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铝土矿地质学》一书第六章--中国铝土矿的成矿机理及矿层贫化深度问题--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概念和重要结论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该书作者“铝土矿在潜水面200m以下就会贫化为不合工业要求的致密铝土岩”的结论,是缺乏事实及理论依据的,据此理论只能误导铝土矿的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2.
孝义-霍州-带铝土矿是指山西省孝义市-霍州市包括交口县等区域间石炭系本溪组下段的G层铝土矿,其本溪期古地理环境为一狭长的低凹盆地,其中心部位为泻湖相,由泥质岩-铁质岩或铁质岩-泥质岩区组成,泻湖边缘相由铝质岩区,泥质岩-铝质岩区,铝质岩-泥质央区构成,铝土矿主要形式分布于该相区内。该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铝土矿资源地之一,预计该区南部(汾西西南部)西侧仍具较大找矿前景,可望今后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黔中—川南石炭纪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平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2):210-217
论述了黔中-川南铝土矿成矿带内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铝土矿及其下伏地层的主要化学成分,稀散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讨了铝土矿的成矿母岩-下寒武统,下奥陶统和下志留统的泥,页岩及碳酸盐岩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武铝土矿是指宁武盆地北东端石炭系本溪组下段的G层铝土矿。宁武盆地本溪早期的古地理景观为泻湖及近岸湖泊。本溪组下段。有四种岩相类型:铁质-铝质岩岩相,铁质-粘土岩岩相,含黄铁矿粘土岩岩相及砂-泥土矿结构的成因类型反映了铝土矿沉积是水流机械分异作用到胶体化学沉积分异的过程,微量元素显示铝土矿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陕—新铝土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陕(县)-新(安县)铝土矿带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三门峡之间,累计探明铝土矿储量达2亿多吨,具有埋藏浅,规模大,分布广,高A/S,矿石质量好的特点,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通过研究,认为该区铝土矿成矿有八大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铝土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侧述V/Zr、Sr/Ba、B/Ga的比值特征及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经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河南铝土矿具多物质来源、多成矿阶段特点,属多阶段多成因类型矿床,即红土-岩落沉积-海湾泻湖沉积(或近海沼泽沉积)加改造富集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7.
堆积铝土矿中三水铝石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堆积铝土矿中三水铝石成因探讨谌建国,刘云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关键词堆积铝土矿,三水铝石-硬水铝石矿床,三水铝石成因,大气降水淋滤我国桂西至滇东广泛发育堆积型铝土矿,资源量很大。矿体是杂基支撑的角砾堆积物,砾石和基质...  相似文献   

8.
铝土矿钪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贵州下石炭统祥摆组铝土矿钪来源与演化,钪地球化学特征和钪与稀土元素的相关性。铝土矿的稀土模式及某些参数与震旦系南沱组粘土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具有一致性表明,铝土矿的钪与稀土元素可能来自早期的粘土岩和碳酸盐岩类。最后,根据硫同位素组成和Eh-Ph图解,讨论了铝土矿矿床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黔北—川南石炭系大竹园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平 《中国区域地质》1996,12(2):123-130
论述了贵州遵义以北至四川南川、武隆一带的含铝土矿地层。其下段为粘土岩,厚1-5m;上段铝土矿-铝土岩,厚2-6m。该组位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和上石炭统黄龙组之上,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下。按产出层位及孢子化石,时代应属上石炭统。建立大竹园组这个新的碉石地层单位,以便一遵义以南息烽至清镇等地的下石炭统含铝土矿的九架炉组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石炭-侏罗纪的铝土矿沉积和红土是古气候标志物BardossyGV古代红土和铝土矿岩层的气候条件与现代和近代氖铝土矿产地的气候条件相似:年平均温度在22℃以上,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200mm,9~11月为雨季,1~3月相对干燥,这些条件相当于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11.
河南石炭纪铝土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铝土矿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的G层铝土矿,分布在三门峡—郑州—平顶山这个三角地带。底板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化学成分以高铝、高硅、低铁、中低铝硅比为特征。全省平均Al2O365.28%,SiO211.57%,Fe2O34.14%,铝硅比5.64。总体上讲,化学成分比较稳定,(Al2O3+SiO2+Fe2O3)一般为80%~82%,铝土矿的形成明显受岩溶古地形的控制,矿体厚度变化很大。全省平均含铝岩系厚11.42m,铝土矿厚3.83m;但含铝岩系最大厚度为68.34m,铝土矿最大厚度为57.95m。溶斗中的厚大矿体一般铝硅比较高。在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作了分区描述后,对铝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含铝岩系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铝土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做了总结归纳,并建立了成矿模式。作者认为:要把“G层”铝土矿归结为由某一种方式形成的意见是不可取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残留下来的红土风化壳型,也有钙红土-沉积型、浊流堆积型和胶体化学沉积型。以钙红土-沉积型为主;钙红土风化壳形成之后,受到破坏经过短距离搬运再沉积下来。浊流堆积是钙红土-沉积型的一种特殊类型,胶体化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贵州遵义--息烽铝土矿含矿岩组的岩(矿)石进行了氧化还原参数ΔEh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我国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有来自古陆,有的与基底有关,也有两者兼之。成矿时的地理位置则多处于北纬20°以南。现位于北纬的南天山铝土矿,当时也处于10°~13°。成矿作用有红土化、还原作用、变质作用、表生作用和酸化作用等。铝矿物的形成途径有由高岭石脱硅形成的,有从三水铝石脱水形成一水铝石的,有从长石和辉石类直接变为三水铝石的,有从铝真溶液重结晶而成的。在探讨铝土矿成矿因素的基础上,对铝土矿的成因划分为五大类,即Ⅰ红土-沉积-红土型,Ⅱ红土-沉积型,Ⅲ钙红土型,Ⅳ岩溶堆积型,Ⅴ红土型。而前两类与前人的分类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高道德 《贵州地质》1996,13(2):166-171
本文根据1988-1991年在黔中一带对铝土矿成因的详细研究资料,指出;黔中铝土矿主要是由古红土型风化壳物质的冲洪积砂体,在有腐殖酸参与的大气降水陆解作用下,经历再次富铝脱硅去铁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5.
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产出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目前共发现2个超大型矿床、9个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估算各级资源储量7×108余t,是贵州乃至全国重要铝土矿产出地。本区含矿岩系与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区内含矿岩系岩石类型主要由粘土岩类、铝质岩类和铁质岩类组合而成;矿体赋存在上石炭统大竹园组的中上部,与铝土岩和粘土岩共生,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体形态以层状、似层状为主;矿石自然类型有灰白、浅灰色碎屑状至土状铝土矿,灰、深灰色致密状铝土矿和灰色豆鲕状铝土矿3种;矿石结构有碎屑结构、豆鲕结构、泥晶结构、粉晶结构和碎屑—豆粒复合结构等5种类型,矿石构造有块状和半土状两种构造。通过含矿岩系含矿岩系时代特征、岩石类型、剖面类型、厚度变化及底板灰岩变化、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阐述,总结了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的产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五论贵州之铝土矿—黔中—川南成矿带铝土矿含矿岩系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刘平 《贵州地质》1995,12(3):185-203
黔中-川南成矿带的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范围广阔,成矿带南部的修文、息烽和遵义三个铝土矿带含矿岩系的沉积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早中期,北部正安、道真两矿带含矿岩系的沉积时代为晚石炭世马平期,二者分界线大致在习水-桐梓-绥阳一带。根据含矿岩系的岩性特征,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自生矿物、地层及古生物标志,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海沼泽,其中修文矿带为淡水泻湖-滨海沼泽。含矿岩系沉积在古岩溶发育区时,岩溶洼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平果三水铝石成因、富集规律及工业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文华  韦永坚等 《广西地质》2001,14(2):15-18,26
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系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原矿床含有大量的准胶结物-红土。研究资料证实,红土中的三水铝石含量甚高,不少地段已达到工业利用的要求。其他矿物质来源于原生沉积铝土矿来,并与堆积矿同产于一个层位。  相似文献   

18.
贵州石炭纪古纬度与铝土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俊达  李华梅 《地球化学》1998,27(6):575-578
贵州地处扬子地块的西南部,黔中隆起广泛分布着石炭纪铝土矿,为了研究该地区铝土矿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对石炭纪地层采样并进行了古纬度研究,共在22个点上采集的定向标本215块。古地磁测量结果表明,贵州在石炭纪时处于南纬8°-14°,属于热带地区。古生物化石,岩相古地理研究也表明了该时期气候炎热和潮湿,这为贵州石炭纪铝土矿的形提供了极有利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华北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国炎 《河南地质》1997,15(3):161-166
华北石炭纪岩溶型铝土矿的主要物质五源为下伏的晚牙世-中奥世碳酸盐岩。在 风化过程中,碳酸盐岩中活泼元素被带走,而残余的Al、Ti、Fe等惰性元素得到富集,其依据为下伏基岩具有与铝土矿相近的Al/Ti值;两者的痕量元素分布和富集系数基本一致;重砂矿物的种类、标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现代碳酸盐岩岩溶洼地上正在形成的铝土矿矿床可提供例证。华北铝土矿的成矿模式概括为:在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物质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杨明坤  谢江涛  罗荣杰  田维红 《贵州地质》2009,26(2):122-124,153
通过清镇猫场所作的低铁、低硫高铁和高硫铝土矿的可溶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硫铝土矿、高铁铝土矿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均属于难利用铝土矿矿床。笔者介绍了黔中铝土矿带中难利用铝土矿的储量以及黔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清镇、修文的铝土矿区及其勘查程度和不足之处;论述了国内及黔中地区铝土矿资源优势及坑采面临的困难,总结分析了黔中铝土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