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91年5月16日发生在2.5GHz和2.6 GHz的射电尖峰辐射的持续时间,偏振和准周期振荡等特点作统计分析,详细报导了尖峰辐射的左旋偏振和右旋偏振在2.5,2.6GHz和3.1 GHz上的贡献.在这3个频率上,大量尖峰辐射不仅迭加在微波爆发的上升和极大相上.还迭加在微波爆发的下降相上.值得注意的是,在2.5 GHz和2.6 GHz处,也迭加在发生在主微波爆发后的小爆发上.尖峰辐射持续了17分钟.描述了发生在2.5GHz和2.6 GHz上尖峰辐射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偏振反转.统计分析表明在2.5 GHz以及2.6 GHz频率上的尖峰辐射的偏振反转有不同特点,在2.5 GHz频率上的尖峰辐射偏振反转比2.6 GH早1.5分钟,并且在2.5 GHz上尖峰辐射偏振方向反转更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基本分类。总结了恒星微波激射源的微波和红外发射的特点,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文中也简要介绍了恒星微波激射的动力学状态及抽运模型。最后提出了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打算。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波段同时性观测数据,研究了Blazar天体的近红外波段偏振与光学波段偏振的关系,发现两个波段的偏振度和偏振角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另外,两个波段的辐射流量也强烈相关.结果表明Blazr天体的近红外辐射主要来自于相对论电子的同步辐射,且与光学波段辐射来自于同一辐射区域.另外,利用2MASS数据还研究了近红外波段3个色指数J-H、H-K和J-K之间的相关性,发现J-H和H-K都与J-K强相关,但J-H与H-K之间没有相关性.最后研究了色指数-星等关系,表明在近红外波段Blazar天体变亮时谱形变平.  相似文献   

4.
大量射电脉冲星的偏振观测-包括红偏振和圆偏振,个别脉冲的生直偏振模式,累积脉冲的消偏振现象等-为辐射区的物理状态和辐射提供了非常确切的观测事实,但现有理论对大从观测事实尚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明,综述了脉冲星的偏振观测特征,并利用逆康谱顿散射模型对这些特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迴旋共振辐射和轫致辐射的联合机制出发,计算了双极黑子活动区中的太阳射电SVC辐射,获得了有关SVC辐射的亮度和偏振的二维分布的一些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激变射电源(Blazar天体)中,观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现象,即偏振角的快速旋转.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这种偏振角的旋转可以用双成分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一个成分是作为背景喷流本身的辐射,是恒定不变的成分;另一个成分被认为是沿喷流传播的相对论性激波,它产生变化的流量和偏振.这两个成分的偏系辐射的叠加可以产生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本文讨论了三个激变射电源(BL Lac,AO0235+164,0727-115)中发生的偏振角旋转.结果表明,用相对论喷流-激波双成分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偏振度和流量变化。说明射电激变源中出现的快速偏振和流量变化可能是由于相对论激波沿喷流传播时,激波辐射区中磁场取向和有序性以及强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肖莉 《天文学报》2011,52(6):537-538
射电偏振观测是研究星际介质性质的有力工具.一方面偏振巡天可以直接指示大尺度磁场的取向,有助于我们理解银河系的大尺度磁场结构和超新星遗迹的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其他波段偏振数据可以分析星际介质以及偏振源超新星遗迹里面的法拉第旋转,从而得到里面热电子密度、填充因子、规则磁场强度和扰动磁场的性质.之前的偏振巡天主要是在低频波段进行,受法拉第效应的影响很严重,探测到偏振辐射的距离(偏振视界)很近.在6 cm波段,偏振观测受法拉第效应影响很小,我们能够探测到更远的偏振辐射,更好地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整体的性质.通过对天区内法拉第屏的研究,可以揭示银河系同步辐射的空间分布以及这些屏本身的物理性质;另外6 cm波段的总强度数据是研究弥漫结构或者大尺度超新星遗迹(其它的大望远镜很难观测到这样大的超新星遗迹)在高频波段谱偏折行为的重要数据,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银河系相对论电子能量分布、盘和晕的相互作用以及大尺度超新星遗迹晚期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具有磁场的几何厚吸积盘结构和辐射。结果表明:磁场的存在明显地影响吸积盘的总光度和形状。这种模型可以解释类星体的辐射幂谱分布和高度偏振现象。它是类星体主要辐射区域的一种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脉冲星的子脉冲宽度、平均脉冲宽度和偏振位置角变化速率的极大值等射电辐射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经验关系,发现不少射电辐射特性与磁倾角有关,并讨论了所得结果的物理含义。  相似文献   

10.
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与其他天体物理辐射源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它们有着极高的亮温度和高度的线或圆偏振。极高的亮温度意味着起作用的发射机制一定是相干的。至今尚无对这种辐射普遍接受的模型。本文讨论了关于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产生和传播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与其他天体物理辐射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有着极高的亮温度和高度的线或圆偏振。极高的亮温度意味着起作用的发射机制一定是相干的。至今尚无对这种辐射普遍接受的模型。本文讨论了关于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产生和传播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迴旋共振辐射机制对太阳缓变射电的贡献.我们首先计算出,在单极黑子和双极黑子群上空,迴旋共振辐射的分布,其结果具有一些有意义的特点.最后,我们还计算出太阳缓变射电迴旋共振辐射的流量频谱和偏振频谱,所得结果与观测一致.这表明,迴旋共振辐射机制,是太阳缓变射电的一个主要且重要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6月北京天文台太阳射电偏振仪投入实测以来,观测到一百多个“Spike”和短时标精细结构微波幅射,其中包括一些新的微波幅射特征。本文给出了主要的四点特征:(1)窄带辐射;(2)快速偏振逆转;(3)快速频率漂移;(4)不同时标的准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1991年5月16日叠加在一个47GB微波大爆发上的快速精细结构(FFS)和spike群的偏振状态.在相隔100MHz的2645、2545MHz两频率上,spike的偏振状态随时间或随频率在50~100ms量级短时标内发生快速交替变化.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小尺度空间内spike辐射源区的等离子体密度出现短时标的波动及磁场强度的起伏有关.这种波动和起伏使得等离子体频率与磁迴旋频率的比值(ω_p/Q_e)在2~(1/2)附近起伏变化,从而造成电磁波X波模和O波模的电子迴旋脉塞不稳定性增长率交替支配着电磁波的辐射,产生spike 辐射偏振状态的逆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Herold和我们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强磁场中不同情况(相对论情况和非相对论情况)下的逆Compton散射的偏振特性,并与无磁场情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果。在研究气体,尤其是具有强磁场天体的高能X射线和γ射线,甚至光学辐射机制时,这些偏振特性必须给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7.
这篇报告扼要地叙述了太阳耀斑硬X射线爆发的观测结果,着重介绍时间轮廓、能谱特征、X辐射的偏振以及硬X射线爆发源的位置和结构。全文共分六节,第一节简要地介绍太阳硬X射线爆发的观测史及“太阳峰年”卫星和“火鸟”卫星上的仪器,第二节描述两类太阳硬X射线爆发的特征,第三节描述能谱特征,第四节给出X辐射偏振的观测资料,第五节叙述太阳硬X射线源的位置和结构,最后,在第六节里提出我们对今后从事这项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 ,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 (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 )相对不高 ,有很多的精细结构 ,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 ,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 ,还处于发现 -认识 -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 (厘米波段 ) ,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 ,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 ,几年来 ,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 :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 ;首次发现了微波 (短分米波段 )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 ;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 ,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 ,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 ;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 ,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 ;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介绍了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的机制(主要是电子回旋微波激射不稳定性机制和等离子体波-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情况,并做了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20.
介绍恒星形成区S255 IR 复合体的H 和Ks 波段成像偏振和对其中红外源IRS1在1 .2 - 4 .2 μm 上的分光偏振测量.偏振图像揭示了S255 - 2 核区的两类近红外辐射.以IRS1 双源为中心的一条亮云脊表现出高偏振,而周围延展云却基本上无偏振.偏振图样进一步显示出由IRS1a 和1b 分别照射的两块反射云.它们都呈双极结构,并且其轴向近于相互垂直.由IRS1b 照射的双极云位于方位角PA~65°,与H2 发射的双极喷流现象很好地符合.两个照射源都是深埋天体.IRS1b 和高密度拱星盘成协,其盘平面与双极云垂直.IRS1a可能也与一未能分辨的盘结构成协,东西方向的盘同样与其成协反射云垂直.从IRS1 的分光偏振测量可辨认出3 μm 水冰吸收波段上的偏振超.在此吸收波段上还观测到了反转型的偏振角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