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济宁某矿就3采区条带开采后的煤柱回收技术进行研究,利用FLAC3D软件对垮落式全采和充填开采两种方案进行模拟,得到了稳定后地表下沉图和水平移动图。并结合概率积分法预计结果,分析地表变形规律,并进行两种方案可行性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开采安全、开采后对地表与建筑物的影响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充填开采方案进行煤柱回收。  相似文献   

2.
武枝  韩凯 《北京测绘》2014,(2):52-57
为了研究煤矿工业广场非采动沉降的规律,以淮北矿区某煤矿的工业广场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GM(1,1)等维信息模型,对非采动条件下工业广场及井架基础的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该条件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工业广场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沉降数据处理及信息挖掘的基本方法,结合GIS软件,通过实例讨论沉降数据分析的可视化问题,为工业广场及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区地形变化会造成矿区地表、管线、井架、建筑物等各种设施的位移和变形,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和生产。为实施矿山长期监测需要,以某煤矿的地面监测网为例,探讨了矿山GPS监测网的网型设计、布测过程、建设特点、监测应用,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矿井采区集中运输巷提升中线方程,进而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煤矿开采土地破坏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开采,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通过分析影响煤矿开采土地破坏程度的因子,选择地表下沉、倾斜变形、水平变形和潜水位埋深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对淮南李庄煤矿采区一与采区二的开采对土地破坏程度的等级进行了确定,其土地破坏程度确定的结果不仅验证了模糊数学评判...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下采矿的抗变形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子武 《四川测绘》2002,25(1):38-39,47
本文探讨了从建筑物下开采矿产资源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受到采动破坏影响的建(构)筑物应当采取的地面防护措施以及地下采区设计的基本要求,介绍了保护矿柱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方法,阐述了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及永恒保护程度估计,最后,介绍了一个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矿井采区集中运输巷提升中线方程,进而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不论是煤矿或金属矿开采,从建设开始到矿井全部废弃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矿山测量工作。在煤矿中,建井期间的矿山测量工作和一般工程测量相近似,它的任务主要在测设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各种线路和管路;  相似文献   

10.
张崇安  邢向荣 《三晋测绘》2003,10(3):25-26,30
介绍了山西省地方煤矿的矿区控制、地面工业广场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地质和储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及其煤炭资源的GIS信息库建立。阐述了CPS、全站仪和CIS在矿山测量和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铜、铁、稀土等金属矿产储量在世界位居前列,开发潜力巨大。阿富汗新政府一直把矿业作为提高自身经济"造血"能力的支柱产业。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但其矿业法的不确定性、安全稳定性、腐败问题等值得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煤集团的需求,该文提出了C/S和B/S的混合架构模式系统设计方案。采用Silverlight技术和ArcEngine二次开发平台,实现了供矿区普通管理者使用的矿区采动影响分析系统及为领导服务的矿区信息系统网站为一体的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矿区资源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也可通过等值线、采动影响线和剖面图预测开采沉陷,利用多个模型评估建筑物损坏等级并将信息发布,实现了通过浏览器的查询和管理。该系统覆盖了全部的平顶山矿区,并以GIS平台替代了传统的MIS模式对矿区的管理,既增加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矿区地质环境、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促进矿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RTK技术在矿山地形测量作业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文 《北京测绘》2011,(3):78-79,82
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矿山测量方法带来了生机。本文介绍了RTK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在矿山地形测量的应用,针对影响RTK矿山地形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提高RTK矿山地形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选取以地下开采方式为主的白银煤矿区为研究区,以IKONOS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矿山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IKONOS融合图像对于煤矿区的监测效果理想,较好地实现了对矿业活动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矿山周边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维护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国土资源缺陷管理的内涵,通过设计一种合理的缺陷处置流程和缺陷系统实现模式,解决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维护遇到的困难,提升了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巷道作为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巷道三维模拟能够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施工、人员及设备管理等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决策支持,其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工程质量与采选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巷道三维建模数据组织方法,直壁拱形断面巷道三维建模的关键算法,并基于实验数据,利用OGRE三维引擎技术完成巷道三维自动建模,验证了数据组织和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年从事工程测量相关工作经验,对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中的准备工作、野外实测、内业成图等测绘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作者所获得的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核查的顺利进展及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煤矿开采沉陷形变监测只能获得离散监测点的地表形变量,无法获取沉陷区整体的形变趋势,而D-InSAR技术能够获取整体地表形变信息,但D-InSAR技术需要大量遥感影像数据,否则导致时间失相干性而无法获得连续的形变量。本文针对D-InSAR影像数据解译过程中影像数据较少的问题,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7225、7226工作面进行了监测分析,获取了几个时间段内整体的下沉形变场;然后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D-InSAR技术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基于D-InSAR影像上监测点监测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建立了内插反演函数,在已建立函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他雷达卫星重访周期内的下沉值;最后将内插反演下沉值与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开采沉陷的影响范围,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区域地表的形变信息;结合三次样条插值的D-InSAR技术监测结果最大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1.5mm和17%,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D-InSAR影像数据缺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参与国土资源部"一张图"工程的亲身感受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并在分析了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一张图"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详细探讨了煤矿"一张图"的关键技术和构建步骤,最后结合煤矿"一张图"的体系结构,分析了其在矿区安全监测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基于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矿山开发遥感调查多是依赖国外影像且监管手段滞后的问题,本文在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基础上,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钒钛磁铁矿区为例,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研究了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利用C#语言,研发了矿山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提高了矿山开发遥感调查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提升了矿山开发监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