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山西省及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在原有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加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生境质量(Habitat Quality,HQ),分别用来表征碳汇水平和生境适宜度水平。选取2000—2018年有代表性的3个年份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基于耦合NPP、HQ和RSEI的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NH-RSEI),评价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异质性,并结合缓冲区分析法、驱动力分析法,对规划矿区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8年,山西省的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有所改善,改善程度要小于矿区;晋东部的矿区生态环境处于中等...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得出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揭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今后研究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及其合理发展做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兰州市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依托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手段重点对兰州市植被、水域、农田、建筑用地、大气环境等生态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形成城市生态环境定期监测,为政府部门制定生态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对兰州市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兰州市生态环境指数由42. 47增长到46. 78,兰州市环境质量有逐渐变好的趋势;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值都得到了提升;污染负荷指数则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表明兰州市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湘中锡矿山锑矿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矿区大力实施废渣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但地下水污染修复成效未知。通过2013—2022年连续10 a采集的锡矿山锑矿区地下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分析、离子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学等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特征、锑污染年际变化特征、锑污染来源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锡矿山锑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过程受固废淋滤和盐岩溶解控制;(2)矿区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以及矿区外围下石炭统3个灰岩裂隙含水层受到不同程度的锑污染,尤其是佘田桥组含水层,锑质量浓度均值达7.139 mg/L,受辉锑矿氧化影响显著,而锡矿山组、下石炭统含水层锑的来源主要受尾渣、废石等固体废弃物淋滤控制;(3)10年间佘田桥组地下水锑质量浓度均值差异较大,2013—2015年,锑质量浓度均值为13.31 mg/L,逐年下降,2016—2018年锑质量浓度均值为7.28 mg/L,逐年略升,2019—2022年锑质量浓度均值为6.06 mg/L,整体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矿区生态环境逐步...  相似文献   

5.
宋茜茜  郑艺  李通  薛磊  张丽 《新疆地质》2019,(1):134-137
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气象及土壤质量等数据,基于综合指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近15年,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随时间由研究区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3)该地区生态环境在遭到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或可在3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依据则克台堰塞湖地区生态环境背景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修复及防灾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柳  唐振  施璐 《地质与资源》2024,(1):98-10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科尔沁沙地西北缘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构建一套以适应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对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统计认为:生态环境较比地质环境、社会环境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其中土地质量是最主要因素;研究区所有的评价单元中有86%处于中等及偏下的水平.该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超  陈甲斌  胡聪 《地球学报》2021,42(2):167-178
加快构建自然(矿产)资源上线,实行资源总量管理,是资源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划定的影响因素,引入开发利用强度和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构建了开发利用强度指标体系.以大宗战略性矿产铁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9—2018年我国铁矿开发利用强度进行了评价,计算并划定了铁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上线.构建了铁矿开发利用上线模型,并在分析钢铁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合理假设划定了未来我国铁矿开发利用上线,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铁矿石开发利用上线分别为9.03亿吨、8.62亿吨、8.21亿吨和7.9亿吨.  相似文献   

8.
胡秀艳  谢红青  景山 《江苏地质》2023,47(4):412-419
选取扬州邵伯地区作为研究区,根据评价标准(GB 15618—2018)对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除Ni外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土壤平均背景值,其中Hg含量均值为江苏土壤平均背景值的2.16倍;通过对比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认为综合指数法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农田土壤轻度污染以上样本占总样本的2.35%;研究区农田土壤属中度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平均值为200.56,主要贡献因子是Hg。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受到扰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面临压力,亟需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本文选取2001年和2020年MODIS和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等级为较优,2001—2020年保持总体向好态势。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优等区域主要分布于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大别山、西双版纳等山地丘陵一带,生态环境较差及差等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小城镇等人类聚集地、川西横断山区。时空变化上,生态环境等级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太湖周边、江汉平原、洞庭湖周边、安徽西北部、湖南南部及四川盆地等人类聚集地周边,生态环境等级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山区及三峡库区、贵州大部、云南东南部、安徽中部及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的重点,如何确保该区域水源安全、生态稳定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与修复状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综合生态监测系统、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为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足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河南省第一个湿地生态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自然生态、旅游、科研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日前,此项工作还无人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考查及搜集有关资料,从地质学角度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保护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查明了保护区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r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保护和改善保护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提供了一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调查分析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自然地理环境及地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社会经济等评价要素和16项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建立阶梯层次结构模型,选取适宜的权重指标,构建矩阵,最后运用ArcGIS 平台进行空间分析,对研究区(伏龙坪)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伏龙坪划分为地质环境承载力高、中等、低三个区域,认为伏龙坪台塬北部望垣坪、东四沟一带为地质环境承载力中等—低区,应划定地质环境红线,实施整体搬迁后纳入兰山公园等景区进行“一体化”规划,从根本上解除生态本底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和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台塬东西两侧斜坡体及中部、南部后街社区一带为地质环境承载力中等区—高区,两侧斜坡可进行生态景观方面的开发建设,中部、南部台塬可在拆迁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开发;伏龙坪西南部缓坡区为地质环境承载力高区,有较大的承载空间,可打造人文生态景观,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淄博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g、Cd、S、Pb、Se、Org 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明显大于深层,二者间相关性较差,且表层土壤存在明显碱化特征,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单因子评价Cd、Cu、Hg、Ni、Zn都出现污染,其中Cd污染面积最大,达到5.11%,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污染土壤占9.84%,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关;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强的重金属是Hg、Cd,局部地段已经达到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综合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水平整体表现为中等,其轻微、中等、强、很强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29.32%、55.02%、12.85%、2.8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区分布与各类工业空间布局相吻合,种植的蔬菜中Cd、Pb、Zn、Hg等重金属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需加强对土壤及农产品进行协同监测与评价,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罗甸县为例,获取岩性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景观格局分布等数据,从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分区的人为活动对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利用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进行评价,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岩性分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差异;(2)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高于亚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最低;(3)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干扰程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受到的干扰最小;(4)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最好,亚喀斯特区域次之,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较差;(5)2000—2015年,不同岩性分区下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典型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30、0.18、-0.24、-0.18,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处于上升状态;亚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0.55、0.17、0.32、-0.51,2000-2005年景观生态质量下降,而2005—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上升,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又处于下降状态;非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66、0.38、0.27、-0.30,200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受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亚喀斯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更为敏感。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中应根据岩性的差异进行分区对待,更需关注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弄清地下水埋深与天然生态植被生长的关系,是精准调控地下水开采、针对性制定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利用民勤盆地2000—2017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年均值,结合85眼监测井的地下水埋深实测数据,分析了植被生长与埋深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NDVI较低,多年均值约0.1,2012年后NDVI趋于增大,反映人工造林等措施成果明显。地下水埋深总体趋于增大,2008年后增幅减缓,目前埋深西部大于20 m,东部、北部小于20 m。区内适宜植被生长的埋深范围为2.5~3.9 m,多年平均适宜生态水位约2.66 m;埋深小于4 m时,NDVI与埋深表现为高度负相关(R<-0.8),即埋深越小,NDVI越高;埋深大于4 m时,两者无明显关系。较前人成果,文章从长序列时间、盆地空间尺度分析了民勤绿洲区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得到浅埋区生态水位,进而圈定了生态治理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准确地掌握某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具重要参考价值。以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2009、2019年2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定量地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快速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个自然指标建立的RSEI指数可快速较好地反映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时空变化。2009—2019年,库车县林果特色种植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生态环境质量"不变"的区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且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远大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呈改善与恶化并存趋势,但改善明显大于恶化。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煤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估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损失程度,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运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法开展矿区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吉林省11个主要煤矿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方法,计算各煤矿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绘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将各矿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省矿区的生态风险总体呈现中部高于南部和东部的规律。就各矿区而言,蛟河和杉松岗矿区生态风险指数值明显高于其他矿区,分别为0.360 2和0.321 0。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滑雪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采用3S技术,对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等指标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及将造成的敏感生态问题。结果表明,评价区自然系统的生物量将减少430.26 t,平均净生产力降低为881.55 g/m2.a,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林地的模地地位,其对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强的调控能力。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易武英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4,33(3):308-318
乌江流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均较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了解乌江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景观生态3方面构建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耦合,对流域41个地区进行生态安全度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的面积分别为745.8 km2、15 212.2km2、40 670.7km2、9 36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3%、23.05%、61.63%、14.19%;2010年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所占面积分别为4 330.5km2、12 254.1km2、42 804.0km2、6 59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6.58%、18.57%、64.86%、9.99%;2000年和2010年乌江流域均缺少生态安全等级为好的地区,而2010年较2000年生态安全等级较差的地区面积增加,较好的面积却减少,表明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流域上游、中游地区较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偏差,生态本底脆弱、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是影响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度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受矿产资源开采及大城市人口聚集的影响,下游地区受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