一个大型铁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 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矿化阶段经历了从无水矽卡岩阶段(钙铁榴石-透辉石) →含水矽卡岩-磁铁矿 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钙铁辉石) →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闪锌矿) →碳酸盐岩阶段(石英-方 解石) 演变,而本文对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中的钙铁辉石、萤石、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岩 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NaCl子晶三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 体,少量富气相两相包裹体;而晚期硫化物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出现 流体沸腾作用,流体温度范围为448~596℃,两端员组分流体盐度分别为26.5~48.4 wt % NaCl equiv.和2.4~6.9 wt % 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流体呈现出混合趋势,流体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82~343℃和1.9~20.1 wt % NaCl equiv.。流体包裹体的均 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硫化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 降水加入。由于马坑铁矿化形成于含水矽卡岩阶段,铅锌矿化则形成于硫化物阶段,流体沸腾是导致马坑铁矿床形成的主 要因素,而流体混合则是引起马坑铁矿床铅锌矿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马坑铁矿床应属于与莒舟-大 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黄仙珊 《福建地质》2010,29(1):73-80
通过对连城竹岗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异常区北部田心铁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认为连城—上杭复向斜宣和背斜东翼古生代沉积盆地中的经畲组是铁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层位,宽缓的地磁异常是深部经畲组中含磁铁矿、磁黄铁矿等板状磁性地质体引起的,指出该区是"攻深找盲"的合适靶区,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3.
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的构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扎伊尔山前,是夹持在南部四棵树凹陷和东部沙湾凹陷之间的三角构造带。然而对这个三角构造带是原地掩伏构造,山前推覆构造,还是走滑构造控制形成的认识存在争议。目前对于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而过渡带是研究该区构造变形与演化的良好区域,精细研究该区域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对于揭示其构造变形机制以及认识盆山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并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研究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不整合面识别、轴面分析及平衡剖面等方法,对车排子凸起与沙湾凹陷过渡带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建模与构造复原。研究表明,过渡带发育下二叠统(P1j-P1f),中二叠统(P2x-P2w),上二叠统(P3w),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与古近系-第四系(E-Q)7个构造变形层序。发育佳木河组底部及石炭系内部滑脱层。深部(前二叠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过渡带,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构造楔在早二叠世开始楔入,挤压作用持续至三叠纪末期。晚三叠世发育生长地层,显示了P-T构造层褶皱变形的时间,随后三叠纪末期,过渡带受到来自西北缘造山带方向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叠加作用,表现在后缘发育一系列叠瓦构造,推覆距离约为8 km,南部逆冲断层上盘二叠系-三叠系被剥蚀完全,北部残余少量下二叠统佳木河组。  相似文献   

14.
粤东麻坑非硫化物型锌矿锌的赋存状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地质学报》2008,82(11):1547-1554
麻坑锌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州拗陷东北部、近南北向蕉岭向斜的西翼,含矿岩石为强风化浅绿色粘土岩、黑色锰土及黑土角砾岩,未见原生金属硫化物,因此,有关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一直不明。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石样品光薄片、砂光片显微镜下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查明了锌矿物主要以异极矿形式存在,仅含极少量菱锌矿;本矿床氧化作用较为彻底,矿床成因属浅成非硫化物型锌矿的直接交代亚类。上述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探讨对类似矿床的认识与勘查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6.
查册桥矿区位于江南过渡带,包括牛头高家金矿床、程檀金矿床、路源金矿点和东边金矿化点、杨梅尖金矿点.其中牛头高家金矿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红土型金矿.研究区主体位于东至断裂与高坦断裂带交汇处及其两侧,三岗尖-杨美桥背斜核部及北翼.区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赋矿层位,主要包括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奥陶系仑山组、东至组.高坦断裂带、兰程畈断裂带、奥陶系/志留系间的推覆-滑覆断层界面均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受其控制,物化探异常也主要沿其分布.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低温热液型-叠改型、层控夕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金、铜、钨、钼、银、铅锌等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查册桥矿区位于江南过渡带,包括牛头高家金矿床、程檀金矿床、路源金矿点和东边金矿化点、杨梅尖金矿点.其中牛头高家金矿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红土型金矿.研究区主体位于东至断裂与高坦断裂带交汇处及其两侧,三岗尖-杨美桥背斜核部及北翼.区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赋矿层位,主要包括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奥陶系仑山组、东至组.高坦断裂带、兰程畈断裂带、奥陶系/志留系间的推覆-滑覆断层界面均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受其控制,物化探异常也主要沿其分布.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低温热液型-叠改型、层控夕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金、铜、钨、钼、银、铅锌等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宁芜盆地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芳 《地质与勘探》2012,48(4):760-767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卧儿岗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宁芜盆地卧 儿岗铁矿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卧儿岗铁矿位于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 体主要赋存在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辉石闪长玢岩体顶部,严格受岩体制约,认为该矿床属于玢岩型铁矿。 指出在卧儿岗铁矿深部仍有较大找矿空间,在宁芜断陷盆地NW 向和NNE 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并且发 育有辉石闪长玢岩的部位是寻找玢岩铁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