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慧良 《浙江气象》2005,26(3):44-47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是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省份,也是易受洪涝台旱、雷电等气象灾害影响的省份,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相继出台浙江省气象条例、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主要的部分。当前全球包括中国在内仅洪捞、干旱和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损失就占全部灾害的损失75%以上,因而在减灾抗灾中,气象工作者肩负重任。为此,本刊在这里刊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由来和我国的减灾活动:一文,以供读者了解这一活动,推进我省减轻自然灾害的活动和工作。希望全省气象工作者下大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服务工作,并深入进行减灾抗灾的对策研究,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联合国决定,在 1990到2000年本世纪的最后 10 a(年)中,在全世界范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这个活动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灾害和减灾工程建设,提高了防御能力,改善了人民居住环境条件,减少了灾害的破坏。在此期间,我省减灾事业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现有的减灾体制下,1996年10月江西省减灾协会正式成立。省减灾协会是省政府领导下的全省综合性减灾团体,主要任务是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杨子江  龚科  曹青 《贵州气象》2015,39(2):62-64
该文探索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整合社会媒介资源,建立自然灾害应急广播电台,切实有效解决山区自然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切实提升广大山区农村防灾减灾、趋利避害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我国气象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为此专门出台了《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1]。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  相似文献   

7.
刊首语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公布的对人类造成最严重危害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其危害程度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真有突发性强、频次高、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三十一条明确规定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 ,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这是法律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山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该也必须依法履行好这个职能。1 雷电灾害如猛虎 ,防雷减灾重泰山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 1 0种自然灾害之一 ,也是《气象法》中所涉及到的 1 1种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地球上每一时刻大约有 2 0 0 0个地点同时遭遇雷暴 ,平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各个环节均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对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在灾害规律演变、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类自然灾害对国家公共安全仍存在很大的威胁;我国目前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三个转变”需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简要论述了气象、海洋、地质、地震、生物五大自然灾害对国家公共安全的影响,并根据我国目前监测预警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10 a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发展战略要从加强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综合监测能力、构建高效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以及发展减灾避灾和救灾技术四个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0.
在1989年底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根据这个规定今年10月9日为国际减灾日,口号是: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前期新疆洪旱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洪旱灾害是我国内陆干旱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本文归纳总结了新疆洪旱灾害的基本特征、近期变化和形成机理;阐述了洪旱灾害近期研究动态和灾害防治的新进展,对新疆洪旱灾防治能力作了简要评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治水"的新理念和新疆的实际,提出21世纪前期新疆洪旱灾害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成自上而下、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统筹城乡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式发展,突出强化"政府主导、资源融合、科技支撑、依法运行"的气象防灾减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具有气象灾害的致灾连锁效应和放大效应,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建设。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气象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从推进智慧气象建设、优化气象防灾规划设计、推进"韧性"城市转型和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Twitter、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防灾减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中国的社交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借鉴国外社交媒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的社交媒体在海洋防灾减灾中同样拥有巨大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几个国家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情况,随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在海洋灾害预警、灾害信息传播及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交媒体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启示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门市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门市在防御机制、防御模式、防御能力、社区防御试点等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村镇、社区基层单位防御意识薄弱、组织机构不健全、防御技术培训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应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信息的综合共享预测预警平台、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科学规范社区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实现防御设施和救灾物资的共享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在台风致灾事实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由天气监测网,信息网络,预测技术,发布手段构成的天气预报对策。和由综合治理工程,防御技术建设,救援系统,减灾指挥构成的社会对策。为发挥政府功能作用,本研究还提出战役性操作的三种灾害摸型及其防御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与农村是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受灾行业和地区。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疆农业灾害的特点和减灾工作的现状,针对减灾工作的新形势,提出新疆农业防灾减灾的5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侯瑞明  曾心 《广西气象》1995,16(2):7-12
本项研究在台风致灾事实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由天气监测网,信息网络,预测技术,发布手段构成的天气预报对策,和由综合治理工程,防御技术建设,救援系统,减灾指挥构成的社会对策。为发挥政府功能作用,本研究还提出战役性操作的三种灾害模型及其防御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灾害历史资源可用于灾荒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研究中,其开发和信息化利用是农业灾害研究和农业减灾实践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历史灾荒资料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连续性强、记录信息全面等特点,据此可以建立3种自然灾害历史资源数据库,面对灾害研究和减灾实践工作者开放,实现自然灾害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