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制自动采水浮标的目的意义及其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其次通过几次试用条件及结果的讨论,说明这种自动采水浮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获取的资料可靠,是研究大风浪条件下悬沙运移的一种新型简易的理想仪器,最后根据实用情况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制自动采水浮标的目的意义及其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其次通过几次试用条件及结果的讨论,说明这种自动采水浮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获取的资料可靠,是研究大风浪条件下悬沙运移的一种新型简易的理想仪器,最后根据实用情况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监测快速、多要素的现场监测需求,研制了一套船载水样自动采集系统,系统控制方式简单灵活,具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控制模式。该系统由采水泵、复合采水缆、电动绞车、电控柜、储水罐等硬件和控制软件组成。在软件的控制下,绞车、采水泵等执行元件可自动开启和关闭,自动完成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多层水样采集。与传统人工采水方式相比,可大大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水样采集的深度误差。渤海和东海大量的海上试验证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适用于营养盐分析仪对水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多瓶自动采水器,今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六日参加了“向阳红16号”远洋考查,在太平洋上进行了首次深海采水试验,获得了较好结果。多瓶自动采水器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能自动采取选定深度层次的水样。它是通过深度传感器测深,给出深度信号,用该信号控制采水器的释放机构,使采水瓶在选定的深度上自动进行采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文中介绍了浙江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实现。浮标设计为生态浮标、海滨浮标和专项浮标3种类型,由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锚系、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电子/电池舱、岸站接收系统等9个部分组成。浮体设计为圆饼形,浮体下方正中安装稳定锤以保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供电设备由太阳能电池板、大容量蓄电池组成,可保障海上30 d连续阴雨天气、恶劣海况下的不间断供电。浮标经喷防污漆、牺牲阳极保护、裹铜皮、加过滤网和人工清除等5种方法防腐、防污处理后投放入海,采用常规维护、应急维护和年度维护等3种方式保障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投放后可实现对标浮所在海域水质、气象、生态等参数的连续、实时、自动监测。最后对浮体直径设计和浮标投放点选址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该设计可为其它类似区域的水质监控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船载水样自动采集与分配系统(自动采样系统)所采水样的适用性,在胶州湾海域用自动采样系统和传统采水器两种方式采集水样,在陆基实验室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采样系统输送的水样可以满足营养盐和重金属常规监测的需要,并且提高了采样效率。首次探讨了自动采样系统与传统采水器对采样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国内海洋浮标监测系统的类型、系统组成、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概况。将国内常见的海洋浮标监测系统划分为8个类型。监测系统通常由浮标系统、锚泊系统和岸站系统3部分组成,其中浮标系统通常包括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等。近年来研制开发集水文气象水质生物监测于一体的多参数海洋自动监测浮标系统是一个重点,但已有浮标系统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监测、灾害预警等多方面,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推广与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选取象山港海域生态浮标近3 a同时段的水质自动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浮标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无显著的系统性偏差,大部分监测指标的正负偏差呈正态分布,可以用于对海水水质的实时监测,为决策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南海自动剖面浮标轨迹模拟系统包括高分辨率模式流场、拉格朗日追踪模型和垂向浮标运动参数化方案等三个核心部分。该系统可在南海范围内模拟两类自动剖面浮标:传统自动剖面浮标(停滞深度为1000m,最大下潜深度为2000m)和新型深海自动剖面浮标(停滞深度为距海底500m)。通过对南海现有的6个传统浮标的模拟,该系统可以预测其100d内的漂流轨迹。通过与真实浮标轨迹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模拟系统的准确性。此外,根据该系统,我们初步探讨了深海自动剖面浮标阵列(时空分辨率为2°×2°×30d)在南海内区布放方案的可行性。该模拟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对现有传统剖面浮标布放策略进行优化,并对未来深海剖面浮标在南海的推广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海自动剖面浮标轨迹模拟系统包括高分辨率模式流场、拉格朗日追踪模型和垂向浮标运动参数化方案等三个核心部分。该系统可在南海范围内模拟两类自动剖面浮标: 传统自动剖面浮标(停滞深度为1000m, 最大下潜深度为2000m)和新型深海自动剖面浮标(停滞深度为距海底500m)。通过对南海现有的6个传统浮标的模拟, 该系统可以预测其100d内的漂流轨迹。通过与真实浮标轨迹数据的对比, 验证了该模拟系统的准确性。此外, 根据该系统, 我们初步探讨了深海自动剖面浮标阵列(时空分辨率为2°×2°×30d)在南海内区布放方案的可行性。该模拟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对现有传统剖面浮标布放策略进行优化, 并对未来深海剖面浮标在南海的推广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执行水质监测任务过程中固定浮标监测站单点监测存在局限性、船载观测人员取样耗时耗力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搭载多点、分层自动采水取样装置的智能无人船水质监测系统,可实现目标水域的多点、分层连续水质数据测量及取样。该智能无人船具备基于快速随机树(Rapid Random Tree)算法的自主避障和快速路径规划功能,解决了现有无人船技术存在的多障碍自主路径规划难等问题。同时,本设计结合了ARM9控制芯片、M5310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可视化的显示界面和远程WEB访问的功能,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及时处理特殊情况便捷性。通过实验测试及比对分析,证明本设计具有智能高效、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够满足职能部门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水器是进行海水现场取样必不可少的仪器,电控多瓶采水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预先设定的深度自动执行采水,具有智能化、灵活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该采水器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外设电路简单而新颖。采用VB6.0编写人机交互界面,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和发送预设深度数值等。文中论述了电控多瓶采水器的系统组成、硬件电路优化设计、下位机及上位机软件工作流程,并介绍了采水器的测试方法和海上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3.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和总体设计技术,亦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863-818支持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海污染/生态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浮标)”的功能,特点及关键技术,它利用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和水传感器,pH,溶解氧,温度,盐度)集成自动水质监浮标,主要应用于河口地带,排污口附近海域经洋增养殖区,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储输,实时,连续地为水质污染监测,海洋水产养殖提供服务,同时为海综合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锐 《海洋技术学报》2001,20(1):154-156
本文介绍了自动校准的温度和盐度测量技术,该技术应用在海洋863项目中水质监测浮标的温盐传感器中,自动校准技术可使传器稳定性,准确芳得到很大提高,对应用到海洋领域进行长期观测的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锚浮标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探测海洋奥秘的主体监测系统。论文详细阐述了水面浮标采用的新型三锚系留系统的组成、优点、以及克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在研制过程中所进行的试验和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下半年 ,我国在南沙预定海域成功地布放了两只海洋气象浮标。该两只浮标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批船型海洋气象浮标 ,浮标具有对海洋气象、水文数据的自动遥测和传输功能。该浮标的成功布放 ,标志着我国海洋浮标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获取海洋资料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海洋开发事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南沙海域布放海洋气象浮标@毛祖松  相似文献   

19.
加强海洋资料浮标网的系统管理提高系统经济效益陆祖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浮标队,上海200137)海洋资料浮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环境监测工具。它具有长期、定点、连续、实时、全天候自动观测等特点,能直接...  相似文献   

20.
自动剖面浮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自动剖面浮标的发展历程,自动剖面浮标由Swollow提出的中性浮子发展而来,演变到现在的PROVOR型、APEX型、SOLO型等自动剖面浮标。文中介绍了Argo计划中几种主要的自动剖面浮标,其浮力调节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浮标在水中的排水体积实现自动沉浮,从而测量水的温度、盐度、深度等数据。对常规(2 000 m)和深海(2 000 m)自动剖面浮标进行比较,大部分深海自动剖面浮标耐压结构已经采用球形设计,浮标受压后变形小且可减轻浮标自重;单冲程柱塞泵改变为体积较小的液压泵,提供超高压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球体空间。目前,常规自动剖面浮标已广泛应用到海洋环境数据的调查、收集,而深海自动剖面浮标仍处于研发与试验阶段,面临诸多的技术挑战,对浮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