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林中心)地处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县一内蒙古磴口县境内,总面积3万公顷。是中国林科院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裘善文 《地理科学》2009,29(6):938-938
中国著名沙漠学家吴正教授,作为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建治沙队的首批队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潜心中国沙漠的调查研究和室内外观测试验,取得丰硕成果,成绩斐然。新世纪以来,继出版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科学出版社,2003)科学专著后,今又出版了中国沙漠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沙漠50年的科研与实践成果写成的经典科学论著,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4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600km,并仍以543hm2·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左旗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0年飞机播种造林治沙试验表明:在年降雨量100—200mm区域只要播期、植物种选择适当,并加封禁保护,在播区内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流沙区飞机播种造林治沙是可以成功的,且可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报道:在全国治沙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对宋任穷同志关于防沙治沙调查报告的批示。批示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那样的地方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人掉队,应该说这些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加上领导以身作则”。陈俊生同志在讲话中也高度赞扬了这一批长期投身于治沙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对中国沙漠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为国家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有关部门配合,进行铁路、公路防沙、农田防治及沙地开发利用等具体方法与措施的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兰州沙漠研究所在治沙事业上立下了功劳,对他们的成绩应该肯定。在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期间,与会全体代表参观访问沙漠所后,也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支为防沙治沙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队伍,也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先进群体,他们的治沙业绩无愧于“全国治沙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位于首都近郊区小西山,始建于1952年,是以经营风景林为主的生态公益型国营林场,全场经营面积近6000公顷,林木覆盖率87.3%,为建国后营造的人工林,是华北石质山区及太行山山系造林绿化成功的典范。1994年10月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沙埋是沙漠铁路的重要病害形式之一。它是沙漠铁路在运营中造成缓行、停车甚至脱轨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过多种防沙措施, 积累了许多经验, 如: 覆盖沙面、设置沙障、挖截沙沟、固沙造林等。在这些措施中, 以固沙造林效果最好, 具有长期效益, 是治沙的根本途径, 而其它措施只不过是临时性办法, 且要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经济建设是沙漠科研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震达 《中国沙漠》1991,11(3):17-19
中国的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及风沙化土地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5.9%。但旧中国在沙漠科学领域里完全是一片空白, 解放以后, 结合造林固沙, 在科尔沁沙地东南、陕北及冀西开展了一些小规模的研究, 结合包兰铁路的建设在宁夏中卫沙坡头进行了一些观测和防沙试验, 但这些研究的规模都很小, 专业也较单一。至于大规模的有系统的研究还是在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和国务院七办在呼和浩特召开的西北内蒙六省区治沙会议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朱震达 《地理研究》1984,3(1):30-33
沙漠科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回顾沙漠研究所25年来的历史,从它的诞生、成长到发展,竺可桢教授无论在学术上,科研组织工作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沙漠研究所的前身)的每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竺老都亲自参加进行指导,而且还多次亲临沙漠现场考察。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无论在茫茫沙海中考察或在炎日风沙中定位观测或在国际沙漠学术活动的讲台上,总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竺可桢教授。  相似文献   

10.
1959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史称“第二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视和期待。随后的几年间,中国科学院治理沙漠科学考察队和相关省(区)防沙治沙部门,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试验、研究和实践工作。本文围绕着定位和半定位的综合治理沙漠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固沙植物种的选择、引种及合理配置、机械固沙、流动沙丘的水分状况与固沙造林、主要沙生植物的蒸腾强度、流沙自然固定的土壤形成过程、沙丘土壤微生物等进展和影响;围绕着防沙治沙中的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了沙漠的成因、沙丘移动规律和防风固沙关系、飞机播种的评估、沙区植被类型和演变规律以及沙生植物特性、沙区草地的合理利用、戈壁的分类及改造利用、水利资源及其利用等进展和作用;扼要阐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间的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形成了开拓奉献的精神和有效实用的方法,以防沙治沙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水平,奠定了中国沙漠科学的初创和开拓的基础和条件,使之顺利进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低覆盖度治沙的理论与沙漠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受自然林业启发,根据低覆盖度植被分布格局的演变,提出不同格局下的风沙物理学、水文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外延机理,把乔灌草及微生物、降雨及土壤库的水动态、界面生态效益、边行优势等有机组合,进而探索出创新型治沙技术理论。这套理论基本解决了防沙治沙实践中中幼龄林衰败死亡的问题,把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降低造林成本40%~60%。该理论开拓了覆盖度在15%~25%条件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世界第一个沙漠植物园将在新疆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第一条建在沙漠中的绿色长城长 4 36km ,宽 72至 78m ,林带总面积 3133.3hm2 ,栽植苗木总量 180 0余万株。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于 2 0 0 3年 7月 2 0日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公路绿化工程 ,其长度也是世界第一。负责此项工程总体设计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说 ,绿化工程北起塔里木沙漠公路 118.9km处 ,南止于沙漠公路 5 6 1.4km处 ,除去其中北民丰隆起区 6 .5km不宜造林路段 ,其余 4 36km的沙漠路段将全线绿化。整个工程将于 2 0 0 5年建成 ,总投资近2 .2亿元。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主要…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50a治沙措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常兆丰  刘虎俊 《中国沙漠》2001,21(Z1):87-91
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在我国西北沙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0a的防沙治沙也是对所采用治沙措施的检验。50a来河西走廊沙区采用的治沙措施主要有植物治沙、机械沙障固沙、封沙育草、机械沙障与栽植灌木相结合以及营造沙区护田林网等。治沙措施的应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①植物治沙的适用范围不清,提取地下水造林成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因素之一;②造林密度过大,导致人工固沙植被大面积衰败死亡;③机械沙障的应用受到限制;④封沙育草的预期结果不明,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⑤措施的选用和措施之间的搭配凭借主观经验,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⑥打井开荒大量提取地下水,是治沙进一步生态环境退两步的最主要因素。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综合治沙。综合治沙是防沙治沙的唯一正确之路,是今后治沙科技进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张敬业 《中国沙漠》1987,7(2):55-56
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干草原地区,小老树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据调查,内蒙古地区截止1980年,造林保存面积约146.7万公顷,其中杨树保存面积有93.3万公顷,占63.6%。小叶杨(Populus simii Carr.)小老树面积为37.3万公顷,约占总造林保存面积的25.2%。其中比较严重的是赤峰市翁牛特旗原鸭鸡山林场,造林近6.7万公顷,现已形成小老树的有4.7万公顷。敖汉旗原三义井国营林场从1958年以来,造林面积3.3万余公顷,据1980年统计,形成小老树达2.3万余公顷,占保存面积的69.7%,该场小老树20多年每公顷蓄积量只有3立方米,每年平均生产量只有0.15立方米,相当于速生丰产林年生长量的1/100。  相似文献   

15.
吉兰泰盐湖地区沙漠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兰泰盐湖地区沙漠分布广泛。TM遥感影像显示该地区沙漠的分布主要受两条沙带的控制,一条沙带位于吉兰泰盐湖以西巴音乌拉山的西北部地区,该沙带向西与腾格里沙漠相连,移动速度很快;另一条沙带分布在吉兰泰盐湖的北部和东部,面积很大,沙体连成一片构成乌兰布和沙漠。吉兰泰盐厂于1988~1997年9年间,相继开展了“湖区补水、治沙一体化工程”等项目,对沙漠的治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防沙治沙,发挥科技的主力军作用 内蒙古林科院沙漠防治研究所的前身是治沙研究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沙漠治理研究开发机构,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望。治沙所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以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现有  相似文献   

17.
在 2 0 0 2年 6月 1 7日联合国荒漠化防治日 ,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奖” ,它将极大的鼓励全站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宏扬为沙漠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不断求实、创新 ,为沙漠治理和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被国内外学者赞誉为“世界沙都”和“沙漠明珠”的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政府从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战略出发 ,在 2 0世纪 50年代制定了修筑包兰铁路的宏伟蓝图 ,中央的决定召唤了一大批风华正…  相似文献   

18.
巴彦淖尔盟沙漠学会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末在五原县防沙林场召开,会议交流了一年来的治沙经验,与会代表考察了五原县防沙林场的治沙成果,总结了在沙丘中、上部生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土地荒漠化每年以 15 60km2 的速度扩展 ,80年代每年扩展 2 10 0km2 ,到 90年代每年扩展 2 4 60km2 ,近年扩展速度还在加快。记者 8月 15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大战即将全面展开。据介绍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整体思路是以防沙治沙为重点 ,力争在 10年内基本遏制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趋势。“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3个省、区的 5 90个县 ,工程区沙化面积 130万km2 。四期工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盐池县城郊地区治沙造林的试验研究工作经12年(1970-1982年)努力,建立了治沙造林典型区,其面积达一万余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该地区风沙危害,使生产亦得到发展。一、治沙还林典型区自然条件本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西南缘,包括盐池县城郊地区长城、沟沿、佟记圈三个村,土地面积约三十万亩。为梁滩相间的缓坡丘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