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异常常会带来自然灾害。而“异常”并不总一定有“灾害”。例如,1985年4月,全省有85%的站出现建国以来“月最少降水量”的异常纪录,一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气候规律,然而这一年麦类油菜等春花作物却获得了丰收。本文所谈的“异常”,是指当年出现的气象要素值超过历史记录值(即20—30年的极值)。据54个站的资料,1987年我省气象异常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先是2月奇热,后又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2.
1988年的异常气象主要表现在:高温、干旱、洪涝和台风。这些异常气象给全省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一、3月5月高温,7月持续高温据71个站统计,全年有119个站(月)破建站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这是近十几年来所未有过的。1.“3·14”高温:3月中旬前期,全省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14日大部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升到30—34℃,有54个站出现异常高温记录。下午起,寒潮袭击我省,至16日晨,浙北地区最低气温只有1—3℃。期间全省出现了冰雹、雷雨、大风和雨夹雪等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3.
中央气象局今年下发的《1951-1980年全国地面基本气候资料统计方法》(下称“统计方法”),是全国统一的气候资料整编工作的准则,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站文革期间某年1-2月,7-9月的气候纪录缺测,给气象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按“统计方法”,对这几个月缺测资料进行了插补订正,基本上弥补了  相似文献   

4.
MDOS系统提高了国家、省、台站三级气象资料数据质量控制时效,但仪器故障时,台站如何对MDOS中的数据做正确处理尤为重要。利用MDOS(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和CDQC(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对黄龙站和洛川站2016年7月异常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得出遇仪器故障时异常记录的处理方法,为台站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全省出现的异常值及其特点根据国家气象局要求,1989年全省上报异常气象年表的站中,除乌鞘岭气象站未出现异常气象值外,其余53站均出现了异常值,占总站数的98%;出现异常项目有21项,占总项目(27项)的78%,比去年多9项。1.1989年出现异常气象的程度是近几年较弱的,但比去年站(项、次)多。全省54站中共出现了294站(项、次)异常气象值,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来三北地区的温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藏 《气象学报》1992,50(3):383-384
当今气候的变化为世人瞩目,为具体地了解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本文使用了1951年以来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就近8年(1981—1988)与1951—1980(297站)和1951—1960(气温175站、湿度137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变化的总趋势是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 1.气温 进入80年代我国三北地区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按上述时段比较,近8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2℃和0.4°C,其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7.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是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业务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探测数据质量监控、维护维修信息管理、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运行监控综合评估、监控信息发布和站网信息管理等功能。利用ASOM系统中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的4000余条故障维修填报记录,围绕故障修复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并给出建议。文章旨在围绕雷达系统故障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还原故障维修过程,改进故障诊断技术,达到提高台站雷达维修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8.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2.0)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预报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ASOM2.0平台中故障填报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分类总结,探讨国家级自动站维修信息的填报规范并给出建议。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可以为管理人员采取措施提高自动站运行的可靠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验正交分解方法是气象上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反映要素场的主要特征,对空间点位置不作要求,既可取同一要素不同站点、又可取同一站点不同要素进行分解。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分析了张掖地区降水、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改进县站预报方法,为地区台制作全区分片预报提供依据。临泽站因建站迟取1967—1986年20年资料,其余各站取1951一1980年30年资料。一、降水、气温空间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利用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编辑的气象出版社出版的《1951-198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局)资料室和有关省、市气象局先后出版的地面气候资料,挑选了102项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极值(一般取五个)。  相似文献   

11.
一次区域性冻害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4年5月3~5日清晨,河西走廊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区域性强霜冻天气,对武威市农林业生产造成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危害。文中应用实时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对这次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气候学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霜冻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原因,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长时间持续0℃以下气温和地温加剧了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春播期间(4月份)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春播作物有很大影响。我们根据省气象局制订的低温连阴雨的三条标准:1.日最低气温≤5℃;2.连续3天阴(日照时数≤2小时);3.过程雨量≤5mm。普查了1951-1980年30年气象资料,同时符合上述三条标准者没有,也就是说,最近卅年中泰安地区无低温连阴雨天气出现,这是不符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由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气候评价组的同志编著的“灾害分析”一书,系统地介绍和综合评述了1951-1980年30年中,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分布的规律,作了评述. 全书共分三部分:一、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二、对旱、涝、台风等十一种主要气象灾害逐项进行分析.三、对各年度的主要气象灾害概况,进行气候评价,附有各年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 本书可供党政领导机关、气象、农、林、水、工交、财贸、保险等有关业务科研人员参考.估价  相似文献   

14.
选用本世纪30年代以来四川省纪录年限最长的33个(其中21个代表站,12个参考站)气象观测站资料,按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气候异常的统一标准,给出了近六十年逐年各月气温异常年表。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讨了近六十年全省范围气温异常出现的特征及年际变化,并与全国大范围的气温异常进行对照,研究四川区域性气温异常与大气候背景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昌都气象站探空气球施放高度创新记录西藏自治区昌都气象站探空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坚决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战略方针,认真落实“两个服务”,努力为革命提高探空气球施放高度。于1974年中探空月平均施放高度曾达到31,198米,创造了建站以来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新疆的农业气象试验站先是由区局科研所全面管理,后来仅乌兰乌苏站直属科研所。1984年气象业务体制改革后,各站(连同1987年新建的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均划归所在地(市)气象局全面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是否为最佳?至今尚未有人作过调查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疆气象部门已进入科学管理的新阶段,而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管理如何进行呢?针对这种状况,区局下达了“农牧业气象试验站最佳管理体制调研”课  相似文献   

17.
近60年中国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南方早稻种植区10个省211个气象站点195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生育期尺度的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早稻气候适宜度偏低,但基本上能满足早稻的生理需求,除云南省外,光照是限制南方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降水是限制云南省早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1980年作为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的转折点,1951—1980年与1981—2010年2个时段内各气候因子适宜度及气象适宜度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西是我国沿海沿江较早有气象记录的省份之一,最早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起九江海关就有气象记录,民国期间,为水利局先后增添了几十个测候所站和雨量站的气象观测记录.但是,至今究竟有多少气象记录可查?其来源与特征如何?这些情况尚无确切的考证.为了发掘我省珍贵的气象遗产,查实这些记录的隶属关系、来源及其特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1998年异常气象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异常气象概况1998年甘肃省主要异常气象为温度异常偏高,个别时段降水量异常偏少,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其中温度异常偏高持续时间长且范围大,造成的影响也较大。1.1 异常气象多1998年全省各地均出现了异常气象,占全省总上报站数(64个)的100%,出现异常气象的总项(次)为603项(次),站均9.42项(次),比历史最多的1997年站均多2.02项(次)。其中,单站出现异常气象在5~9项(次)的有34站,共出现255项(次)异常值,站均7.5项(次);单站≥10项(次)的站有29站,共出现345…  相似文献   

20.
2017年“五一”假期30多位“驴友”(户外旅游爱好者)在穿越“熬太线”(指纵贯鳌山—太白山这段秦岭主脉的穿越线路)时遭遇暴雪降温天气,导致3人遇难,2人受伤。利用太白山区域内13个自动气象站2017年5月1—7日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等监测数据和太白、眉县气象站高山积雪观测记录,分析事件前后太白山的天气条件,探讨造成“驴友”伤亡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了解太白山独特的天气气候特点,正确评估“鳌太线”穿越等太白山高山区旅游的风险,最大可能地减少旅游意外伤亡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