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锐 《地理学报》1995,50(1):67-72
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是三门独立的科学技术,但它们又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文以1991年太湖流域及南京地区洪涝灾害评估和199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域镇扩展与开发区调查的动态制图为例,阐述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融合组成的技术系统,并讨论三者一体化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2.
尹上岗  姜晓艳  姜海宁 《地理研究》2023,(10):2738-2758
城市品质是城市发展质量、区域聚合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城市房价变化和创新水平的提升。以2009—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房价、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房价、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均有所提高,城市房价和城市品质涨幅超100%,创新能力涨幅低于30%,三者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2)城市房价-城市创新、城市房价-城市品质空间关联强度呈增强趋势,城市创新-城市品质空间关联强度有所下降,三者局部空间关联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空间锁定特征。(3)城市房价、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均具有较强的自我强化特征,三者彼此间的相互冲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冲击最终均渐趋稳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市房价、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推动区域向更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冰退速率和奈拉湖湖相沉积物中的硫浓度分布特征推算了奈拉湖的沉积速度。以硫元素浓度作为湖相沉积物中生物活动强度的指标,对比了西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沉积物和东南极中山站奈拉湖沉积物中生物活动强度的变化趋势,并与D10冰芯中反映海洋生物活动强度的指标CH3SO-3的浓度变化趋势作对比。结果表明,4000aB.P.以来三者的历史变化趋势是明显一致的,1850~1150aB.P.是生物活动的最宜期,这是全球环境变化在不同地点、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尺度、联系与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现象之一,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现象,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科学问题。地理学独特的尺度、联系和边界视角对于理解区域一体化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发展,以尺度、联系和边界的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阐述了区域一体化的网络化特征和多维联系,重新定义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多重边界,并从“全球―地方”联系的角度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下有关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特征,形成了以国家权力和关系为导向,涵盖多维度邻近的立体网络空间;区域一体化的边界效应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传统的领土边界依然重要;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一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地理格局。最后,针对区域一体化,从尺度建构、内部联系、边界效应和多元分析框架等角度指出了亟待学界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总结了福建省福清市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发挥山海侨三者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就,以及其主要作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行政案例,试分析地名专有权、房地产权及商号权三者之问的关系 1995年6月22日,深圳市地名办公室收到香港新世界集团来函,称深圳百货集团等三家单位合作开发的“深圳新世界大厦”之地名侵犯了他们的商号权,要求地名力、予以查处,并责令其更名。于是地名办即对此事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以川中丘陵区的典型紫色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丘陵区不同成土母质的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及其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8.10g/kg,属中等水平,主要集中在4.00-15.00g/kg。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0.65~3.98g/kg。全氮含量在0.185~1.074g/kg,平均值为0.413g/kg,含量偏低。且三者不同成土母质的含量规律均为:遂宁组〉蓬莱镇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在0.26—3.04g/kg,不同母质的含量与前面三者的分布既相似又存在局部差异性:遂宁组〉蓬莱镇组〉沙溪庙组〉自流井组;土壤有效氮含量总体在15.6—68.3mg/kg,其含量与土壤全氮略有不同:蓬莱镇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自流井组;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在3.0—15.4mg/kg:遂宁组〉自流井组〉蓬莱镇组〉沙溪庙组。对于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与易氧化有机碳(ROC)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5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由相关系数可知易氧化有机碳对土壤碳、氮、磷作用强度的顺序依次为: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有效氮、土壤有效磷、土壤全磷。  相似文献   

8.
模糊聚类分析在山地植物区系关系比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山地的植物区系为比较对象,以地区植物区系中属的地理成分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中的最大树法,比较了全国16个山地的植物区系关系。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聚类最大树法得到的16个地区植物区系关系的最大树,能比较客观地体现出这16个地区之间植物区系关系,而且图形直观,方法简便,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保护同时兼顾社区生计改善,才能取得双赢结果;旅游作为一种替代生计则被认为可起到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的作用。但目前有关旅游发展、生态保护和生计间的关系仍缺乏深入了解。为此,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阐述了生态保护与生计的关系、旅游发展与生计的关系、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及旅游发展在协调生计和生态保护关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的方向,包括深入揭示旅游发展促进生计提高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条件;评估旅游发展对生计和生态保护的长期影响;加强社区内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生态保护、生计和旅游发展三者互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社区资本框架,系统地揭示社区资本动态对旅游、保护和社区生计变化间联结的影响;进一步发展生态保护、生计和旅游发展三者互动关系定量研究的手段。期望本综述能够促进对旅游发展、生态保护和生计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并为探寻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途径,社区人地关系优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阐述1995年以来,中国地理学界关于3S(Remote Sensing,Global Positiong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研究与应用;1998年以来,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2000年以来,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国外也有将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ique)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制作遥感影像地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遥感影像地图是现代地图发展的新图型。本文介绍了基于CITYSTAR进行遥感影像地图编制的研究和实践,阐述了其工艺过程和关键技术,并以厦门和达竹两个例子说明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2.
Forest fires 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events in global change. Successful fire management depends on effective fire prevention, detection, and presuppression, having an adequate fire suppression capability, and consideration of fire ecology relationship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provide tools to create, transform, and combine georeferenced variables. In Portugal, a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it is mandatory that all the municipalities produce forest fire risk maps on an annual basis, following the rules of the Portuguese Forest Authority, a governmental associ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research project aimed at producing forest fire risk maps in a GIS open source environment in Portugal. The requirements of an open source application are better quality, higher reliability, more flexibility, lower cost, and an end to predatory vendor lock-in. Three different open source desktop GIS software projects were evaluated: Quantum GIS (QGIS), generalitat valenciana, Sistema d'Informacio Geografica, and Kosm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kills and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s, the main advantage of QGIS relies on the easiness and quickness in developing new plug-ins, using Python language. Therefore, this project was developed in QGIS platform and the interface was created in Python. This application incorporates seven procedures under a single toolbar. The production of the forest fire risk map comprises several step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everal maps: probability, susceptibility, hazard, vulnerability, economic value, potential loss, and finally the forest fire risk map. The forest fire risk map comprises five classes: very low risk (dark green), low risk (green), medium risk (yellow), high risk (orange), and very high risk (red). This application was tested in three different municipal governments of the Norwest zone of Portugal. This applic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rouping in a unique toolbar all the procedures needed to produce forest fire risk maps and is free for the institution/user. Beyond being an open source application, this application may be faster and easi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GIS proprietary solutions that usually comprise several step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software extensions. This work presents several contributions for the area of the GIS open source applications to forest fire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湿地研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湿地景观变化分析、湿地制图、湿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在此基础上概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的发展前景。提出应加大3S技术集成的深度,加强3S技术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环境效益、湿地边界确定及湿地资源管理等研究中的应用,把对湿地资源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到研究湿地空间的规划和决策层面上,为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临泽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1986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TM2,3,4波段组合影像的解译判读,揭示了14a间临泽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中,临泽绿洲面积总体扩大,尤以耕地面积扩大了34%左右;而未利用土地14a中减少了0.71%;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也有较大增长,增幅在11.39%左右。综合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在生态环境演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清  郑国强  黄巧华 《地理学报》2007,62(8):870-878
城市森林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是城市森林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首先根据景观生态分类法的思想和原则, 将城市森林景观分为2 个类型4 个亚型, 然后综合运用RS 和GIS 技术进行南京城市森林景观类型空间信息调查, 获取城市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及类型空间属性数据。在此基础上, 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 并提出城市森林景观空间结构优化的措施和建议。研究认为, 南京城市森林景观具有总覆盖度适宜, 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极为突出, 大型半自然和近自然 林斑块是景观主体, 景观生态系统的形成、分布和类型分异与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密切相关, 人类对景观干扰作用强等特点, 而因地制宜的构建基于"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的总体结构优化模式是南京城市森林景观发展的主导方向, 设计不同尺度和等级规模的景观廊道是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生态敏感部位景观斑块建设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林草火险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存建  冯凉  杨洪忠  程熙 《地理研究》2010,29(6):980-988
把四川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四川省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森林和草地资源防火是生态屏障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林草火险等级的评价对森林和草地资源的防火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遥感、GIS和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林草火险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就全省而言,火险等级为5级的占0.8%,为4级的占20.2%,为3级的占47.2%;极高火险区主要出现在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市,其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9.2%、24.7%、15.7%、3.5%和3.4%;高火险区主要出现在甘孜州、凉山州和阿坝州,其所占面积百分比共达到了72.1%。建议将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攀枝花以及雅安市作为四川省林草防火的重点区域,在防火的人、财、物上给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能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发现林区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数据主要包括1∶1万地形图、1∶1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扑火队分布数据、瞭望台站数据、扑火物资储备数据、林业局管理机构分布数据、研究区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图等;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森林火灾监测、最佳扑火路径分析、防火扑火预案制定和决策、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林火趋势模拟和预测、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图表和报告制作等.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Arc Engine 9.3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三维地图显示采用skyline Terra Explorer开发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Arc SDE 9.3空间数据库引擎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图方法是认识和揭示客观现象与过程的重要途径。生态景观制图作为专题制图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分类体系,制定分类方法,编制专题图件,可以反映自然要素和人为作用的特点,揭示生态景观要素的耦合关系。生态景观制图中专题要素的表现方式,制图过程的数据采集,制图单元的划分,制图的模式选择,以及遥感、GIS与数字制图手段的应用,是十旱Ⅸ景观生态制图的关键问题。生态景观制图巾的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式论、地图分析理论、地图要素综合理论、制冈工艺学等的发展,对于开拓资源环境制图学的新领域具有理论价值,并对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0,自引:9,他引:50  
计算机技术和一些交叉学科的发展 ,给水文模拟的研究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章阐述了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遥感 (RS)技术在流域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指出分布式模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应用 GIS的水文模型尽管有诸多优点 ,但并不能代表模型本身的高质量 ,遥感资料还没有完全融入水文模型的结构中 ,给直接应用带来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年以来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分布调查和栖息地样方采集,运用GIS技术进行目视解译与图层叠加分析进行鹅喉羚分布研究,并运用选择指数与选择系数模型探讨鹅喉羚的生境选择.研究发现,保护区内鹅喉羚四季分布虽有明显差异,但主要分布区位于在保护区中部的针茅、驼绒藜、沙蒿-驼绒藜、假木贼-针茅群落中.不同季节鹅喉羚对植被类型的选择有差异,春季鹅喉羚倾向选择假木贼-针茅群落和梭梭群落;夏季鹅喉羚喜欢针茅群落、驼绒藜群落、梭梭群落;秋季鹅喉羚则倾向选择针茅群落和假木贼-针茅群落.鹅喉羚喜欢坡度平缓的地区;春季和夏季对各种坡向随机选择的,秋季不喜欢阴坡,其他坡向则几乎随机选择;春季和夏季喜欢中坡位,不喜欢上坡位,对下坡位随机选择,秋季对各种坡位随机选择.鹅喉羚的分布主要受植被类型和水源的影响,人类干扰是影响鹅喉羚冬季分布的主要因素.食物、隐蔽性和地形因素是鹅喉羚生境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