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坪盆地蒸发岩极为发育,且与贱金属矿关系密切。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兰坪盆地三叠系三合洞组和古近系云龙组的石膏、灰岩和膏泥共计49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膏和灰岩地球化学特征相近,而它们与膏泥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石膏和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相对比较平缓且混乱,不同的是石膏Eu的正负异常均有出现,而灰岩仅出现Eu的负异常;石膏和灰岩微量元素的Sr/Ba、Sr/Cu、V/Cr、V/(V+Cr)、Ni/Co、U/Th和δU的特征值类似,但与膏泥明显不同;膏泥的稀土元素显示Eu负异常明显"V"字形右倾的配分模式,相对于石膏和灰岩比较陡峭。上述表明石膏和灰岩形成于气候干热的咸水-缺氧的还原环境中,不同的是它们的物质来源不同:石膏的盐源有深部卤水参与;而灰岩则无深部卤水参与;膏泥形成于气候温湿的半咸水-淡水-富氧的氧化环境,其物质来源却与灰岩类似,可能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昌都盆地古近系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及其资源响应,采集12件昌都盆地贡觉组细碎屑岩样品,通过电子显微镜、XRF和等离子质谱分析(ICP-MS)以及野外沉积特征观察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盆地贡觉组以红色泥岩和砂岩为主,含纤维状石膏,发育交错层理,可见波痕构造和球状风化,揭示其气候以干旱氧化环境为主;镜下观察石英颗粒磨圆和分选性差,说明以近源沉积为主;主微量元素的岩性和构造图解显示样品主要落入长石砂岩和石英质砂屑砂岩区域以及岛弧环境;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贡觉组一段和二段以半咸水—咸水的氧化环境为主,气候湿润,而第三段以咸水的强氧化环境为主,气候干热。上述特征表明贡觉组细碎屑岩主要是江达—阿中岛弧花岗岩体风化的产物,其环境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贡觉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环境变化为主,第二阶段以贡觉组第三段的沉积环境变化为主;进一步表明新特提斯闭合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江达—阿中地区变形隆升更为强烈,类乌齐地区变形隆升相对弱,对油气资源的保存起着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惠民  王勇  杨永红  张顺 《地球科学》2020,45(10):3543-3555
为了进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有利岩相预测,以指导页岩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古生物等资料,系统进行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恢复、岩相精细表征,揭示了沉积环境对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期整体上表现为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化,自下而上显示碎屑物源输入量在增加、水体水深加大、盐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的过程;有序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组构复杂性,进而控制了细粒混积岩相的多样性、组合和分布规律性.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灰质结构和有机质丰度”四端元划分方案,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划分为20类,实现了复杂细粒混积岩岩相划分;半湿润少物源条件下,浅湖强还原盐水环境主要发育膏盐、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泥质灰(云)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水平泥晶纹层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夹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相组合;湿润多物源条件下,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夹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4.
中欧盆地三叠系是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松辽盆地白垩系是含有海侵事件记录的陆相河湖盆地。两盆地的共同特点是:①大陆克拉通上长期发育的大型坳陷盆地;②靠近古大洋和(或)有向海通道;③主要由互层状泥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和膏盐层组成;④无典型海相化石,可能发育有半咸水和(或)高盐度生物;⑤海侵层中自生矿物的δ^34S,δ^13C,δ^18O同位素比值及介质盐度指数(Sr/Ba)、碱度指数(Ca Mg)/(Si Al)、还原性指标(Zn Ni)/Ga、硫沉积通量指数(归一化硫含量)等显著高于相邻层位背景值。  相似文献   

5.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刘志飞  王成善 《沉积学报》2000,18(3):355-361
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第三纪沉积地层包括早始新世 -早渐新世风火山群、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早中新世五道梁群。其中,雅西措群为紫红色、砖红色泥岩、含膏泥岩与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韵律互层,夹白色石膏薄层和石膏结核层,沉积厚度为 6 70.0m,沉积环境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环境组成,并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反映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东向北迁移。雅西措群中石膏层的突然大量出现发生在底部地层距今约32.0Ma,体现了渐新世最早期的全球变冷变干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唐俊林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34-1144
近年来,喀喇昆仑地区林济塘中生代沉积盆地内发现了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等众多铅锌矿床,以往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以及其成矿相关性缺乏详细探讨。本文开展了林济塘盆地内侏罗系灰岩微量元素和石膏硫同位素分析,以揭示铅锌矿床容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与成矿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盆地内侏罗系灰岩中Ba、V、Ni、Cu、Co、Th、Co、Sr元素及比值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海相,石膏硫同位素δ34S 值为14.89‰~20.63‰,与同期海水相一致。表明该盆地内铅锌矿床的容矿地层形成于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海相沉积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当时重要的地质信息。通过对该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及延安组泥岩的X射线荧光常量元素分析以及ICP-MS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对其源区构造背景、源岩属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此同时,根据泥岩典型地球化学参数的垂向变化对其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侏罗系沉积岩与北邻阴山-大青山-乌拉山地区前寒武纪古老基底的片麻岩、麻粒岩、孔兹岩等变质岩系以及各时代侵入岩具有较大的亲缘性,是其主要物源。源区构造背景主要是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Sr/Cu、Rb/Sr、CIA、Sr/Ba、V/(V+Ni)、Ceanom等泥岩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对古沉积环境的反演表明,从延安期→直罗组沉积早期→直罗组沉积晚期,古气候由温湿气候逐渐变得越来越干旱,水体古盐度整体上由微咸水相的淡水环境逐渐向半咸水相的淡水环境转变,古氧化还原环境为水体分层不强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是三叠系具有油气显示的新层系,其古气候及古水体环境对于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CP-MS对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剖面及岩芯21件泥岩及粉砂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选择对沉积环境介质较为敏感的锶(Sr)、钡(Ba)、钍(Th)、铀(U)、钒(V)、镍(Ni)、钴(Co)等元素作为判别指标,并结合沉积学标志及孢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Li、Sr、Ni、Ga含量及Sr/Ba值判别研究区为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U/Th值分布在0.09~0.38,δU值分布在0.43~1.07,V/(V+Ni)值分布在0.69~0.89,V/Cr值分布在0.87~5.57、Ni/Co值分布在1.21~2.93,指示水体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纸坊组水体深度平均深度小于30 m,大型"汇水"湖泊尚未形成;Sr/Cu比值在0.85~16.7之间,大部分小于10,仅个别值大于10,表明纸坊组古气候已由和尚沟组干热气候趋于温暖气候。  相似文献   

9.
新疆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碳酸盐岩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为与广海连通不畅的半封闭局限海湾-蒸发潟湖环境沉积,它应是新特提斯洋向北的延伸部分,其中的碳酸盐岩主要为海相蒸发潮坪环境的潮上带膏云坪,潮间带生屑滩、砂屑滩、鲕滩和潮下带泥晶灰岩、泥岩、泥晶云岩等。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底部的灰黑色泥灰岩为深湖环境的沉积,分布较局限,仅见于克拉201井;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部的浅灰色透镜状泥灰岩结核是典型干旱陆上暴露环境的产物,仅在库车河剖面见零星分布。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恰克马克组,其次是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在卡普沙良河剖面的恰克马克组上部,可见到大量的叠层石灰岩,它们主要形成于能量较强的浅湖环境;深灰色泥晶灰岩常与灰黑色泥岩伴生,是深湖-半深湖环境产物。以上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规律的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它们对于研究库车坳陷的沉积环境变迁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个别样品地球化学数据的偏差不能代表对整体沉积环境的判别,所以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判别需要结合共生岩石沉积构造、沉积组合序列、古生物和沉积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漏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渴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溻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对粤南地区古气候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其内在联系的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粤南地区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小坪组、金鸡组、桥源组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泥岩样品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主量元素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并开展了沉积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综合分析.测试表明,小坪组凤岗段泥岩样品CIA(75.7~81.3)、Sr/Cu(0.83~21.3)、Rb/Sr(2.32~12.8)、Mg/Ca(0.57~2.50)和Sr/Ba(0.04~0.19)均指示该区晚三叠世早期为温湿气候,δCe(0.93~0.95)指示弱氧化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为温湿气候;小坪组马安段泥岩样品CIA(77.5~82.2)、Sr/Cu(8.41~13.3)、Rb/Sr(2.08~5.83)、Mg/Ca(0.79~3.10)和Sr/Ba(0.06~0.26)指示该区晚三叠世晚期为干热气候,δCe(1.04~1.05)指示还原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为干热气候;金鸡组、桥源组泥岩样品CIA(77.1~82.3)、Sr/Cu(1.51~4.38)、Rb/Sr(2.16~12.1)、Mg/Ca(0.84~2.94)和Sr/Ba(0.04~0.24)指示该区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以温湿气候为主,短暂出现干热气候,δCe(0.92~1.00)指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气候以温湿为主,短暂出现干热.将研究区与周缘地区古气候进行对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粤南及其围区古气候都经历了由温湿(晚三叠世早期)—干热(晚三叠世晚期)—温湿为主,短暂出现干热(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的转变,这一具有相同演化趋势的古气候转变,正是对该时期华南经历了由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冀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具有良好的区域变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东井子岩组和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为该地区重要的成矿层位,本文对这些含矿地层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石墨矿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其原岩是以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及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表明这些含碳岩石的成熟度较高,为温暖潮湿-半干燥气候条件下海陆交互-滨浅海相沉积;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斜长变粒岩,其原岩是以内陆湖-滨浅海相沉积的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形成于半干燥-干燥炎热气候下氧化-弱氧化沉积环境,在沉积过程中伴有热水参与。石墨矿碳质成分均来源于原岩本身的原始沉积的有机碳。矿床受层位、岩相和岩性控制,经区域变质作用,有机碳结晶形成石墨矿,并在断裂的控制下出露于地表或近地表。  相似文献   

13.
肖雄飞 《古地理学报》2013,15(1):113-124
春晖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即“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对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制约着春晖油田的勘探工作。为此,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取心及分析测试资料等,对春晖油田八道湾组开展了沉积相和有利砂体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一段一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来自西北方向的多个物源形成的湿地扇沉积在研究区相互叠置,可识别出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和6种岩石相(扇根砾岩相,扇中辫状河道砂砾岩相、辫状河道粗砂岩相、辫状河道细砂岩相,扇缘泥岩相和碳质泥岩及煤层相);扇中粗砂岩相、细砂岩相为油气聚集的优势岩相带,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它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及油藏边界。  相似文献   

14.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的基础内容,对构造、沉积等各方面都具有指示意义,进而可以为识别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展布提供帮助。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早期地层的砂岩和泥岩样品进行了轻、重矿物分析、阴极发光测试、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等,结果表明:延长组早期,研究区物源供给较稳定,分别来自盆地东北缘阴山古陆和南缘古秦岭,源岩主要是上地壳太古宙以后的长英质岩石地层,兼有少量沉积岩和太古宙古老地层岩石混入,当时研究区内处于弱氧化弱还原—氧化的淡水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5.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沉积学报》2014,32(6):997-1006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其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挤压拗陷和晚始新世—渐新世挤压走滑两个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控矿构造有挤压—拗陷—褶皱构造和区域大规模挤压走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变形可以是容矿构造,也可以是导矿构造.古近世中期碰撞挤压拗陷阶段(55~41 Ma),形成了兰坪盆地西部拗陷褶皱推覆带内的脉状Cu矿床和富隆厂等脉状Cu-Ag-Pb-Zn矿床(48~49 Ma);晚期挤压走滑阶段(40~26 Ma)形成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内河西—三山Pb-Zn(-Ag-Sr)矿床和金顶超大型Pb-Zn矿(-34 Ma).兰坪盆地成矿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显示出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