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克勇 《西北地质》1990,(4):18-23,17
本文根据秦巴地区岩金矿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区内划分了4个岩金分布区(带)。提出了北部岩全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浆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南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西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断裂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中部岩金带是主要为受地壳深部岩浆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地带。从地壳发展演化的角度研究、讨论了各岩全区的形成、分布是区内南、北和东、西地质构造差异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证实湾坝-冶勒地区地球化学分区和物理分区与构造单元划分有极强的对应关系;通过元素明显浓集区的研究;推测有两个隐伏岩体存在,主要成矿元素富集带与构造成矿带一致。  相似文献   

3.
侯龙君  李法军 《地下水》2022,(4):122-124
基于陕北黄陵县黄土塬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地质环境,得出降雨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人为破坏是造成黄土塬缺水的主要原因。探明黄陵县黄土塬区相对的富水地段和富水岩组,并建议采用水文物探、改变钻探工艺的方法增大黄土塬区供水井涌水量,提出了研究含水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来寻找黄土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水,通过混合开采两层水的方式来缓解黄土塬区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集成地质构造成因研究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OOP方法、组件化技术、OLE自动化技术等开发了地质构造成因分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应力场分析、岩组分析、有限应变分析、图形绘制等功能,在胶东东部断裂带的岩组分析和有限应变分析,以及蔚县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藏南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藏南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穹状隆起的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前震旦系亚堆扎拉岩群组成内核,古生界曲德贡岩群组成滑脱系,上三叠统郎杰学群和涅如群组成盖层。藏南变质核杂岩划分为多层式、双层式和隐伏式3种类型,是喜马拉雅板片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碰合期后陆内调整阶段由于地壳伸展、深部物质上隆和多层次滑脱剥离作用形成的大陆伸展构造形式,具有重要地质构造意义和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断层岩与断层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断层岩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所处境的地质构造运动特性所以通过研究断层岩的内部组构可以直接了解形变环境及其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2)断层财的线理和面理结构既可以在韧塑性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脆性条件下形成,因此是否具有线理与面理结构不能作支岩分类的决定性基准;(3)断层岩母岩结晶的大小直接影响断  相似文献   

7.
吴克隆  周xun若 《福建地质》1989,8(3):217-224,240
本文从杂岩体和火山杂岩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活动时序、岩石序列、演化规律、微量元素及锶同位素等方面讨论它们的成因联系。认为是在相同构造环境下,同期、同源岩浆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先后喷出和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徐州贾汪地区暗色岩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华北板块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期次特征,探讨暗色岩中的金刚石成因及成矿前景。研究表明:该区暗色岩分布时代跨度较大,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几乎每个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均有暗色岩。北许阳辉绿岩中的金刚石应来源于幔源岩浆结晶,但不具备金刚石找矿前景; 西村金伯利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但其含矿性比山东金伯利岩差; 从物质成分上看,燕山晚期—喜山期玄武玢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结合该区深部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具有基性岩上升过程中携带金刚石矿层的条件及新生代金伯利岩产出的可能性,但较高的大地热流值对金刚石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9.
江西庐山地区伸展构造与星子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庐山地区的伸展构造,是中新生代时期构造变形具有典型特色的系统性构造形迹之一,具有垂向分层,方向分带、空间组合结构有序之特点。其中的星子多期复合变质核杂岩构造、浮船山拆离构造窗、猪岭山滑来峰与盖层内正断层组合及古鄱阳湖盆地等,分别是不同空间部位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本文着重阐述了上述代表性构造型式的特征,分析了区内伸展构造变形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时代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性寺提出了“走-拉  相似文献   

10.
玲珑金矿田位于招远市城北20km玲珑镇,区内所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山前组(Qs)、胶东岩群苗家岩组(ArjM)和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Ar3jG)。矿体多赋存于玲珑花岗岩中。矿体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和交代蚀变岩带控制,以 NE、NEE和NNE走向的三组断裂最发育,倾向NW或SE。倾角40°~80°南东倾斜的欧家夼一带为NEE向矿化蚀变带;东山大开头矿段及至玲南矿段发育NE方向矿化蚀变带;而九曲蒋家延至东风阜山矿段均呈NNE向矿化蚀变带;它们组成了矿田基本地质构造框架。  相似文献   

11.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西南缘构造应力场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西南缘及邻区地处华南特提斯与环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地带,自元古宙以来历经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形成了相应的构造应力场。通过对主要古构造运动应力值大小的测定和3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得出古应力值自早到晚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到中生代古应力值强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重要的成矿阶段主要对应区域拉张构造应力场。不同阶段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自前泥盆纪至燕山期,该区主构造线方向从EW—NEE向NE—NNE向转变,与主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相对应。同时不同时代构造应力的分布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编图是全球构造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本文介绍了该图编制思路与方法、数据来源和大地构造区划,并以地球圈层构造为主线,讨论了全球中生代以来水平构造和全球垂向圈层之间的衔接关系,认为大洋中脊和环太平洋边缘俯冲带通过印度洋、北冰洋、特提斯构造域以及南极洲板块发生构造衔接和转换。南极洲板块周缘被洋中脊环绕,并衔接了全球洋中脊在地球南部的离散运动。结合构造赤道理论,分析了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认为构造赤道是中生代以来全球构造体制大规模调整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从泛大陆裂解,洋陆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新生代的全球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5.
陶明信 《地质通报》2010,29(203):297-304
重点研究了吐哈盆地构造单元的类型、构造属性及其与构造反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吐哈盆地的构造单元可归为2种不同类型的体系:坳陷/隆起-凹陷/凸起类型的体系和构造带类型的体系。前者为沉积构造单元,具有同沉积构造的属性,可代表盆地形成时期的伸展性结构与构造;后者则为变形构造单元,具有“后生或次生”构造的属性,反映或代表了后期的构造反转。吐哈盆地“东西分块”应是同沉积期构造格局的表象,“南北分带”则主要是后期挤压与构造反转的结果。由此也进一步证明,吐哈原型盆地属伸展性盆地,后期则因挤压改造而发生了构造反转。前述各种特征则可能是此类构造反转盆地所具有的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  相似文献   

16.
吐木休克构造带构造模型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  刘长磊 《地质科学》2018,(1):115-132
吐木休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北缘,为巴楚隆起和北部阿瓦提凹陷的分界,其形成与巴楚隆起的成因密切相关,作为克拉通内部发育的大型断裂,其构造活动一直持续至现今,探讨其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对于研究克拉通内部构造变形样式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认识,以近垂直于吐木休克断裂带走向的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对相应剖面进行了轴面及等倾角域划分及断层识别,刻画了吐木休克构造带的二维几何学特征,并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其三维几何学形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吐木休克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揭示了其运动学特征;结合其运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吐木休克构造带具有多层滑脱的特征,整体上具有西段构造活动强烈,向东逐渐减弱的特征;吐木休克断裂带在各段其构造样式较为一致,为由基底两套滑脱层及反冲断层组成的复合构造楔;构造带初始形成于中晚奥陶世并长期继承性活动,生长地层及地层的缺失情况指示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可主要分为3 个期次,其中以中晚二叠-白垩纪的构造活动最为强烈,为吐木休克构造带的主要形成期,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具有走滑性质。  相似文献   

17.
开展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划分是提高采煤沉陷预计精度的有效途径。将影响采煤沉陷地质因素总结为构造介质、构造界面、构造形态和构造应力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矿区构造环境的内涵,确定了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分类的指标。认为煤矿区构造环境突出采煤沉陷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反映着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按照构造介质的不同,把煤矿区构造环境划分为浅埋介质型和深埋介质型;按照构造界面的不同,将其分为连续型、似连续型和不连续型;按照构造形态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近水平型、倾斜型和褶皱型;按照煤矿区构造应力的性质,把煤矿区构造环境划分为自重应力型、挤压构造型和拉张构造型。以铜川矿区为例,对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做了划分,铜川矿区以A型构造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构造应力场在盆地演化分析、油气的生成和运聚、裂缝形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向,指出在盆地演化分析中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应以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原始沉积特征为依据,构造应力与流体(油、气、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的相互耦合,定量研究它们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变化规律是认识构造应力和流体作用的主要途径。比较客观地探讨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起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前人资料和最新区调及科研成果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厘定公开发表文献的花岗岩岩体同位素年龄数据1093个,硅酸盐数据772套,微量元素数据627套,稀土元素数据653套.依据这些数据及最新调查成果编制东北地区花岗岩地质图(1∶1 500 000).该图突出了构造-花岗岩区划作用.此次研究将前中生代构造-花岗岩类划分为2个构造花岗岩域、2个构造花岗岩省和7个构造花岗岩区(带),将中新生代构造-花岗岩类划分为2个构造花岗岩域、3个构造花岗岩省和7个构造花岗岩区(带),使得花岗岩类的时空演化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构造高差分析是构造解析及平衡剖面制作与恢复的基础.长期以来,构造高差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也缺乏原理性描述;构造高差分析也主要局限在构造地貌和地形高差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构造解析、地貌高差和构造高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造高程概念,将构造高差定义为构造高程之差,拓展了构造高差的内涵;并将构造高程定义为地质点所在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