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al)Wright染色的血涂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多鳞鱚外周血细胞可区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6种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2.5%、12.5%和7.5%,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中只发现7个。并发现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和晚幼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血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没有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数目最多,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最少;淋巴细胞有大小两种类型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此外,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而可见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3.
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没有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数目最多,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最少;淋巴细胞有大小两种类型;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外外,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而可见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4.
乌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乌龟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种细胞。红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圆形,分为两种:无粒型白细胞和粒型白细胞。无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特殊颗粒;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有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乌龟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 种细胞。红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圆形,分为两种:无粒型白细胞和粒型白细胞。无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特殊颗粒;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有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6.
对绿海龟(Chelonia mydas)外周血细胞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Wright’s染液染色,可鉴定出红血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七种血细胞。其中红血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多为圆形,分无颗粒型白细胞和颗粒型白细胞两种。无颗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质中无特殊颗粒;颗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具有特殊颗粒。在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在数量上,血栓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较少。绿海龟的淋巴细胞可分为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两种类型。在外周血细胞中可观察到分解、解体状态的红血细胞,还可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血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尔可见正在分裂的红血细胞,提示红血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7.
对斜带石斑的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四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斜带石斑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而肝脏只能产生白细胞,不能产生红细胞。对斜带石斑的外周血液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以及四种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在总的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6.56±9.53)%、(21.28±6.77)%、(17.50±8.69)%和(14.66±11.06)%。  相似文献   

8.
以全鱼粉作为唯一蛋白源(D1),用豆粕替代10%、20%鱼粉(D2、D3),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D4),啤酒酵母替代10%鱼粉(D5),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设置3个实验组,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人工培育的褐点石斑鱼幼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头肾、脾脏、体肾和肝脏等4种组织中各类血细胞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蛋白源饲料对褐点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点石斑鱼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由淋巴细胞(53.30%±4.66%)、血栓细胞(35.69%±3.85%)、嗜中性粒细胞(10.34%±3.14%)、单核细胞(0.28%±0.36%)、浆细胞(0.24%±0.34%)和嗜酸性粒细胞(0.15%±0.27%)组成;组织印迹片中,未成熟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主要在头肾印迹片中出现,未成熟的单核细胞主要在头肾和脾脏印迹片中出现,血栓细胞在肝脏印迹片中数量最多,推断褐点石斑鱼幼鱼主要的造血组织是头肾,其次是脾脏;在4种组织中均观察到浆细胞,在体肾印迹片中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在肝脏印迹片中观察到巨噬细胞,在头肾印迹片中还观察到巨大原红细胞。显微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都表明,投喂5种蛋白源不同的配合饲料,未对褐点石斑鱼4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情况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多鳞鱚(Sillago sihama)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野生多鳞鱚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为77.91%、19.80%、0.51%和1.49%。多鳞鱚肌肉中检测到18种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83.79%,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占干样质量分数34.33%,占氨基酸总量的40.98%,4种鲜味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为32.9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多鳞鱚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蛋氨酸和胱氨酸(Met+Cy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90。野生多鳞鱚中检测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8.39%;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5.51%;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3.42%;EPA+DHA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7.45%。多鳞鱚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较浓郁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捕获的多鳞鱚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水温27.5~31.5℃、盐度18~31、pH 8.0~8.5的条件下,经促熟培育自然产卵,10批次共获得受精卵67×104粒,孵出仔鱼42.6×104尾,受精率37.2%~89.3%,孵化率24.8%~97.6%;在水温29~30℃、盐度28、pH 8.4的海水中多鳞鱚胚胎历时14 h 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经35 d培育出平均全长35 mm的幼鱼约2.8×104尾,育苗成活率达24.6%。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daediversicoloraquatilis)的外套膜表皮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可分为4大类,即普通柱状表皮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感觉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的外套膜表皮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可分为4大类,即普通柱 表皮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感觉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多鳞鱚(Sillago sihama)雌雄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定量分析多鳞鱚snrpd1、rps27、rpl7a、rpl7、cnpb、rps4、rps20、ef1a、ube2、rplp2等10个候选内参基因m RNA在雌、雄个体脑、鳃、性腺、心、肠、肾、肝、肌肉、皮肤、脾、胃等22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工具测评10个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10个候选内参基因均可获得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和理想的扩增效率,其中Bestkeeper软件计算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snrpd1=rps27 rpl7a rpl7cnpb=rps4 rps20 ef1a ube2 rplp2;Norm Finder软件分析结果为:rpl7rpl7a rps27 rps4 cnpb ef1a rps20 ube2 rplp2 snrpd1;Ge Norm软件分析结果为:rpl7/rpl7a rps4ef1a rps27 rps20 cnpb ube2 rplp2 snprd1。【结论】rpl7、rpl7a、rps27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较高,建议选择rpl7和rpl7a共同作为多鳞鱚q RT-PCR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2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12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12月龄多鳞鱚13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1)、体厚(X2)、眼径(X7)、体长(X10)和背鳍前长(X11)对体质量(Y)有明显的直接影响;除体长外,其他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小于它们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同时,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上述5个主要性状是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体长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31),5个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28。建立的以主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3.339+2.913X1+3.352X2-4.467X7+1.473X10+0.763X11。【结论】体长、体厚、眼径、体高和背鳍前长等5个主要性状是影响多鳞鱚体质量的核心性状,其中体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3种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D1组),用豆粕替代10%、20%的鱼粉(D2、D3组),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D4组),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D5组),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喂56 d后,D5组终末体质量显著小于D1组和D2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1组和D2组实验鱼体质量与D5组差异显著(p<0.05).D3组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密度和平均血栓细胞体积显著低于D1组(p<0.05), D4组实验鱼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和巨大不成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D1组(p<0.05).D3组实验鱼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3组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3组白球蛋白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3组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D3、D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D4组(p<0.05);D5组肌酐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酵母蛋白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对实验鱼的生长和生理状态均产生不良影响,不适于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鱼粉替代物;玉米蛋白粉和豆粕蛋白可以作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替代物,但替代比例玉米蛋白粉不宜超过10%,而豆粕蛋白的替代比例应小于20%.  相似文献   

16.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0×108kg-1(A组)、1.5×108kg-1(B组)、1.0×108kg-1(C组)的嗜酸小球菌,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不添加嗜酸小球菌(D组)作为对照,饲养日本鳗鲡60d,以研究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测定了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以及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并通过电镜观察了小肠壁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结果表明A、B、C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42.31%、75.42%、89.65%和40.32%,饲料系数分别为1.93、1.12、0.98和1.58,C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其他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电镜观察发现C组和B组的鳗鲡小肠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而长,吸收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对饲料利用率,D组鳗鲡小肠细胞的微绒毛稀疏、短,排列不均匀。血清中NO的含量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42%和73%。C组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实验结果表明,在鳗鲡饲料中添加嗜酸小球菌可以显著促进鳗鲡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增强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沙虫体腔液中含有多种细胞,包括红细胞、盘状细胞、吞噬细胞和一些尚未明确命名的细胞。在对其体腔液细胞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未添加抗凝剂一肝素的样品各种细胞黏附成团,细胞明显变形,未能反映出细胞的真实形态;而肝素通过抑制红细胞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等多步凝血反应,能有效的抑制体腔液中细胞间的凝结,从而观测到均匀散布、形态正常的细胞形态,为进一步实验提供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Wright’s-Geimsa混合染料对三疣梭子蟹、锈斑蟳和锯缘青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光镜下对这三种海水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根据血淋巴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整体着色特点、细胞质中颗粒的存在与否、颗粒的数量和分布等,三种海水蟹的血淋巴细胞均可分为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三种主要类型,三种蟹的同类血淋巴细胞在染色形态上稍有差别。三种蟹的颗粒细胞大小差异较大,而半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大小相近。三种蟹的血淋巴细胞均以半颗粒细胞为主,透明细胞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小。三种蟹的血淋巴细胞密度均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锈斑蟳和锯缘青蟹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也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添加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02%、0.05%、0.20%、0.50%褐藻酸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的基础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7.61±0.1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0周,研究AOS不同添加量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学指标、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不同添加量组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2%、0.05%、0.20%组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05%、0.20%组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AOS组肝脏中的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毒试验发现,大菱鲆幼鱼对腹水病的疾病抵抗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并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建议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Wright’s-Geimsa混合染料对三疣梭子蟹、锈斑蜉和锯缘青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光镜下对这三种海水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根据血淋巴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整体着色特点、细胞质中颗粒的存在与否、颗粒的数量和分布等,三种海水蟹的血淋巴细胞均可分为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三种主要类型,三种蟹的同类血淋巴细胞在染色形态上稍有差别。三种蟹的颗粒细胞大小差异较大,而半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大小相近。三种蟹的血淋巴细胞均以半颗粒细胞为主,透明细胞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小。三种蟹的血淋巴细胞密度均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锈斑蜉和锯缘青蟹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也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