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向阳红10"科考船船载SeaBeam 3012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例,对深水多波束系统的标定方法进行研究,依照海试标定试验对海上标定的步骤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通过标定测量得到水下换能器阵安装偏差结果,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精度评估。通过对采集到的水深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该测深系统的水深数据质量可靠,地形图能客观、合理地呈现海试区域的水深和地形地貌信息。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图上航道水深数据稀少、进行乘潮进港分析不准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高精度瞬时水深模型的乘潮进港分析方法。在海图水深的基础上,融入高密度多波束水深数据,共建高精度静态水深模型,并进一步精化水位预报,形成高精度的瞬时水深模型;然后,采用分段测试的方法,分析航线可行性,并求取乘潮进港时间窗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的瞬时水深模型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乘潮进港出发时间窗口,可提高航道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作业方法,以及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的理论依据,通过在渤海湾航道水深测量的工作实践,证明使用多波束系统结合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联合作业,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波束测量换能器校准不完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多波束换能器横摇偏差二次校正方法。基于平坦海底的多波束回波数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海底地形,进而计算海底倾角,即可得到换能器横摇偏差角度,将得到的角度偏差作为修正值,对测船模型中换能器横摇偏差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较之改正前,校正后的水深数据在条带交叉区域具有较小的不符值,证明校正后的多波束水深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王俊森  金绍华  边刚  崔杨  龙振宇 《测绘学报》2023,(10):1669-1678
本文在复现CUBE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借鉴其网格节点可吸收水深点选取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不确定度与密度聚类算法的多波束异常值自动滤波算法。本文使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对水深值加以聚类,使用卡尔曼滤波推估节点水深值,选取具有最小不确定的水深假设作为节点水深值,实现对多波束测深数据异常值的有效清理。实测数据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CUBE滤波算法不能将连续异常值完全剔除,而本文算法能够较好地去除连续异常值。本文算法流程明晰、参数简单、性能可靠,对数据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较多异常值也能够进行清理,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水多波束勘测数据精细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系统分析多波束勘测水深的误差表现,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首先去掉勘测质量差的重复覆盖条带,改正横摇校准残差,然后根据提出的浅水常梯度声速模型,搜索确定模型参数,以此模型参数及波束到达角和旅行时对每个波束重新进行归位计算,接着自动删除多余边缘波束,最后网格化水深数据并以对应的波束号确定中央和边缘波束位置,对格网中边缘波束进行强制微调,得到光滑的格网水深数据。从实测数据结果来看,本文算法物理意义明确、切实可行、后处理速度较快,改正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浅水多波束系统SONIC 2024的技术优点,从姿态参数校正、潮汐改正、声速改正、测线滤波及曲面滤波等方面探讨多波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以码头实测数据验证该系统在水深测量应用中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现有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RTK三维水深测量时,一般都是使用HYPACK、PDS2000、EVA、QINSY等商业软件进行外业采集后,内业通过CARIS、HYPACK、QINSY等软件自动进行潮位改正。商业软件在RTKS三维水深测量时外业设置比较烦琐容易出现问题,不易在后处理进行纠错改正,同时内业RTK水位异常检查也不方便、直观。本文通过外业直接采集RTK的WGS-84三维坐标数据,内业以Visual C#为开发工具,实现自动生成水深基准转换方案、RTK水位编辑处理及自动转换生成动态潮位文件,使用此动态潮位文件按照单站改正方式对多波束水深进行潮位改正,从而便捷、准确地实现多波束测深系统的RTK水位改正。此技术成功用于连云港赣榆10万吨级航道检测测量,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此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多波束测深表层声速误差的动态影响及改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声速不准确会对多波束测深波束的归位产生影响,对于平面换能器阵,使波束角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波束最终位置,但Snell常数保持不变;对于曲面换能器阵,虽然波束未束控不产生波束角偏差,但Snell常数发生改变,会使波束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折射误差,对深水环境测量不利。对于表层声速误差带来的水深误差,外部波束比内部波束受到的影响更严重。当表层声速无法实时准确获取时,根据内外部波束对水深的影响大小识别表层声速误差的存在,通过逐步调整表层声速值,计算波束指向角差值,再重新进行声线跟踪,计算改正后的波束位置,消除其带来的水深的影响,完成表层声速误差的改正。文中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对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单波束测深系统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已经在长江河道水下地形测绘中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数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波束测深精度不高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操作复杂且对测量水域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河道勘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单波束及多波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长江河道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斗卫星钟差数据中出现钟跳、粗差等异常数据频次较高的问题,将半参数平差模型引入BDS的钟差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考虑系统误差的同时,改进了常用的钟差模型;其次,综合考虑异常数据和系统误差,利用补偿最小二乘原理和极值求解方法,详细推导了分离异常数据前后参数和非参数估计值与相应观测值改正数的关系表达式,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定值、参数求解和系统误差分离。在此基础上,引入Cook距离,给出了利用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Cook距离及混合Cook距离,去判断异常值的位置,并给出了一些参数的选取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了卫星钟差异常数据的定位和定值以及部分系统误差的分离。最后,采用武汉大学GNSS中心提供的采样间隔为5 min的北斗卫星精密钟差数据,将本文方法与常用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并处理卫星钟差数据中的异常值,有效克服了基于经验阈值钟差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的不足,且该方法对于量级较小的异常钟差数据也有很好的探测效果,一定程度丰富了现有的BDS钟差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基础地图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文君  李永树  王卫红 《测绘科学》2006,31(2):70-71,76
城市各测绘部门作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生产者,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地形图数据,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管理、查询与检索地形图数据以方便日常工作的开展,成为这些部门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设计等。通过系统开发和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全景视频流地图区别于一般电子地图的特点是将全景视频流数据与空间位置进行配准,不仅视频流数据具有360°全景浏览的特点,而且每帧图像都具有空间化特征。全景视频流地图的关键技术是全景视频三维模型和交互式操作。该文首先介绍了全景视频流地图的定义和系统设计,然后通过实验将视频流投影到以视点为中心的球体,利用Flex三维建模接口建立球型全景视频三维模型。全景视频流地图可以带来更流畅、更具沉浸感的用户感受,它将是街景地图、全景地图的发展趋势,将成为全景地图系统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全市域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网络发布系统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了AjaxMap和WebService技术,开发了广州市全市域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网络发布系统,实现了大比例尺专题信息等海量数据的网络发布、查询浏览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电子地图逐渐扮演起主导地图产品的角色.电子地图有众多的产品形式,以面向多用户为主要任务的通用型大区域矢量电子地图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其数据表现为电子地图数据库,其功能则表现为对数据库的快速浏览、检索、维护、更新以及分发.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同传统地图和其他电子地图的设计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在地图符号系统的逻辑设计,空间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手段,地图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化设计及地图数据的应用设计等方面的不同.本文以沪苏浙电子地图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地图设计的角度总结了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型地图载体的出现,公众使用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公众版地图成果基础上叠加从不同尺度数据中提取的公开要素,形成系列公开地图产品的技术思路也已成熟。作为联系空间与非空间信息之间"桥梁"的地名,在地图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编制公开地图产品时迫切需要准确、便捷的地名服务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面向公开地图表示的地名数据集及地名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WMTS标准服务的电子地图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数据更新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有别于其他的电子地图更新体系,同时阐述了设计的思路和具体实现方式,并应用于广东实际,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卫星导航系统之间时差的稳定性分析对时差的建模预报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基于由国际GNSS服务(IGS)中心提供的数据和产品从不同测站、不同观测量、不同时间长度三个方面对GPS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系统时差进行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测站因接收机、天线、时钟三种设备型号不同,提取的时差值存在差异,但稳定性相当;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解算的时差结果稳定性优于伪距观测量解算的时差结果,伪距得到的时差结果万秒频率稳定度在10?12~10?13量级,相位得到的时差结果万秒频率稳定度在10?14量级;通过单天与多天数据的时差解算结果比较,得到不同时长的时差稳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9.
Map reading is effective to the extent that the user ha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familiar with the logic of various car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grasps the map deciphering problems that may result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cartographic method to geographical data in specific mapping situations. Th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dichotomy that was formerly so frequently resorted to when dealing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a more sensitive four-level measurement scheme or scaling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useful in sorting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its cartographic portrayal, but which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special interpretative considerations that these relations create for the map reader. From a measurement perspective, the information yielded by a particular map symbol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data that go into its construction, the nature of the data that survive the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the map user to decode the symbol effectively. The utility of measurement concepts in map reading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in the clarifying effect they can have in determining map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in the area of map ge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的更新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部门和测绘部门的重视,地形图数据的自动化更新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在分析地形图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图幅更新的方式来保证地形图数据的现势性,详细地阐述了基于图幅更新的整个流程和历史数据回溯的过程,并开发了基于图幅更新的地形图数据自适应更新系统,同时以珠海市1:2000地形图矢量数据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保证地形图数据的现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