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北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是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平衡,本文分析了湖北省近10年来耕地一人口一粮食之间的动态变化,在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系数的概念,以平衡系数为标准将湖北省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平衡系数校正耕地统计面积,进一步分析了湖北省耕地统计面积与校正面积增减变化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数据显示,在重要的资源能源中,我国人均占有量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比如我国煤炭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铁矿石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47%。我国石油的利用效率也很低,石油依存度已从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成本。一年来,我国利用物价走势相对平缓的有利时机,出台一系列新的价格政策,化解价格矛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莆田县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2000年莆田县各乡镇的耕地年均变化率,人均耕地净减量等指标对其耕地资源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差异导致研究区中部兴化平原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南部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流失缓慢,而北部山区耕地资源流失最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等其它经济指标采用主导因素法将全县17个乡镇分为4个一级类型:Ⅰ耕地资源严重流失区;Ⅱ耕地资源流失较快区;Ⅲ耕地资源流失缓慢区;Ⅳ耕地资源基本无流失区和7个二级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的安全评价与预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文章提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标准,并对我国耕地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文中指出,短期内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耕地补充系数处于安全区,但前者在全国范围内差异较大;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不足,处于危险状态;耕地总体质量处于危险到高度危险状态。长期来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耕地后备资源量的减少,决定了2010年和2030年我国耕地供给的安全程度处于值得关注区。尽管经过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提高耕地的质量,但耕地供给的压力将是巨大的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   总被引:199,自引:7,他引:199  
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更趋紧张。目前的市场机制必然驱动耕地资源不断向获利更多的用途转移,最终会危急食物安全。因此,创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调控机制已迫切之至。基于中国耕地资源流失原因及态势的分析,提出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耕地资源利用和管理调控机制的思路。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作为耕地保护的基本标准,能因地制宜地兼顾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料,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势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高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耕地资源少,一直是广东省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为了因地制宜地管理和保护好耕地,本文利用1949~1996年广东省有关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全省21个地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单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基于1972—2005年苏州市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和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总人口的增加是导致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和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产业结构升级在苏州市初级生产阶段对耕地面积减少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工业化阶段则减缓了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压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在工业化阶段对耕地面积减少起到了减缓作用。在工业化阶段,苏州市不同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测算了1997-2009年甘肃省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佳耕地资源容量,运用ARIMA模型对甘肃省2010-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按照《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997-2009年,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基本低于实际耕地面积,2003-2009年,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均高于实际耕地面积,出现耕地利用负荷现象;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年,甘肃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75%,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少趋势,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从2011年成为负值,并且逐渐增加;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与实际耕地面积差距愈来愈大,预计到2015年,为实际耕地面积的2.42倍,耕地利用负荷现象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3.
The decrease of total cultivated area and the lower per capita available arable land resource are now serious problems in Shandong Province,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 These problems will become more serious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at provincial and county levels,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are analyzed. The general changing trends of arable land and per capita available arable land are reducing, and the trends of decrease will continue when the economy is developing. The result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the arable land use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a regional difference. Eight variables having influences on cultivated land change are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ressure of social system and progress of scientific techniques in agriculture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cultivated land reduction. The principal factor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driving forces for arable land change include per capita net living space, total population and per ha grain yield. By using regressive equation, along with analysis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ivated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5 and 2010 are predicted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cultivated areas in Shandong will be 6435.47 thousand ha in 2005 and 6336.23 thousand ha in 201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On arable land chan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Almost all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in the process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he situation is more serious in Shandong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big population and being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 From 1949 to 1999, the arable land wa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2 million ha in this province accompanied by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province in 1999 was twice of t…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05,自引:15,他引:105  
朱会义  何书金  张明 《地理研究》2001,20(6):669-678
1985到1995年间,环渤海地区占总面积30%的土地发生了利用方式的变化,耕地变化是其核心类型。耕地变化的主要流向依次为农村居住用地、林草地、城市居住建设用地以及果园和水域。本文通过对耕地流向及其与人口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确认土地管理政策、人均居住用地的增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城市扩张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耕地撂荒因与耕地流失及粮食安全紧密联系而备受关注。反映撂荒现状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规划和计划。现有的研究多将农户作为一个整体,较少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以重庆市12 个典型村为例,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撂荒户数比重、户均撂荒面积、撂荒面积占承包地面积比重随耕作半径的变化情况、撂荒地现状及不同时间段撂荒面积;② 野生动物影响和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共同原因。此外,影响基本型农户的因素包括户主外出经历、耕作半径和房屋离集镇距离;影响自然资产型农户的因素包括农业劳动力比重、户主外出经历、地块平均面积和耕地收益;影响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因素包括家庭人口、非农收入、耕地转出面积和耕作半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75,自引:6,他引:175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东省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2005和2010年的耕地数量,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耕地资源较为富集的贫困县兰西为例,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县域贫困格局,剖析耕地利用对农村贫困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兰西县贫困发生率呈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特征。贫困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强。耕地利用的各因子对贫困发生率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不同,且由于耕地资源差异形成了资源依赖机制和资源利用机制,进而影响贫困格局。 建议该类型区域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和生态价值;加大对农业投入强度,促进农业提档升级;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实现现代农业与贫困户的有机结合,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存在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与后备适宜耕地在城镇、农业空间分布上的重叠性问题,论文在对2类用地进行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集成评价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用途的地域导向,并选取山西省介休市作为案例区进行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介休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大(45.3 km 2),但集中连片趋势不明显。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0.16亩/人。区域后备适宜耕地面积74.1 km 2,人均后备适宜耕地面积为0.26亩/人。研究区域2类用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绵山镇、连福镇等地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较大,而城区及周围地区的潜力较小。针对2类用地的重叠性和差异性,介休市城区、各乡镇中心及北部地区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未来可转化建设用地,即未来应被划归城镇空间。连福、绵山、义棠、张兰等乡镇南部地区未来可转化为新增耕地,即应被划归农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